同情心,其實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品質。
只有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別人的痛苦,才會產生同情。
女性的同情心,要比男性來得容易的多。
因為女性的感情更加細膩,情感更加豐富,再加上本能的母性,很容易對弱者產生同情。
同情心固然可貴,但若是同情心泛濫就不好了。
尤其是在選擇自己的婚姻時,如果出於同情心跟對方在一起,那麼最後受傷害的一定是自己。
58歲的梁阿姨,離婚後一直一個人生活,女兒和親戚都不在這座城市。
在一次公園慶祝會上,她遇到了32歲的小周。
小周全身髒兮兮的,4天都沒吃飯了。
他向梁阿姨求助,希望她能幫自己找個飯店的工作。
梁阿姨得知小周8個月就沒了媽媽,11歲就離開家到處流浪。
出於同情,她花錢給他安排了吃住,並為他找了工作。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有了更多的交集。
有一天,小周在大庭廣眾之下,單膝下跪向梁阿姨求婚,這一舉動徹底驚呆了梁阿姨。
她沒想到,這個比自己小26歲的男人會愛上自己,希望與自己結婚。
一開始她非常抗拒,表示只是出於好心,想幫幫這個可憐的男人。
但小周經常不顧別人的眼光,把她抱在懷裡,說愛她。
於是,梁阿姨慢慢接受了他,兩人衝破層層阻礙結了婚。
可婚後才3個月,梁阿姨就決定分開。
原因是,她覺得小周后悔了。
因為他常常在自己面前說:我的朋友們都說我找了個58歲的老婆,也生不了孩子,我應該找個跟自己年紀差不多的。
梁阿姨聽了這些話,心裏非常不舒服。
在她看來,她不惜與家人為敵,一意孤行和小周結婚,唯一的支撐就是小周對自己的愛。
現如今,這份愛已經不再堅定了。
那麼,她也無需再堅持。
但小周在梁阿姨搬走後,後悔不已,苦苦哀求,一再表明自己從未變心。
最後,梁阿姨還是不忍心看到小周孤苦無依,決定重歸於好。
在我看來,梁阿姨的兩次決定都不夠理智。
第一次,是她決定和小周結婚。
很明顯,她對小周更多的是同情。
她退休前是某國企的員工,有文化,有見識。
而小周沒讀過書,很小就開始流浪,沒有一技之長。
兩個人的人生經歷完全不同。
在被求婚之前,她從未想過會和這個男人有什麼感情糾葛。
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的年紀都能生他了,我只是看他可憐,想幫幫他。
第二次,是她決定和小周複合。
在明顯感覺到小周結婚後有一些後悔,但她還是不忍心拒絕對方的苦苦哀求。
當小周被問到為什麼會找58歲的老婆時,他說:她給我洗衣服、做飯,把我當小孩子,對我很好。跟我年紀相當的女人,嫌棄我條件不好,不願嫁給我。
其實,這些話就已經表明小周的目的了,他找不到同齡人,就退而求其次,找個年長的女人來照顧自己。
梁阿姨明知對方有所圖,卻仍然被他表現出來的楚楚可憐、孤苦無依、無人關愛所打動,產生憐憫之心。
同情心本是可貴的,但同情心泛濫,就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做出錯誤的決定。
真不知等梁阿姨年紀更大一些,或者生病卧床時,會不會換來小周同樣的同情和關懷。
女人還是不要將自己處於如此被動的境地才好。
今日話題:你覺得能因為同情而嫁給對方嗎?你是一個同情心泛濫的人嗎?歡迎留言!
—END—
*作者簡介:山月君,情感原創作者,樂於傾聽,擅長書寫,願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