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2020年11月13日21:20:15 情感 1727

剛剛過去的雙11,你是——

剁手黨吃圭人還是尾款人

別忘了,你還是個

單——身——狗

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 天天要聞

你們還記得雙11曾經是光棍節嗎?

雙十一成為購物狂歡節不過幾年,而它作為「光棍節」已經存在了二十多年。

據說,光棍節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南京某高校。從此,光棍節帶着人們想要脫單的迫切渴望廣泛流行開來。

事實上,長期、持續處於單身狀態,已經成為中國許多年輕人的新常態。

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 天天要聞

01

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其中超7700萬成年人為獨居狀態。

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至9200萬人。

你是2.4億中的一個嗎?還是7700萬中的一個?

與幾年前「大齡可恥」的思潮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為,單身作為一種「自由」、「可控」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加倍推崇。

他們不想戀愛,懶得和異性相處,也不想結婚。

據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顯示,全球結婚率已低於50%,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進入婚姻。

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 天天要聞

是手機不好玩,啤酒不好喝,宵夜不好吃,電視劇不好看,你要談戀愛結婚?

02

單身一時爽,一直單身一直爽

不想結婚到底礙着誰了嘛!

或許在父母輩看來,賺的不多、事業不順,這些都不是事兒,但你不結婚、單身就是原罪。

不管你以什麼理由反抗,爸媽永遠握有更令你無言以對的論據。

在《奇葩說》中,在辯論到有關「恐婚」這個話題時,李誕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

「我覺得害怕結婚不是病,一個社會,非要讓人結婚才是病」。

婚姻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必需品,愛情也只是生活的某個選項。

日劇《家族的形式》中的主人公永里大介,就是這樣一個人。

39歲的永里大介是一名大齡單身男青年,獨身主義者,在一家文具公司任企劃組組長。

奮鬥多年後在東京貸款買了一套大型公寓,禁止外人隨意入內。

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 天天要聞

一個人的生活,的確很爽。

他的生活也非常的有規律,不喜歡被人干預。

每天早餐只喝蔬果汁,午餐計較攝入卡路里,每天去健身房,騎公路跑車……每一樣東西都必須放在自己規定的位置,習慣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

同事問他,一個人肯定孤獨寂寞冷吧?他回答:「去健身房做100個深蹲,你就什麼寂寞的想法都沒有了。」

單身人口超2.4億,一直單身到底有多爽? - 天天要聞

03

獨立自主+貓狗雙全=人生贏家

關於孤獨,林語堂曾詮釋得很美:

「孤獨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較之從前「光棍」、「剩女」、「母胎單身」等等妖魔化的標籤,許多單身青年當下已經不再焦慮,或者說,不被社會中的焦慮情緒所裹挾,將人生贏家定義為「獨立自主,貓狗雙全」。

《人民日報》曾發起過一個小調查——「年輕人,為什麼晚結婚?」

「沒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和「沒遇到合適的人」佔到了53%,有人總結:工作太忙了,圈子又小,好不容易談了也沒時間陪,慢慢就晚婚了。

還有一些人想法更加「悲觀」:

「你總有一天會老、會病、會失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一個人陪着你,總好過自己一個人扛。」

但話說回來,怎麼就能提前預知一定會有人陪你共度風雨呢?按前人經驗來說「大難臨頭各自飛」好像更符合一些。

人一生遇到理想對象的概率只有0.00006%,「憑本事脫單」成為年輕人的一大難題。

無論是獨身、戀愛還是晚婚,我們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沒有什麼「最合適的年紀。」

也沒有「最標準的幸福。」

標準的人生,已經不適合所有人了。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