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都不會和他見面的,他不是我父親,我16年前就沒有父親了。「
要說這世界上最割不斷的是什麼?不是愛情,也不是友情,而是血緣。你可以恨一個人,但你扔不掉骨子裡的基因。
2021年,《等着我》節目現場,一位60多歲的老人侯鐵成淚流滿面。
他顫抖着聽完這段錄音,那是他16年未見的兒子留下的冰冷話語。觀眾席上一片沉默,有人同情,有人嘆息,但真正了解這段父子恩怨後,許多人又陷入了沉思。
聽完這個故事的人,也許會想——是不是有些父子之間的傷,真的無法癒合?
侯鐵成在節目上哭得像個孩子。他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找了他16年了,想見一面都成奢望。可問題是,這個「想見兒子」的願望,來得也太晚了點。
16年前的那場父子決裂,留下的不是一句「對不起」能修補的裂縫。看似簡單的「尋親」事件,背後卻藏着一段讓人五味雜陳的往事。
60多歲的侯鐵成年輕時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內蒙古早年間小有名氣的富二代,家裡有生意,自己也能賺錢,那會兒他就是別人家口中的「有錢人家的公子哥」。
生孩子這些事,在他年輕那會其實都不在考慮範圍。他想玩想闖,不想被一個孩子「綁住」。
可意外還是來了,媳婦懷孕了,全家人都在勸他把孩子留下來,說男人總得承擔。侯鐵成扭不過,只能勉強同意。
但這個孩子,從一出生起,就沒在侯鐵成這當父親的眼裡佔過幾分地位。
他嫌孩子吵、嫌麻煩、嫌家裡多了個累贅。孩子出生後,他連抱都沒抱幾次,直接甩給了爺爺奶奶養,自己繼續逍遙快活,什麼也不管,連個關心都懶得多問一句。
這樣長大的孩子,能有什麼樣的童年?兒子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一年到頭見不了父親幾面。每次見面,父子倆就像陌生人。
母親倒是疼孩子,可她的身體不太好。等兒子慢慢長大,母親卻病了,她想讓兒子感受一下「家」的完整樣子,哪怕晚了點,也總比沒有好。
於是侯鐵成不情願的把兒子接回了家。可在一個屋檐下,也沒生出多少父子情分。侯鐵成這個做父親的,依舊不冷不熱,兒子一走動,他就覺得是礙眼。兩個男人相看兩厭,兒子躲着他過,話也不敢多說一句。
母親病重在床,兒子扛着學業的壓力,又得擔心家裡。他想讓母親安心,就拚命讀書,終於考出了549分的好成績,在當地可是夠得上門檻最高的大學。
親戚鄰居都說,這孩子出息了,是光宗耀祖。可侯鐵成連一句誇獎都沒有,只是淡淡地說:「那是他運氣好。」
兒子上大學後,母親的病情惡化,家裡用錢如流水。他不得不向父親伸手要生活費,可每次要錢,侯鐵成都是一臉不耐煩,甚至冷嘲熱諷:「上個大學有什麼用?不如早點打工賺錢!」
侯鐵成甚至連兒子的學費都不給,執意忙於自己的事業。無奈之下,兒子只得通過借貸完成大學學業。
那一刻兒子心裏早已經千瘡百孔。他懂事地不頂嘴,但心早已死了半截。
某次兒子再一次敲響侯鐵成的門,想要生活費。此時侯鐵成正在為生意的事情焦頭爛額,直接抄起桌上的東西砸過去:「滾出去!要錢找你媽要去!」
聽完這話,兒子的心態直接崩了。他沒有發瘋,也沒有哭,只是平靜地站着,像下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說:「以後我不會再問你要一分錢,你不是我爸,我們斷絕父子關係。」
這句話出口的那一瞬間,是一個孩子對「親情」這個詞徹底死心的瞬間。
侯鐵成以為兒子只是說氣話,沒想到,兒子真的再也沒回來。
起初,侯鐵成偶爾也會因疏於照顧兒子而感到自責。但隨着與前妻漸行漸遠最終離婚,再婚後組建新家庭,他的心思便完全轉移,對兒子的關注也隨之消散殆盡。
16年過去,侯鐵成的生意垮了,二婚也離了,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2009年,一場突發的心肌梗塞將侯鐵成送進急救室。在生死邊緣掙扎時,他才猛然意識到自己對兒子的虧欠。
侯鐵成後悔了,想彌補,可16年的隔閡哪那麼容易消除?
他鼓起勇氣登上《等着我》,節目中,侯鐵成神情悲戚,哽咽着訴說與兒子16年來的分離。如今他疾病纏身,擔心時日無多,唯一的願望就是在生命盡頭能見兒子一面,希望兒子能原諒他。
可等來的,只有那段冰冷的錄音:「我這輩子都不會見他。」這段錄音,沒有多餘的情緒,沒有激烈的言辭,只是一刀刀,剮在侯鐵成心口。
兒子說:「我16年前就沒有父親了。」這句話就像審判書,宣告了這段父子關係徹底終結。
觀眾都看不下去了,覺得這個老人太可憐。可更多人,也在聽完背景故事後陷入沉默。
侯鐵成不是惡人,他年輕時也有激情和夢想。但他不是個好父親,這一點,他自己也承認。他知道自己錯了,也後悔了,但這份「悔」,來得太晚了。
節目結束後,侯鐵成佝僂着背離開,背影孤單得讓人心酸。
有人說,血濃於水,兒子應該原諒年邁的父親。也有人說,侯鐵成年輕時對兒子不聞不問,如今老了才想起親情,未免太自私。
侯鐵成可憐,但更可嘆。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所有人敲了一記響鐘:父愛,不是等你老了再施捨的溫情,它是一場從頭開始的陪伴,是點點滴滴地付出。
結語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侯鐵成的遭遇讓人唏噓,可他曾經的冷漠,也的確給兒子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痕。
如果你是那個兒子,你會選擇原諒這個父親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