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自己

2025年04月03日16:52:05 情感 1023
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自己 - 天天要聞

在生活里,我們常常會對他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有的人讓我們覺得溫暖又親切,有的人卻讓我們忍不住皺眉。其實,這些對他人的看法,很可能都源自我們自身。就像薩特說的:「別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 這話乍一聽有些拗口,可仔細琢磨,裏面藏着不少心理學的門道。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社交場合遇到一個特別開朗樂觀的人,你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他臉上總是掛着燦爛的笑容,積極地參與各種話題,跟誰都能聊得熱火朝天。你會不自覺地想和他多待在一起,甚至以他為榜樣,希望自己也能變得像他一樣陽光。從心理學的投射效應來看,這是因為你內心也渴望擁有樂觀開朗的特質,或許你在生活中也想成為一個能給周圍人帶來正能量的人,所以才會對他身上的這種美好品質格外敏感。這就好比你心裏有一顆嚮往樂觀的種子,看到別人身上綻放出樂觀的花朵,自然就被深深吸引了。

榮格的 「原型」 理論也能解釋這種現象。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些固定的原型意象,比如英雄、智者、善良的人等等。當我們遇到現實中的人符合這些原型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就像很多人小時候都崇拜超級英雄,因為他們代表着正義、勇敢和力量,這些都是我們內心渴望擁有的品質。長大後,當我們遇到在生活中勇敢面對困難、堅守正義的人,同樣會心生敬佩,這就是原型在起作用。

再來說說那些讓我們討厭的特質。比如,你和室友合租,室友總是不收拾房間,東西亂扔,你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發火。你覺得他太懶、太沒有責任心了。但從心理學的自我防禦機制角度看,這可能是因為你自己偶爾也會有偷懶、不想收拾的念頭,只是你一直努力剋制,希望自己是個勤勞、愛整潔的人。當你看到室友的行為時,你內心對自己偶爾懶惰的不接納就被激發出來,通過指責室友來緩解自己內心的矛盾。弗洛伊德提出的防禦機制中,投射就是一種常見的方式,我們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投射到別人身上,以此減輕自己的焦慮。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對他人的認知並不是完全客觀的。我們看待別人,就像戴着一副有顏色的眼鏡,而這副眼鏡就是我們的認知結構、生活經驗和價值觀。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內心充滿了愛和寬容,所以在他眼裡,周圍的人也大多是善良友好的。他更容易發現別人的善意之舉,哪怕是陌生人一個小小的幫助,他都會記在心裏,覺得世界很美好。相反,一個內心充滿抱怨和惡意的人,他看別人的行為總是帶着懷疑和批判的眼光。比如,同事不小心碰倒了他的文件,他可能會覺得對方是故意的,是在針對他,因為他自己內心就常常會有這樣的小心思。

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這一點對我們的人際交往非常有幫助。當和朋友鬧矛盾時,先別急着指責對方,而是想想自己當時的反應,是不是自己內心的某些情緒被觸動了。在職場中,和同事有分歧時,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也許就能理解他的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這一觀點還是我們認識自我的好幫手。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對某一類人或者某種行為特別敏感,那這可能就是一個了解自己的突破口。比如,你總是對那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很生氣,這或許反映出你內心對規則和秩序的重視,進而可以引導你在生活中更加註重維護規則。

「你眼中的別人,才是你自己」,這句話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們打開內心深處的大門,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 ,讓生活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壹點號 泉城心理茶館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修車棚里的「月光寶盒」:打開父親沉默的愛 - 天天要聞

修車棚里的「月光寶盒」:打開父親沉默的愛

那年深秋的夜晚,我在老家雜物間翻出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皮盒。盒蓋內側貼着張泛黃的日曆,1998年9月12日被紅筆重重圈住——那是我被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的日子。盒底散落着醫院繳費單、中藥藥方,還有張皺巴巴的便簽,上面歪歪扭扭寫着:「砸鍋賣鐵也要治
藏在快遞盒裡的秘密:當我拆開母親寄來的第108個包裹 - 天天要聞

藏在快遞盒裡的秘密:當我拆開母親寄來的第108個包裹

上周收到母親寄來的包裹時,同事們又開始打趣:"你媽是不是開快遞公司的?"我笑着拆開牛皮紙,二十包真空包裝的槐花蜜滾落出來,最底層壓着張泛黃的便簽:"新蜜,記得每天沖一杯。"這是母親今年寄來的第18個包裹,而從七年前我到外地工作起,這樣的包裹
凌晨三點的急診室,我終於讀懂了父母的「謊言」 - 天天要聞

凌晨三點的急診室,我終於讀懂了父母的「謊言」

凌晨三點零七分,急診室的熒光燈刺得人睜不開眼。消毒水的氣味混着此起彼伏的呻吟聲,我攥着繳費單的手指冰涼。走廊盡頭傳來熟悉的咳嗽聲,轉頭看見父親弓着背蜷縮在塑料椅上,母親正用掌心輕輕拍着他的後背,像哄着小時候發燒的我。
准婆婆用二手貨當婚房:二婚女孩的尊嚴,真的一文不值? - 天天要聞

准婆婆用二手貨當婚房:二婚女孩的尊嚴,真的一文不值?

「看到全屋二手傢具時,我突然明白——在她眼裡,離過婚的我,連套新傢具都不配。」最近,一位網友的婚房經歷引發熱議:她曾有過失敗婚姻,如今遇到真心相待的男友,卻因「二婚」標籤遭准婆婆嫌棄,不僅被安排二手房當婚房,屋內更是堆滿不知從哪淘來的二手貨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 天天要聞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1986年,汪英和劉青兩人結婚。汪英漂亮,劉青高大英俊瀟洒,人人都說,金童玉女非常相配的一對。酒席整整擺了30桌。酒席後回到家,汪英劉青和父母家一家四口,一起清點收回的紅包。
被婚姻、家庭折磨多年的中年人,要「另謀出路」了 - 天天要聞

被婚姻、家庭折磨多年的中年人,要「另謀出路」了

01絕大多數中年人都抱怨,人到中年不如狗。「不如狗」的根源,究竟是什麼?一針見血地說,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根源,就是讓人既愛又恨的婚姻和家庭。不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一提到婚姻和家庭,絕對會各種抱怨。但是,又無可奈何,畢竟日子還需要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