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2025年03月18日03:33:03 情感 1944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身邊進入一段長期親密關係的人,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少地談「性」了。結了婚的更是如此。

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觀察,但數據確實在支撐這一點。美國 2023 年的一項全國代表性調查數據顯示,約 7% 的已婚成年人在過去一年中沒有發生過性行為,而 4% 的人在過去五年中沒有發生過性行為。如果算上性生活頻率極低的夫妻,這個數字甚至更高:14% ~ 15%。也就是說,在美國有多達七分之一的已婚成年人處於幾乎沒有性生活的關係中(Lehmiller,2023)。

這說明了那頭「房間里的大象」普遍存在——當你身處一段持續穩定的關係好幾年,性生活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悄悄消失了。

去年熱播的一部韓劇《好久沒做》就聊了這個問題,以火熱性生活開場的年輕小夫妻,幾年後進入無性生活。

他們不是沒有慾望,而是對彼此沒有慾望:丈夫和妻子會在不同的房間自慰;他們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妻子穿上性感的情趣衣物——丈夫依然平靜如水。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這種「無性」狀態在以色情文化著名的鄰國日本也很普遍,2022 年一項針對 20 歲到 49 歲的 8000 名日本人進行的有關性生活的調查顯示[1]:

▨ 45.3% 的女性和 44.5% 的男性報告在過去一年中沒有任何性伴侶;

▨ 女性對性生活感到滿意的比例為 27.8%,男性為 23.1%;26% 的女性、46.4% 的男性都報告希望增加性生活頻率;

▨ 只有 13.0% 的女性和 13.2% 的男性報告在過去一年中每周至少發生一次性行為(甚至包括與商業性工作者的性行為)。

性慾去哪裡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一對一長期關係中,「床死」是一種必然現象嗎?究竟是什麼抑制了我們的性慾?想要同時擁有溫暖親密的感情和火熱的性生活,我們能做些什麼?

01 性慾的「油門」和「剎車」

想要知道性慾為什麼消失,我們可能需要先花一點時間了解性慾是由什麼決定的。1990 年代後期,專註研究性心理學的 Erick Janssen 和 John Bancroft 教授提出一套模型——性慾由以下兩部分組成:

一是性興奮系統(SE),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性慾的「油門」。它接收環境中與性刺激相關的信息,包括看、聽、嗅、摸、嘗或想像——然後從大腦向生殖器發送信號,告訴它們:「打開」!它平時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但你往往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

二是性抑制系統(SI),也就是性慾「剎車」。它是指那些抑制性慾的因素,比如危險、 不舒適的環境;性創傷的經歷;壓力焦慮情緒;對伴侶的排斥等等。

根據這個模型,性喚起需要兩個過程:激活油門和停用剎車。

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中都有一個這樣的性油門和性剎車(我們都是一樣的!)但我們對剎車和油門的敏感度各不相同(我們又是不同的!),這往往導致了不同的性氣質或個性:

▨ 高油門低剎車:

人群中有大約 2% 到 6% 的女性屬於這一類型,當你有壓力時,你可能更想要性愛,而其他人可能會在壓力大的時候對性的興趣直線下降。它也往往與性風險有關。

▨ 低油門高剎車:

這描述了大約 1% 到 4% 的女性,高剎車意味着你對所有可能抑制性慾的因素都非常敏感,相對不敏感的油門,意味着你需要大量的注意力進行性喚起。它可能與缺乏慾望以及難以忍受性高潮等問題有關。

▨ 除此之外還有高油門高剎車、低油門低剎車,但大多數人處於中間值水平,即中等油門和中等剎車。

缺少性慾或者與性高潮作鬥爭的人,往往以為問題是缺乏「油門」,就像《好久不做》中的妻子會穿上情趣衣物、刺激丈夫的生殖器官進行「挑釁」、住進情人旅館——而實際上,靈敏的剎車才是各種性問題的最強預測指標[2]。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如果不找到抑制性慾的因素所在,即使狂踩油門,車子也可能紋絲不動,或者勉強動起來也會對車子本身造成損耗。

02 是什麼

在給我們的性慾

踩下「剎車」?

常見的「剎車」有兩類:

一類是環境中的潛在威脅,它更明顯,對性慾的影響也更大。

比如最常見的是壓力、抑鬱和焦慮情緒,可能會降低人們對性的興趣,減少性喚起,並可能干擾性高潮[3]。

《好久沒做》中,丈夫和妻子過着窘迫的生活。韓國經濟下行,倆人當初貸款買的小房子一路下跌,貸款利率卻持續上升。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妻子在一家酒店做前台,丈夫是首爾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卻屢屢創業失敗,最後以開的士維生(第一集的士就泡水了且保險無法理賠);為了減少花銷妻子吃泡菜就大米飯,兩人連杯咖啡都捨不得買。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當生活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時——性慾也會被狠狠按下剎車。

第二類「剎車」有點不同,它更像是汽車裡的手剎,是一種慢性的、不那麼明顯的「拒絕」信號,更多出於內在。

比如:

1.對身體的自我厭惡

研究發現對自己的身體感覺更糟的女性性生活不那麼令人滿意,風險更大,快樂更少[4]。一位女性這樣表達對自己身體的感覺:「當我對自己感到自在時,我更容易感到興奮,而當我對自己和身體感覺不好時,就不那麼容易感到興奮了。」

2.性創傷倖存者也會影響性慾剎車的信息處理

過去被解釋為與性有關的感覺、情境和想法,現在可能大腦解釋為威脅,因此會更多地踩剎車。性創傷可能包括一切和性、身體相關的不愉快體驗,比如性暴力、婦科手術等,一位朋友聊到 HPV 手術後她的性慾也受到影響。

3.關係中壓抑的負面情緒積累

《好久不做》中丈夫後來承認,自己之所以對妻子沒有慾望是因為妻子在平常生活中過於強勢,讓自己總處於一種擔憂的狀態中無法放鬆;而妻子因為丈夫的一再拒絕產生自我懷疑,也不再有慾望——雙方互相踩下對方的性慾剎車,由此進入一種「無性」的負面循環。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剎車」可能還有很多種,但你會發現它們都可以歸咎為一點,是否有一個環境,讓你的大腦將世界解釋為一個安全、有趣、性感、愉快的地方。或者說是信任,「放開剎車總是關乎信任的」,關乎雙方如何在深深信任的背景下分享感覺和連接。

03 如何在長期關係中

提高慾望水平?

問題來了,如何在長期關係中提高慾望水平呢?其實很多研究兩性關係的心理學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目前比較流行的觀點有兩類:

一類是 Esther Perel 提出的「保持舒適的距離」,她強調慾望是和愛相反的東西,愛渴望親密,慾望卻需要距離。(我們之前寫過文章介紹過她的觀點👉親密感,毀掉了我們的性生活)。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Esther Perel,美國心理學家、婚姻治療師,以對慾望、出軌等相關問題的研究而出名

另一類是 Gohn Gottman 提出的「轉向彼此的慾望」,他認為慾望產生於更加深厚、親密的關係之中,當我們越了解對方,越敞開自己,就越容易有性的渴望。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Gohn Gottman,美國心理學家,婚姻治療師,以其在婚姻穩定性和離婚預測方面的工作而聞名於世。

這兩類觀點看似相反,但實際上它們使用的策略相同:增加油門的激活和減少剎車。

以及我們可能都知道的深刻真相——兩者都清楚,在長期的一夫一妻制關係中,激情不會自動發生。但他們也都清楚,激情確實會發生——只要這對伴侶刻意營造環境。只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環境是在進一步創造親密;對於其他人來說,則是創造空間。

性慾就像花園一樣,園丁不能咬緊牙關讓花園裡開出花,而只能為花的茁壯成長創造一個儘可能好的環境,然後剩下就是花的事情了。

以及無論什麼時候,不管是你渴望性愛或者沒有慾望——你的感受永遠是真實的,你是正常的。

最後,《好久不做》 中的夫婦什麼時候性生活恢復了呢?是離婚以後,房子也賣掉了。

結婚後無法做愛的夫婦,只有離婚後才可以。這可能有點諷刺,但或許也對我們有些啟發, 除了分手,是不是在關係里也可以想辦法鬆開性慾的「剎車」呢?

作者 寒冰

編輯 鳥人

封面 《好久沒做》

📄 參考文獻

[1]Sexual Behaviors among Indi ividuals Aged 20-49 in Japan: Initial Findings from a Quasi-Representative National Survey, 2022,DOI:10.1080/00224499.2023.2178614

[2]Come as You Are - The Surprising New Science that Will Transform Your Sex Life

[3]Lykins, Janssen, and Graham,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Mood and Sexuality」; ter Kuile, Vigeveno, and Laan, 「Acute and Chronic Daily Psychological Stress」; Laumann et al., 「Sexual Problems among Women and Men.」

[4]Pazmany et al., 「Body Image and Genital Self-Image.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性生活為什麼會消失?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感謝年輕時候瘋狂存錢的自己 - 天天要聞

感謝年輕時候瘋狂存錢的自己

這是愛吃糖的貓cat第438篇原創文章作者|愛吃糖的貓☻hi,我是你們的貓姐,今天是我不上班的第109天。和我一起失業的,還有前公司的一個小姐妹,她比我早兩周離開公司,也就是在今年的一月左右,當時趕上了過年,她就收拾行李提前回家了。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 天天要聞

婚姻的扎心真相:誰講理,誰就輸了

「魚要講水,人要講理。」很早的時候,我們就被這樣的心靈雞湯餵養——「講理走遍天下,不講理寸步難行。」於是,與陌生人講道理,與朋友講道理。然而,當我們踏入婚姻的殿堂時,卻發現,那些條條框框的「道理」似乎失靈了。環視身邊,很多失敗的婚姻就是敗給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 天天要聞

大齡單身男女,開始在直播間連麥相親

#頭條創作挑戰賽#☉作者 | 暮歲十點讀書會出品相親這個標籤,曾與奇葩經歷、焦慮吐槽等內容緊密綁定。無數年輕的單身男女,或是迫於家裡的壓力,或是無法拒絕熟人的介紹,紛紛踏上了相親之路。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 天天要聞

年紀越大,桃花運越好的男人,身上有「三氣」

有人認為,男人的魅力如流星,隨着年華老去便會黯淡。我卻認為,真正有魅力的男人,越到中年,越顯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和成熟魅力。他不是靠外表博得好感,而是憑藉底氣、才氣與和氣,把歲月沉澱為自己的財富。年紀越大,越像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的書,每翻一頁都令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想通過婚姻來改變命運,現實嗎?

有位作家曾說過:無論男女如果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沒有人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終的庇護所。女人要明白,真正的幸福是靠自己完成的,與他人無關,有一個愛你的人是福氣,能夠愛自己則是能力!深以為然,發現了嗎?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 天天要聞

父母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對嗎?

家中長輩死了不報喪,更不通知親朋好友,不大操大辦,這做法對嗎?生活往往充滿了無法預料的複雜與衝突,尤其是家中長輩離世,親情,責任,習慣和現實之間的拉鋸,往往讓人無法喘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無情無義,太可怕了,父母死了也不報喪,不通知親朋好友,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 天天要聞

帶外孫10年,女婿說養老不關我事,我收回房,讓女婿全家睡大街

十年辛勞換寒心晨光透過紗窗灑進廚房,陳玉蘭揉了揉發酸的肩膀,將剛蒸好的小籠包端上餐桌。案板上,剁碎的豬肉還帶着新鮮的涼意,那是她今早五點就去菜市場挑的前腿肉,為的就是讓小宇吃上一口熱乎的鮮肉包。「媽,小宇校服找不着了!」 蘇曉雯的喊聲從卧室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 天天要聞

痛心!18歲女孩溺水而亡,遺書提到4人,最後一句話讓人淚奔

18歲的女孩,本應該坐在教室里好好地學習,在父母面前撒撒嬌,好好享受地生活,享受大好青春,可花兒一般的年齡,她的生活卻沒有那麼美好。李艷君,18歲,來自廣西,在當地的一所民族商業學校讀中專,5月1日這天學校放假,很多孩子都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