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愛情是風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鹽,但很少有人敢捅破那層窗戶紙:
男女關係的本質,從來不是愛恨情仇,而是人性與利益的博弈。
翻開《毛選》,教員說:「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這句話說的是一種思維,我們換個場景。
誰是婚姻中的既得利益者?誰在關係中暗自收割?這才是愛情的真相。
那些被傷害後哭訴「遇人不淑」的人,往往從一開始就沒看懂規則。
01
婚姻的本質
北上廣的相親角里,學歷、房產、戶口被明碼標價;
婚禮上交換戒指的男女,心裏算盤打得比司儀的台詞還響。
有人痛斥「物化感情」,但現實的耳光永遠響亮。
婚姻從古至今,都是一場價值匹配的生意。
農耕時代,彩禮是買斷女性勞動力的押金;
現代社會,房車存款是抵禦風險的保證金。
你嫌棄相親市場「談條件太俗」?
但看看那些「嫁給愛情」的姑娘:
婚後伸手要生活費時被丈夫甩臉色,帶孩子累出病卻被婆家罵「矯情」。
愛情是感性的幻覺,婚姻卻是理性的賬本。
你能提供什麼價值,直接決定了對方願意「合作」多久。
毛選中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婚姻又何嘗不是?
美貌是貶值資產,再驚艷的臉也扛不住歲月折舊;
財富是浮動籌碼,經濟下行時,恩愛夫妻也會為房貸反目;
情緒價值才是硬通貨,畢竟沒人願意回家面對一個行走的負能量炸彈。
那些高喊「真愛無關物質」的人,往往在離婚官司里搶財產最凶。
人性的殘酷在於:嘴上說「我愛你」,身體卻很誠實。
你的價值下滑一分,對方的耐心就減掉十分。
02
自私是本能
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變心」,只有人性從荷爾蒙的迷霧中清醒了。
毛選中講「矛盾論」:婚姻的本質就是一場資源爭奪戰。
熱戀期,ta熬夜陪你聊天,不過是多巴胺在為自己買單;
蜜月期,ta包容你的作鬧,只因新鮮感還未消耗殆盡;
這不是善惡問題,而是人性趨利避害的本能。
愛情在人性面前,脆弱得像塊玻璃。
那些「永遠愛你」的誓言,翻譯成人話其實是:「只要你還值得被愛。」
更骯髒的真相是:人性永遠在計算成本。
對方不離婚,未必是還愛你,可能只是分割財產太貴;
甚至「忠貞」,都可能是權衡利弊的結果,因為出軌的收益抵不過身敗名裂的風險。
所以千萬別考驗人性,就像別用利益考驗信仰。
03
給三個生存建議
毛選中說:「主動權不是任何天才家所固有的,只是經過鬥爭爭取而來的。」
放在婚姻里,關係的主動權,永遠攥在「不怕失去」的人手裡。
第一個建議,戒掉救贖心態,婚姻不是慈善機構
多少人把婚姻當成逃離原生家庭的救命稻草?
結果卻是:匱乏者吸引匱乏者,吸血鬼專找獻血包。
缺愛的女人遇上「暖男」,最後被PUA到失去自我;
自卑的男人跪舔「女神」,婚後卻因心理失衡拳腳相加。
婚姻從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第二個建議,修鍊「反脆弱」內核。
看看那些婚姻里的贏家:董大姐被問「是否遺憾沒婚姻」時,笑着展示格力帝國;
強者的邏輯永遠是「我若盛開,蝴蝶愛來不來」。
她們深諳一個真理:當你把自己活成一座廟,姻緣只是錦上添花的香火。
第三個建議,學會「灰度管理」。
非黑即白的人,最容易被現實打臉。
抓大放小,緊盯核心利益:
交工資卡,偶爾撒謊就當沒聽見;
孝順公婆,偷偷補貼娘家就睜隻眼閉隻眼。
這不是妥協,而是看透人性後的降維打擊。
就像毛選中說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寫在最後:
最高級的愛,是「敢深情,也敢無情」
愛情最諷刺的真相莫過於:越渴望被愛,越容易被收割。
那些在婚姻里哭哭啼啼的人,總在糾結「Ta為什麼不愛我」。
而清醒者早就算清了賬:「我能從關係中獲得什麼」。
這不是 cynicism(犬儒主義),而是成年人該有的清醒。
記住:
你的價值,是對方不掀桌子的唯一理由;
你的獨立,是面對任何結局的底牌。
畢竟,關係的最高境界,從來不是「永遠相愛」,而是「我隨時有轉身離場的底氣」。
粉絲福利:
《讀史悟道:可實操的毛選方法集》
(在歷史案例中解讀教員的思維,並轉換成解決工作、生活實際問題的方法)
獲取方法:
關注公眾號「周亦見圈子」,會告訴你老周的名片
讀《毛選》必讀兩論,寫了個精講專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