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照顧年邁父母更是考驗兄弟姐妹情誼的試金石。60歲的我,在操持父母晚年的過程中,終於看懂了兄弟姐妹們那些看似「小心機」背後的無奈與付出。戳中淚點!
哎,朋友們,今天想跟大家嘮嘮嗑,聊聊我60歲這把年紀的心酸事兒,也順便給那些正為父母養老操心的兄弟姐妹們提個醒。
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跟兄弟姐妹之間關係鐵着呢,打打鬧鬧,啥事兒都能扛過去。可真到父母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才發現,這「兄弟姐妹情」啊,還真經不住現實的考驗。
我上面有兩個哥哥,下面一個妹妹。父母年輕的時候,身體好,家務活兒都能自己干。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在外地工作,平時也就是逢年過節回去看看。那時候,我覺得,這日子挺舒坦的。
可是,時光這把殺豬刀,不光把我們都磨得老了,也把父母磨得老了。父母一個接一個地生病,需要人照顧,需要人陪。這時候,我們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就開始慢慢顯露出來。
大哥哥,老實巴交的一個人,平時話不多,可一涉及到父母的錢財,就變得精打細算起來。他覺得,父母的錢應該平均分給兄弟姐妹幾個,誰照顧得多,就多分點。這聽起來挺公平的,可具體怎麼分,怎麼算,就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二哥哥,性格比較強勢,什麼事都喜歡自己做主。父母生病住院,他包攬了大部分事情,但事後卻總是抱怨我們其他人沒出力,沒盡責任。我心裏也有點委屈,畢竟大家都在忙着工作,生活壓力也很大。
妹妹呢,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從小受父母寵愛。父母生病後,她倒是經常打電話問候,但真正能出力的時候,卻總是推三阻四,說自己工作忙,沒時間。
而我呢,因為離父母家比較近,就自然而然地承擔了更多的照顧責任。每天接送父母去醫院,給他們做飯洗衣,陪他們聊天散步……這些瑣碎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把我累得夠嗆。
有時候,看着兄弟姐妹們在微信群里為了父母的養老問題爭吵,我心裏特別不是滋味。他們說的那些話,那些抱怨,那些算計,我都理解。因為我也曾那樣想過,那樣焦慮過。
在照顧父母的這些年裡,我逐漸明白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不是因為誰更愛父母,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壓力,自己的難處。
大哥哥的精打細算,是出於對公平的追求;二哥哥的強勢,是因為他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妹妹的推諉,或許是因為她害怕承擔責任,也或許是她真的力不從心。
我也是在照顧父母的過程中,才慢慢地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他們年輕的時候,為了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如今老了,我們卻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傷了和氣,這真的是一件很讓人心痛的事情。
現在,我60歲了,看着鬢角斑白的自己,看着依然需要人照顧的父母,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行為。我曾經也抱怨過,也生氣過,也委屈過。但現在,我明白了,與其計較誰付出得多,誰付出得少,不如放下那些成見,放下那些算計,一起攜手,共同扛起這副愛的重擔。
兄弟姐妹之間,血濃於水,這份親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與其在瑣事上斤斤計較,不如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愛。
畢竟,父母的健康和幸福,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所以,寫這篇文章,不只是想分享我的經歷,更想提醒那些正為父母養老操心的兄弟姐妹們:珍惜彼此,多一份溝通和理解。因為,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我們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人生很短,親情無價。別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別等到父母不在了,才發現兄弟姐妹情誼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