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育兒女,付出了一輩子心血,自然希望兒女,能夠很好地善待自己,為自己付出。
但其實,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更不要提,子女對父母的關心,是自下而上的關心,多半比不上父母的愛那般無私。
人到晚年,盡量別向兒女伸手要這三種東西,很不好。
01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人老了,可能內心就特別孤獨了。如果遇到身體不舒服、不健康了,更容易慌神,會要求子女更多地關注自己。
但其實,絕大多數子女,都要忙着打工賺錢,怎麼可能有大量的時間精力,去付出呢?這不現實。
比如說,一個家裡的老人生病了,內心非常需要子女的關心、家人的照顧。
但實際上,他的子女也要養家糊口,工作不可能完全丟到一邊去,還可能要給他賺醫藥費。
所以說,這種情況下,老人其實不能跟子女,要求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方面要適可而止。
否則子女重壓之下,也會承受不了的。
02 要求子女,完全站在自己這一邊
現實里,父母在子女成家之後,有時候會有一種內心的佔有慾。
他希望他的子女,能夠無條件地服從他,甚至子女的配偶也能夠這樣。
但實際上,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怎麼可能呢?
比如有些老人,就會要求自己的兒子,完全站在自己這一邊,不跟妻子一條心。
甚至會故意找一些麻煩,或者用一些話語,來讓兒子站在自己這一邊。實際上真的沒必要。
一家人開誠布公好好相處,這樣大家都團結,彼此都能得到照顧,大家才能發揮出更好的合力。
一旦大家心離了,其實誰也得不到好處。
03 要求子女,交出大部分的金錢
子女長大了,開始賺錢了,是好事,但這個時候,子女自己也要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他不可能把自己絕大部分的錢都給父母使用。
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那都很困難。
所以說,對子女金錢上的要求,也需要把握分寸。
否則,即便是用「孝道」,還是其他道理,都沒法讓子女心甘情願,大家關係也會鬧僵。
比如說,有的家庭里,子女都已經成家了,有自己的小孩。
那他存一些錢,完全是為了他自己的家庭使用,給孩子上學,或者應付什麼開支。
如果說,父母要求子女無條件地掏出大部分的錢,甚至是全部的錢,或者是給家裡做什麼用途。
或者要求子女,替兄弟姐妹解決一些困難,那子女都會非常為難,子女自己的家庭也會非常不滿。恐怕很難相處下去。
人到晚年,對子女有心理上的依賴,還有物質上的要求,這都很正常,這也是養兒育女的一種正常期待。
只不過子女也是普通人,凡事要把握一個分寸。
這世界上,再親密的關係,都離不開分寸二字,別跨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