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賣保險

2024年06月12日19:10:09 情感 1921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範圍內?」


文|凌馨

編輯|王小

不少人轉行賣保險了。

2024年初,明和開始賣保險。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

雪瑩則再早些,2023年8月,她還是某央企養老公司負責政府公益服務的經理,帶着幾個人的小團隊。「十一」假日過後,已成保險代理人,並且開始招募自己的團隊。

據洞見數據研究院《2024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白皮書》,35歲以上保險代理人佔比正急速增加,其中,45歲—54歲的代理人,佔比由約15%增至35%左右。

曾經的職場精英,轉行賣保險後境遇迥異。明和成了所在保險代理人團隊的「新人王」;雪瑩收入略有提升,但自稱做得「一般」。

保險代理人的世界,比想像中還要殘酷。在美國和日本,保險代理人1年留存率是32%—40%,5年留存率18%—22%。

那些原本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大企業的管理人員等,因為各種原因轉行,保險業無疑是一個相對易進入的行業。

人到中年,尋找一個新起點不容易。然而,不到緊急處,誰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潛能。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

40歲的陳許離開一家互聯網大廠,2024年3月,他正式轉行開始賣保險。從拿到保險代理人資格那天起,陳許在朋友圈發消息宣布自己轉行保險代理。隨後,是每天發三條保險相關內容。

「社死官宣」,是所有轉行賣保險的人都要接受的第一步考驗。

雖然保險公司沒有明文規定,但幾乎每個新入行的代理人,都會被引薦人或組長這樣建議。一位保險代理人就被叮囑,不但要發,還要寫明自己轉行賣保險的心路歷程,以及決心,「否則,別人都不知道你在賣保險,怎麼會找你買?」

同樣「標配」的,是手機通訊錄,約等於潛在客戶名單。對保險代理人來說,這叫「緣故」,不叫「殺熟」。

陳許都照做了。他上午接受培訓,下午就約曾經的同事、親友見面。三個月,通訊錄好友幾乎都約了一遍,「肯出來見面的人很少」。

越是曾經的職場精英轉行做保險,越難被親朋好友理解。李木從醫藥公司中層崗位離職賣保險的第二天,研究生時代的導師直接殺到保險公司,痛心斥責「學了八年的醫學全部白費了」。後來,這位導師成了他的客戶。

每家保險公司對自己的代理人都有最基礎的業績要求,比如每個季度1000元保費,否則就要解除代理合同。開不了單,又想保住代理人資格,唯有自掏腰包。若保單不在自己名下,保險公司很難查到這一違規行為。

北京銀保監局人身險處處長王丹曾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介紹,2020年,北京頭部人身險機構自保件保費佔總保費的10%—20%,件數佔比普遍在15%—30%,個別機構銷售人員購買「自保件」的比例超過75%。

陳許撐住了沒買「自保件」。不過,他不準備全職賣保險了,接受了一份工作邀請回歸原行業。

和三年前相比,轉行賣保險的中產,更理智、更能守住底線,也會更快識別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行。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對轉行者的提醒是,「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範圍內?」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醫生、律師轉行賣保險,有專業優勢

明和是適合做保險代理的那類人,2萬多元的月收入,比他做醫生時還略高些。同事說他轉行以來,「一直批髮式簽百萬醫療險」。

明和承認,曾經的醫生身份讓他更容易獲取別人的信任,特別是在醫療險方面,相關條款也能解釋得更清楚,這類保單佔了他的業績「大頭」。由養老護理轉行的雪瑩類似,養老金產品和醫療險,在她的成交保單中基本是對半開。

明和並不每天都發有關保險的朋友圈。他分享生活,也轉發各種金融、醫療新聞,例如全球癌症發病死亡統計報告、醫保支付改革。在轉發時他會「植入」自己的看法,比如「利用重疾險確診即賠的保險金自行院外購買進口葯,再多也不心疼。」

能在保險代理行業留下的轉行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專業話術。雪瑩從事養老護理行業多年,知道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證「一人一天一碗面」;明和也提及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中對進口葯銷售的改變。

很多保司在新人保險代理培訓中,會教一套話術。但陳許就沒能把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賣給前同事,他身上沒有「養老」的專業標籤,說服力差了許多。

「醫生及其他醫療行業人員轉行有天然優勢。」許閑分析,在保險端中有非常多的健康保險產品,他們不僅可以很好理解保單中提到的各種疾病,也能更好觀察客戶潛在的風險,做更好的匹配。

與醫療行業相似的,還有從法律和金融行業轉行的保險代理人,他們能更好解讀保險合同條款、講解理財知識,有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銀行副行長成功轉行保險代理人。

越來越多高素質人群正在轉行從事保險代理。根據《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保險代理人佔比,由2018年的21.9%,提升至2023年的26.0%;月入10000元以上的營銷員,佔比由25.3%升至38.5%。

2019年前通過「人海戰術」入行的900多萬名保險代理人,則在經歷一場大淘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發佈的《2024中國保險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數量減至281.34萬,較2019年底下降了69%。

擁有醫學碩士學位的李木,是在大淘汰中留下、成功轉行的一員。2017年由葯企中層轉行至今,李木現在帶着一個約150人的團隊,個人年收入以百萬元計。曾經痛心疾首的導師,也在他這裡買了保險。

李木的團隊中,約10%的人有醫療背景,包括他的妻子,曾是體制內醫療單位中層幹部,也在2022年轉行當起了保險代理人。

可李木並不覺得,醫生轉行賣保險就一定會成功,「這個群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清高」,越是原本專業過硬、地位高的醫生,越難開口賣保險,有人甚至拉不下臉參加保險公司的新人培訓。護士和醫藥代理轉行的,則相對更容易適應這種身份轉變。

李木曾有一位同樣學醫的朋友試圖轉行賣保險,半年時間僅簽下一單。「她的邏輯是,我賣你保單就掙你的錢,覺得不好意思」,而在李木心裏,保險最大的受益者並非賺取了傭金的保險代理人,而是投保人。

幾乎每個還在執業的保險代理人,都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客戶建立保障,在做好事,無論對方是親友還是只有一面之緣。

談及「中年轉行賣保險」,許閑表示,「帶着賺錢的目的來沒問題。但你要認識到,保險的本質是什麼?你的產品是為了幫助你的客戶、朋友建立更好的風險保障方案。與此同時,你可以賺取合理傭金。」

在保險行業,有個專業概念叫「適當性銷售」,就是把適當的產品通過適當性的渠道銷售給適合的人。國家金融監管局數據顯示,2023年有關財產險的消費投訴,一半以上是由銷售不當引起的。

「現在保險行業正在轉型,需要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代理人。」許閑期待那些新加入的高學歷、高素質保險代理人,能夠帶來改變。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慢慢去積累客戶,急不來

成功轉行賣保險的人,與「人海戰術」時代相比,肉眼可見的最大不同,是他們很少搞直接推銷那一套。

20年前,王政是年入80萬元的保險代理人。他還記得那時的話術,「哎呀,保險這麼好的東西,我連陌生人都告訴了,何況我們這麼好的關係。」

這類話術,在2024年的保險行業,特別是中產客戶中,行不通了。「中國保險業營銷已經過了講話術、學銷售的技巧時代,需要專業素養更高、服務意識更好的從業者。」許閑分析。

「為你好」的心態,並不能幫保險代理人把產品賣出去。就像夏夏和閨蜜之間的矛盾,她覺得280元不過彼此請吃一兩頓飯的錢,用來買保險又幫自己完成業績,對方又有了保障,為什麼不願意?可閨蜜告訴她,自己確實不需要。

比如個人養老金。據濟安金信養老金研究中心統計,和基金、儲蓄、理財類產品相比,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2023年的平均結算利率,是最高的,穩健型產品和進取型產品分別達3.57%、3.84%。這一年,陳許所在保司的此類產品銷售規模超10億元,他熱情地給前同事推薦,但對方就是不感興趣。

轉行成功的保險代理人,很愛「用事實說話」。分享收益數據,在朋友圈講述獲得理賠的案例,或是通過自身經歷引入。

按明和與雪瑩的說法,不少保單就是「無心插柳」。雪瑩說,她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飯。「我就只是吃飯去,都沒想過要賣保險。吃着吃着聊到養老金保險產品,『他說你把這玩意兒給我講明白了,我現在就跟你簽單』」。就這麼成了一單。

最重要的「訣竅」,是克制。否則,「沒有信任的銷售,你肯定是抗拒的。」李木總結自己賣保險的經驗,一是專業,二是時間,要慢慢去積累客戶,急不來。

經歷了多次興高采烈做出保險方案又被拒絕,陳許也想明白了,真想干保險這一行,要做好半年到一年基本沒有收入的準備。陳許準備兼職繼續干保險代理,「畢竟朋友給我開了人情單,不能辜負人家的信任」。

更多人離開了保險行業,回到老本行,或是轉做其他銷售。「保險賣的就是一份合同,看不見摸不着。跳出去之後銷售實體的產品,比別人更容易上手。」已是上海政博律師事務所主任的王政,甚至建議新入職的律師,也去接受一輪保險銷售培訓。

兩年醫生經歷、14年保險涯,王政在2013年由保險業轉行成了一名律師,主要代理醫療糾紛案件,「醫療、法律、保險,一定是互相結合的。患者方需要得到一定補償,保險要起到一定作用」。到2024年,王政已經和上海幾乎所有的三甲醫院交過手,還成了一些醫院的法律顧問。

政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朱勇剛,也做過保險銷售和內勤。與王政一樣,在代理醫療保險糾紛時,他總能更容易找到癥結所在。

常規的保險拒賠理由,是投保人沒有充分告知。比如子女通過互聯網為父母投保,沒有提及甲狀腺結節等「小毛病」,可能就會成為保司拒賠的理由。「這裏面有兩類情況。」朱勇剛介紹,「一是我沒有告知甲狀腺結節,投保後得了肺癌,以此為由拒賠。這種案件投保人打贏的概率很高。」

還有第二種情況,子女通過互聯網為父母投保時未告知甲狀腺結節,被保人患上甲狀腺癌,也有一定幾率勝訴。因為,子女並不理應完全了解父母健康狀況的所有細節,若是合規的線下銷售,會在投保時要求被保人與投保者共同簽字確認告知,但互聯網銷售很難做到這一點。

除了更高的保險糾紛案件勝訴率,曾經的保險代理人經歷讓王政和朱勇剛的「營銷」意識遠勝同行。

年約50歲的王政,已是律師事務所的主任,仍然自己辦網站、建微信群,看到任何感興趣的對象就主動加好友,因為「就算現在不是我的客戶,5年後、10年後,人一生當中總要遇見一些法律問題,說不定將來你就想起我了」。

(文中陳許、明和、雪瑩、李木為化名)


責編|要琢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要明白的,生活人性:1.自律就是少管閑事,管好自己 - 天天要聞

要明白的,生活人性:1.自律就是少管閑事,管好自己

1.自律就是少管閑事,管好自己。要專註於自己的行為和責任,通過減少對他人事務的關注和干預,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和成就,有助於保持個人的精神健康和提高生活效率,同時也能減少不必要的人際衝突和誤解。2.有錢莫買年下貨
一女子回村探親,體型豐腴被吐槽好胖:你瞅瞅,能找到對象嗎 - 天天要聞

一女子回村探親,體型豐腴被吐槽好胖:你瞅瞅,能找到對象嗎

「顏值、身材 你們更看重哪一個呢!」現如今是看臉、看身材的時代,倘若你是高顏值、好身材,那麼對於你來說就是一塊好的敲門磚。比如娛樂圈的一些演員、偶像、明星,這些都是事實的例子。現在年輕人追星、追劇,都是始於顏值。有句話說:外在決定你倆能否在
揭秘失敗根源,一事無成的女人,大多有這3個致命點 - 天天要聞

揭秘失敗根源,一事無成的女人,大多有這3個致命點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女人,她們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總是抱怨生活不公平,卻從未想過反省自己。其實,一事無成的女人,往往都存在着一些致命點,只有認清這些根源,才能找到改變的方向。01缺乏目標,渾渾噩噩「沒有目標的人生,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
揭秘生活3大玄學,掌握它們,日子越過越順 - 天天要聞

揭秘生活3大玄學,掌握它們,日子越過越順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些現象往往被人們稱為「玄學」。其實,很多所謂的「玄學」並非迷信,而是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掌握這些玄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日子也會越過越順。01心懷感恩,福報自來「感恩的心,是世界上最美的聲音。」心
男子端午回家,家中陌生男子鳩佔鵲巢,妻子:你咋回來了? - 天天要聞

男子端午回家,家中陌生男子鳩佔鵲巢,妻子:你咋回來了?

婚姻,是兩個靈魂的契約,是兩顆心的約定。相愛的兩個人,在步入婚姻的殿堂時,應該銘記並恪守忠誠,這不僅僅是對配偶的承諾,更是對自己信念的堅守。婚姻需要彼此間的信任和尊重,任何因為寂寞而紅杏出牆的行為,都是對這份神聖契約的褻瀆。
爸爸離開,單親媽媽獨自打工艱難供養兒女讀書,書寫母愛 - 天天要聞

爸爸離開,單親媽媽獨自打工艱難供養兒女讀書,書寫母愛

點開視頻了解更多,如果幫孩子,請進入騰訊樂捐鏈接:【 孤困兒童代理爸媽 】可幫助孩子。「爸爸離開了,媽媽要掙錢養家,我是被外公外婆撫養長大的。外公外婆年紀大了,外公又雙腿殘疾,為了撫養我吃盡了苦頭。現在我長大了,該我照顧他們了。」很難想像,這是一個7歲男孩說出的話。而浩宇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每天浩...
其實擁抱也是需要技巧的,這10個方面,男人要提前學會 - 天天要聞

其實擁抱也是需要技巧的,這10個方面,男人要提前學會

擁抱,作為一種親密的身體接觸方式,在人際交往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能夠傳遞情感,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密感,還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對方安慰和支持。然而,擁抱並非簡單的雙臂合攏動作,其中蘊含的技巧與內涵足以令人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