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2024年05月16日23:01:46 情感 5540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家人的格局,

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作者:洞見mk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就在於處理事務的方式不對,沒有把大事小事分出一個優先級。

重心一偏,家庭的天平就歪倒了。

想要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一定要避開以下兩點。

1

大事看不清

《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一書中指出,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訣,離不開一條重要原則:

要事第一。

什麼是要事呢?

就是關於孩子教育、家庭投資、職業更替等直接影響到全家人生活水平的大事。

在這些關鍵的事情上拿錯了主意,整個家庭都會陷入危機。

電影《愛在別鄉的季節》里,南生和李紅,本是生活在廣東的一對夫妻,有一個剛出生的兒子。

雖然收入不高,一家三口過得也算其樂融融。

但南生夫婦卻不安於此。

時值美國淘金熱興起,聽說很多人都在國外發了橫財,兩人也眼紅不已。

兩口子腦袋一熱,便作出了決定:派一個人出國打工去。

他們以為,美國遍地都是機會,去了就能輕鬆改變這輩子的命運。

所以關鍵的問題,一個都沒認真考慮。

出國後要從事什麼行業?賺不到錢該怎麼辦?異國分居會不會影響感情?

這些全被拋在了腦後,南生錢買了張機票,就把李紅送出了國。

然而到了美國後,李紅才發現,賺錢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她英語不好,也沒有一技之長,只能蝸居在又臟又亂的貧民區里,干點最底層的體力活。

工作了兩個月,甚至連床墊都買不起。

熬不下去的時候,她就寫信求南生讓自己回家去,結果被狠心拒絕了。

李紅心灰意冷,徹底斷了回鄉的念頭。

後來,在長期的精神壓迫下,李紅還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兩人聯繫也越來越少,沒過多久就離婚了。

大事上糊塗,只會引發一連串的家庭悲劇。

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家庭的決策層次在哪裡,成員的幸福指數就有多高。」

處理家庭大事,最怕的就是目光短淺、衝動冒進。

如果你看到眼前的小利,就會忽視長遠的危機;只重視金錢的得失,就會輕視關係的維護。

最終讓整個家庭分崩離析,也錯失了向上發展的可能性。

因此,在關鍵抉擇上,一定要三思而行。

凡事提前做好規劃,想好退路,如此,我們才能作出有利的抉擇,讓自己的小家平穩度過生活的坎坷。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2

小事叨不停

前兩天陪朋友一家去了迪士尼玩,發生了一件事:

朋友出門前就叮囑老婆換雙鞋,但他老婆沒聽勸,還是踩着7厘米的高跟鞋去了。

結果,只逛了小半圈,她就腳疼不已。

為了不丟面子,還嘴硬說不疼。

朋友看在眼裡,卻沒有拆穿,也沒有說風涼話,而是默默地買了一雙軟拖鞋,給老婆換上。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足以看得到溝通上的高情商。

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可有多少人,倒在了這一課上。

每天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指責,相互傾軋。

結果把好好的一個家庭,搞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小說《滄浪之水》中,池大為由於太老實木訥,一直被排擠在單位的邊緣,領着微薄的薪水。

妻子對此頗有怨言,就把這些氣,全都撒在了日常生活中。

他買菜缺斤短兩,妻子就尖酸地罵他:「那些騙子也就喜歡糊弄你這種傻子。」

他做家務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罵他是個「什麼也干不好的窩囊廢」。

總之,在妻子眼中,他做什麼都是錯的。

久而久之,池大為心灰意冷,寧願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他開始後悔和妻子結婚,兩個人的婚姻,差點因此走到盡頭。

古語有云:「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一味指責,是家庭關係的毒藥。

因為成年人的生活,如同按下葫蘆浮起瓢,麻煩一個接着一個。

每件事都要拿出來拉扯一番、清算一遍,那整個家庭都會永無寧日。

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懂得讓步。

比起居高臨下的指責,我們更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包容。

一萬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沒關係」。

當夫妻雙方都拔掉身上的尖刺,才能緊緊擁抱在一起,成為彼此的依靠和底氣。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3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抓大放小」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歷過兩段婚姻。

第一段因為夫妻兩人在瑣事上互不相讓,最終不歡而散。

第二段他和妻子彼此包容,至今和樂美滿。

關於如何經營家庭與婚姻,芒格給出的建議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分清主次。

全家人把心聚在一起,大事商量,小事糊塗,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風波,也能安然度過。

北大教授錢理群和他的夫人崔可忻,就是婚姻里最好的榜樣。

錢先生的學術造詣極高,但私底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白痴」。

像做飯、修燈泡、裝傢具這樣的小事,他一點兒也不擅長。

家裡有什麼東西壞了,他只能手足無措地站着。

崔可忻卻從來沒有怪過他,每次只是笑一笑,然後就默默收拾了殘局。

為了讓先生全心投入事業,她還身兼數職,主動承擔了家中絕大部分的瑣事。

而錢理群先生,也會在平日里讓着她。

每次兩人發生了小矛盾,錢先生都會低下頭來,主動認錯。

不僅如此,在家庭大事上,兩人也會有商有量,共同承擔。

2018年,兩位老人先後查出了癌症。

但他們一點也不慌亂。

認真討論過後,他們一致決定:放棄化療,接納自然離去。

於是夫妻倆開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後事。

在生命的最後四個月里,崔可忻提出想要出一本自傳,錢先生欣然支持。

他親自組織了一個編輯小組,並挨個聯絡夫人的親朋好友,請他們寫下與她相關的回憶。

最終這本自傳得以順利出版。

崔可忻女士的人生,也得到了完滿。

幾十年來,兩人就這樣同舟共濟,挺過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

有人說,家人的格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盯着對方的缺點不放,互相指責,家庭就會垮台。

夫妻同心,大事一起扛,雜事共分擔,就沒有什麼邁不過去的坎。

未來的日子裏,願我們都能躬身自省。

學會抓大放小,多念對方的好,少記對方的錯,善待自己的身邊人。

把家庭關係經營好,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歌德曾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明白: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家庭是否和諧。

親人不是對手,無須一爭高下。

家也不是戰場,不必論誰勝敗。

懂得適可而止,輪流低頭,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幸福安然。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愛情的盡頭,男人無法複合的堅決表現! - 天天要聞

愛情的盡頭,男人無法複合的堅決表現!

愛情,有時候就像一場絢爛的煙火,短暫而又耀眼。可當煙火散去,留下的只是無盡的黑暗和寂寞。你知道嗎?當男人真正決定放手,當他們到達無法複合的境地,他們的表現是那樣的堅決,幾乎讓人心碎。他不會再主動聯繫你。以前,他可能一天給你發好幾條信息,但現
比71歲的布麗吉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認可了這個兒媳婦 - 天天要聞

比71歲的布麗吉特大3歲的婆婆,心甘情願認可了這個兒媳婦

跨越年齡的婆媳情:大兒媳如何贏得婆婆的心在繁華的都市裡,流傳着一個不同尋常的婆媳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71歲的美麗女子布麗吉特,以及她那位比她年長3歲、卻心甘情願認可她的婆婆。兩位智慧與魅力並存的女性,用她們的包容與理解,譜寫了一曲
【百合夜讀】懂得「麻煩」別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 天天要聞

【百合夜讀】懂得「麻煩」別人,才是真正的高情商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學會求助,是一種智慧當需要別人的幫助時,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顧慮:不好意思麻煩別人,很難張口向別人求助,總是擔心被拒絕。其實,真正聰明的人,都敢於求助,擅長「麻煩」別人。在社會中,沒有人是「孤島」,我們不可能憑個人能力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而你遇到的問題,別人那裡也許恰好就有解...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 天天要聞

真正聰明的女人,婚姻里不會有「委屈感」

文\江左梅娘在親密關係中,許多人認為遷就對方、委屈自己是一種愛與善良的表現。然而,這種做法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自私和不負責任,因為你無法一輩子維持這種遷就,最終只會給自己和伴侶帶來更大的失望和傷害。叢飛從說:「在關係里,委屈自己,遷就對方才是真正的自私、不負責任,因為你遷就得了一時,卻無法遷就一世。你...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心態好,一切都好!(說得太對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文/楠芝01馬斯洛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着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是啊,原來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改變,並不是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挺難,挺累,想得多了就會庸人自擾,想得多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 天天要聞

「婚外情是真」!他公開致歉並退隊!

6月12日,參加過《樂隊的夏天》的「聲音玩具樂隊」 吉他手李哲回應出軌傳聞。他在文中寫道:抱歉是以這樣的方式離開樂隊。對不起家人是真、給團隊丟臉是真、婚外情是真、浪費大家的時間也是真、讓這個公共空間又髒了一些也是真。最後,向所有人真誠的說聲:對不起!隨後,李哲所屬「聲音玩具樂隊」回應:大家好,對樂隊成員...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 天天要聞

夫妻生活就是沒皮沒臉?

在繁華的都市中,李明和王麗這對夫妻過着平凡而溫馨的生活。他們的愛情並非如電視劇般轟轟烈烈,也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正是這些平凡的日子,那些「沒皮沒臉」的瞬間,構成了他們生活中最動人的篇章。
人到中年賣保險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賣保險

「任何職場賽道轉化都有成本,它是否在你接受的範圍內?」文|凌馨編輯|王小不少人轉行賣保險了。2024年初,明和開始賣保險。他的上一份工作,是一家三甲醫院的麻醉醫生。雪瑩則再早些,2023年8月,她還是某央企養老公司負責政府公益服務的經理,帶着幾個人的小團隊。「十一」假日過後,已成保險代理人,並且開始招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