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奮鬥30年,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生活雖苦,她才是人生贏家

2024年04月07日14:15:14 情感 1371


清明節回家,我很無厘頭的問老爸:「借給我小姨的錢,她都還了嗎?」我爸一愣,盯着我三秒,然後輕鬆地說:「還有三千。」我長出一口氣:「看來,這幾年她過得還不錯!」

小姨五十多歲,普通的農村婦女,不識字。有兩個兒子,都結婚了。孫子孫女都上小學了。

不同於普通農婦的是,小姨三十不到就喪偶了。

小姨夫死於肝癌。

小姨奮鬥30年,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生活雖苦,她才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2000年左右的河南農村,得了肝癌,不僅傾家蕩產,親戚鄰居都要賠一筆善款的。我媽排行老大,出錢出力最多。

小姨夫最後的一兩個月,高昂的醫藥費已經支撐不了,醫生也建議保守治療。於是,搬回家吃藥輸液。

在長期的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我小姨竟學會了扎針。她大字不識,小姨夫每天用藥,換藥,扎針,她都一絲不亂。

等我小姨夫入土後,我爸幫她理賬,七姑八姨,左鄰右舍,累計欠款十幾萬。小到一兩百,大到兩三萬,姓名日期,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唉,要是早點有農村醫保就好了!

那時候,小姨也就三十不到。大表弟剛進小學,二表弟還在幼兒園。姥姥這邊親戚,心疼小姨,勸她及早邁出下一步,趁年輕再嫁人。

小姨夫那邊的親戚,不用說,紛紛勸說小姨,不能讓孩子沒了爹,再沒了娘!

小姨的公公,當地的小學校長,整天用三從四德的觀念給小姨洗腦。又用他的工資做保證,貼補小姨一家。

天知道,小姨夫的哥哥,本來就瞧不起沒出息的死鬼弟弟和弟媳,又怕小姨改嫁了,兩個侄子成了負擔。也跟着勸說小姨,一萬個保證,

爹娘的收入都貼補小姨。天殺的,第一個逼着小姨還錢的就是他們,第一個逼着老爺子「一碗水端平」的還是他們。

小姨在悲傷和猶豫中,逐漸下定決心--還賬,養兒!為了生計,小姨把孩子託付給公婆,就跟着老鄉一起去廣東打工。

她不識字,也沒出過遠門,但是小姨肯吃苦受累,慢慢地學寫自己的名字,慢慢地學習數字和26個英文字母,居然在一家電子廠,一干就是十多年。

小姨奮鬥30年,獨自撫養兩個兒子長大,生活雖苦,她才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每年年底,小姨會帶回一筆錢,從幾千塊,慢慢漲到幾萬塊。照例,小姨會跟我爸媽商量,一筆一筆的欠款,先還誰家的,一次還多少。

一點一滴的,小姨還清了十幾萬欠款,竟然慢慢的還有了存款。

兩個表弟一天天長大,又很快初中輟學。

爺爺奶奶管不住他倆,小姨常年在外,也沒時問答

於是,重擔又落到我爸媽身上。

我爸建議兩個孩子學門技術一電氣焊。我同宗的叔叔就是開廠的,免費學,免費食宿,半年後視情況而定,好的話拿半數工資。

作為學徒工,這已經是最大的福利了。兩個表弟學了個馬馬虎虎,但也很快能養活自己。我們農村老家,不上學很快就要找對象結婚。

小姨家境不好,大家都看在眼裡。雖然表弟個個相貌堂堂,可是,稍稍不錯的姑娘,都不願意嫁到他家。

表弟們年輕不懂事,脾氣暴躁易怒,往往遷怒於小姨。小姨無可奈何,常常給我媽哭訴。

好容易給大表弟定了親,女方本着「過期不候」「越窮越要」的原則,要兩層小樓,又要小車一輛,現金十萬。

小姨心疼兒子,娘三個,拼了兩年,又親戚鄰居,東拼西湊,終於把大兒媳娶進家門。

小姨來不及再次打工掙錢還賬,兒媳懷孕了。娘家人要求小姨務必照顧好!小姨很無奈,在鄰村一個幼兒園當生活老師,每個月1200元。

可是,大表弟欠下的五萬多的欠款咋辦呢?這點收入,日常開支都不夠啊。小姨又在家裡做手工,點燈熬油的,加上賣糧食的錢,一年下來竟然能還上萬把塊!

很快,大表弟生了一個女兒,次年又生了一個兒子。小兩口一商量,決定放棄老家的低收入,去大城市闖一闖。

倆個孩子,自然就留給小姨照顧。小姨一個人照看倆孩子,且相差不到14個月,難度可想而知。而且,還有收種幾畝田地,徹徹底底忙了幾年。

這一忙,把老二的婚事就給耽誤了。眼看老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小姨只好四處求人求介紹。

等到大表弟家兩個孩子入了幼兒園,小姨又開始在幼兒園當生活老師,暑假裏,白天就把孩子帶給我媽看着,她繼續做臨時工。

二表弟的婚事終於有眉目了。女方要求,結婚條件跟大哥一樣就行。小姨又犯難了,跟老大一樣,按照新的物價標準,車,房,婚禮,現金,起碼要四十萬!

老大結婚欠下的錢還沒有還上呢!

好在,從大哥結婚,老二就多了個心眼,自己掙錢自己保管,他存了有十來萬了!

定親是不成問題了,剩下的三十萬呢?二表弟說,兩年後結婚,他能再掙十萬。

小姨的任務變成了兩年20萬。

這時候,幼兒園生活老師一個月收入提高到了1500,一年十個月才一萬五千。加上種地賣糧食的幾千塊錢,小姨暑假兼職的錢,一年最多省下兩萬塊。

我爸媽心疼小姨,一說到她就唉聲嘆氣。我爸形容小姨「老鼠窟窿眼兒的錢,你小姨都能摳下來」!

可是,這些也遠遠不夠啊!無奈,我爸媽出面調停,小姨跟大兒媳商量,再出去打工兩年,不能眼睜睜看着老二不結婚啊。

大兒媳也明事理,表示願意。條件是,小姨每個月要補貼她們兩千塊錢,發工資當天,經過我爸的手,轉給大兒媳。

小姨激動地滿口答應。兩年後,二表弟結婚了。

小姨又欠下十來萬。她尋思着趕緊掙錢,再打工兩三年,就能無債一身輕了。

可是,要是老二也需要帶孩子咋辦呢?二兒媳婚後三年,一直沒懷孕。小姨抓住機會,一口氣,幾乎還清了所有欠款。

「我原本都不指望你小姨能還咱家錢!」爸爸抽着煙說。

「你小姨半輩子都在還賬!欠誰家多少錢,她記得清清楚楚!」媽媽抹着眼淚說。

「是不是還完咱家的三千,小姨就一分不欠了?」我問到。

「欠錢好還,人情難還。十年前的一萬塊,跟現在的一萬塊,不能比。你小姨說,手頭寬裕了,利息慢慢還。」媽媽又開始擦眼腈。

那個春節,正是新冠疫情剛開始不久,我被困老家,為生計發愁。

「我要有小姨那股子勁頭兒,500平的別墅早就收入囊中了。」我激勵自己。

「不是形式逼迫,誰能活成你小姨那樣?」老爸瞪着眼睛說。

「比我小了整整七歲,我倆站一塊兒,人家都說她是姐姐!」媽媽又老生常談了。

真的,生活中,我每次遇到挫折,都會想到小姨,一想到小姨,我就知道「沒有翻不過去火焰山」。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情感天地里,愛意的表達,並非總是直白傾訴。有一種含蓄深沉的情感,通過無聲行動,緩緩流淌。人們常認為,情感傳達,需直白言語。卻不知,有一種思念,藏在心底,通過行動展現。要是男人只用言語,表達想念,沒有實際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 天天要聞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莊子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人與人相處構成的關係,恰似這承載萬物的水。它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諸多複雜的心理需求。多數人在關係里頻繁互動,卻未深入探究背後的心理動機。我們常常匆匆前行,忽略了內心的真實渴望。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 天天要聞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情感世界裏,人與人相處姿態萬千。許多人在尋覓伴侶的路上徘徊,渴望找到契合的靈魂。不過,並非同行之人都能成為靈魂伴侶。真正的靈魂伴侶,會在特定方面展現奇妙默契。要是相處中缺了這種默契,即便朝夕相對,心靈間或
世上最好的男人:我平凡又偉大的父親 - 天天要聞

世上最好的男人:我平凡又偉大的父親

世界上最好的男人,有一個就足夠了,而這個人,就是我的父親。 都說最溫暖的是心靈的港灣,最溫情的莫過於父母之愛。父親就像一本厚重的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寫滿了真實與深情。悠悠父愛,恩重如山,父親臉上的一道道皺紋,都是我成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