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人相處,最高明的辦法: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2024年03月30日19:25:12 情感 1441

古人云:「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不難行。」很多人都認為,講道理很重要。

把道理掰開了講,揉碎了講,就能改變別人,換來與別人的和諧相處。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生活中,你會發現:越是講道理,越是麻煩,有的時候還會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

怎樣才能與家人和諧相處呢?

最高明的辦法是: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與家人相處,最高明的辦法: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 天天要聞

01、伴侶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偏愛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事例:

一位妻子在家操勞了一天,晚上老公回來,妻子開始抱怨自己一天的辛苦。

老公在單位是一位管理人員,非常善於做思想工作。

聽到妻子抱怨,老公就開始給妻子講道理:

「我在外面打拚,你在家裡操勞。我們倆是分工不同。

女同志比較擅長家務,你做這些是應該的。

再說了,做家務也是熱愛生活的表現,把家收拾好了,我們大家都很開心。」

佩服吧,丈夫說得頭頭是道。妻子呢?氣得翻了個白眼,一晚上都沒理他。

楊絳先生說:「如果你在家帶娃不快樂,經常易爆易怒,愛哭,看誰都討厭,那一定是錢不到位或者是愛不到位,雖然很俗,但事實便是如此。」

很有道理。在我看來,丈夫說的這些道理,妻子未必不懂。

很多妻子之所以向老公抱怨,只是需要理解、關愛而已。

如果,丈夫能給妻子一個擁抱,然後適時地送上一句:「你辛苦了!晚上的碗我來洗吧!」

妻子就會很高興,晚上的碗也很有可能自己體貼地洗了。

與伴侶相處,不需要講太多的道理,只需要適度地偏愛:

遭遇挫折時,能夠及時鼓勵;辛苦勞累時,懂得體諒;心情低落時,能夠開解安慰……

萬般說辭,皆抵不上一份溫柔的偏愛。


與家人相處,最高明的辦法: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 天天要聞

02、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榜樣

教育孩子,很多家長也特別善於講道理。

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然而總是不見效果。

那是因為道理和結果之間,隔着一個距離,叫「實踐」。

如何才能讓孩子從「道理」出發,抵達成功的彼岸呢?最有效的辦法是,做孩子的榜樣。

作家周玲說:「改變別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說教,而是影響。」

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

想要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不需要一直講閱讀的好處,只需要我們放下手機,拿起書和孩子一起靜靜地閱讀;

想要讓孩子脾氣溫柔,就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我們首先要學會,脾氣溫和地與孩子講話;

想讓孩子熱愛運動,那就走出家門,和孩子一起去鍛煉……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是影響。

教育孩子,與其不厭其煩地講道理,不如營造氛圍,做出樣子。


與家人相處,最高明的辦法: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 天天要聞

03父母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共情

由於時代的局限,我們這一代人有好多父母,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他們的觀念、認知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隨着年紀的增大,他們也不太可能學習改變。試圖和他們講道理,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婆婆沉迷於保健品的虛假宣傳中,每天都去參加街頭不良商販的惠贈活動。

家人多次勸阻,告訴她這些藥品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沒有效果。

但她充耳不聞,堅信這些藥品是「祖傳秘方」、「皇帝御用」、「包治百病」。

要是勸阻得多了,她還要生氣,覺得大家不關心她。

萬般無奈,只能叮囑公公,管好大錢,小錢就讓她去花吧,她花得開心就好。

我和老公,也從正規藥店給她買了一些保健品。

或許是感受到了家人的關心吧,她反而不相信不良商販的葯,改吃保健品了。

父母年紀大了,在他們的認知里,他們懂的「道理」比我們吃的鹽還多。

與他們講道理,無異於「愚公移山」,很難奏效。

最明智的辦法是:投其所好,與他們共情,給予關心、體貼,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孩子的關愛。

孝順孝順,不僅要孝,還要順。心氣順了,事情也就順了。


與家人相處,最高明的辦法:少講道理,多表達愛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曾仕強說:「家裡是情感的港灣,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一個和諧的家庭,需要甜蜜的愛情,濃濃的親情,更需要理解、關愛、包容、孝順……

願我們與家人相處,都能少講道理,多表達愛,讓我們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加和諧,更加溫馨,更加美好!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家庭越過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養 - 天天要聞

一個家庭越過越好,一定懂得相互滋養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的和睦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也體現着社會的和諧發展。家庭是人們情感的港灣和精神的寄託,當家庭成員之間關係和諧、相互關愛時,家庭就成為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人們能夠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滋養,更好地面對外
以為兩個兒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會好過些,沒想到比以前更苦 - 天天要聞

以為兩個兒子都是研究生,我的日子會好過些,沒想到比以前更苦

研究生兒子帶來的新挑戰:父親的期望與現實老張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一輩子勤勞肯干,就盼望著兒女們能有個好前程。當得知兩個兒子都考上了研究生,他滿心歡喜,以為好日子就這麼不經意間到了。在他的想像中,兒子們高學歷,工作穩定,他就能卸下肩上的重擔,享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後續) - 天天要聞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後續)

故事接上篇(點我頭像進入主頁搜索標題關鍵詞查看)18我有些擔心安娜。希望他們不會起衝突。等江落到的時候,本以為他要敲很久的門。誰知安娜並沒有讓他等太久,很快就開了門。這麼晚了,應該是怕吵到鄰居大媽吧。江落氣喘吁吁,他是爬樓梯上來的。「你到底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 - 天天要聞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陪着小師妹還沒有發現(完)

我死了一周了,老公江落還沒有發現。直到他的小師妹因為胃疼吃不下飯,他才大發慈悲給我發短訊:「楊芷,晚上做一份山藥粥給我帶過來,就原諒你。」我飄在上空冷笑。──真的不用了。良久沒有收到我的信息,他皺了皺眉頭:「差不多得了,別到時候哭着求我。」
選老婆的智慧 - 天天要聞

選老婆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看人要准,現實生活裏面,我們見過太多認人不清的情況,到頭來被人騙的團團轉。選老婆的時候,一定要看看她的原生家庭。看看她來時的路。看看她父母的價值觀,相處方式。如果她的家庭都是很和睦的,基本上,她這個人也不會壞到哪裡去。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借一次錢就清楚了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借一次錢就清楚了

電影《寄生蟲》中有一句台詞:「錢是熨斗,把一切都熨平了,它能熨平人們之間的隔閡,也能熨平世間所有的感情。」錢,無疑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是物質生活的保障,更是社會地位和尊嚴的象徵。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鬧,混住女子淡定離開 - 天天要聞

浙江:男子打工混住,妻子抓包不吵不鬧,混住女子淡定離開

成年人的生活總是艱辛和不易,為了碎銀幾兩,何止是忙忙碌碌?底層打工人,更多的是風裡來雨里去,更多的是不得不忍受各種艱苦的條件,咬牙堅持。無論是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工地工人,還是在昏暗車間里辛勤勞作的工廠工人,都在為生活拼盡全力。然而,底層打工人
丈夫得知後輕生了,因女子瞞丈夫出借20萬元,女子:我真特別後悔 - 天天要聞

丈夫得知後輕生了,因女子瞞丈夫出借20萬元,女子:我真特別後悔

在一個溫馨的小鎮上,李梅和張強過着簡單而幸福的生活。他們住在一棟兩層的小樓里,門前有一個小花園,裏面種滿了李梅喜歡的花草。每當春暖花開時,整個小鎮都瀰漫著花香,而他們的家,總是被鄰居們羨慕地稱為「花園小屋」。李梅是一個溫柔賢惠的女人,她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