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就是利他主義思想,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
在很長很長的時間內,我都以為「忍讓」是美德,哪怕是自己不高興,委屈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好像說出來就不對一樣。
父母和老師都會有息事寧人的勸告,退一步海闊天空,教導孩子要聽話。長大了又有很多人告訴你要顧全大局,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得失。
我曾經以為這是榮譽,是一種品德,這些都是對的,我為此付出了很多代價。
但後來我發現這個世界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自己的忍耐退讓都是傻,是自欺欺人、愚不可及的行為。
什麼才是活明白了?人到中年:不得不承認,利己和利他同樣重要!
還是要實事求是。
人性就是自私,難道因為別人說你大度、識大體你就沒有私心了嗎?還是有的吧。既然人人都有私心,那你憑什麼裝成一副高尚的樣子?
明明心裏在滴血,難受得要死,還要偽裝自己,殊不知這種偽裝比自私還嚴重。這就是還沒有活明白。
什麼叫活明白了?就是說要敢於直面自己的真實,敢於做自己,敢於承認自己有自私利己的念頭。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幾乎人人都是自私利己,你又有什麼特殊?
實際上沒有利己哪有利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生下來就是不顧自己要為他人貢獻的。我到中年時候才深刻認識到這點,有利己才有利他,兩者都非常重要。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古人早就說過這個道理了,在你力量還小的時候,你就是要先顧着自己,如果你光想着去幫別人,結果自己和家人都餓死了,那不但是無功,反而是有罪。
只有自己保全了,還有餘力,才能去幫助別人。這是社會規律,不可違背。
在先賢看來,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使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嘛,但首先是「修身為本」,提高自己的能力,擁有很多的資源和很大的力量,然後再去利益他人。
否則光顧着自己也不行,畢竟人類是命運共同體,不能說所有人都不好,你一個人還能好。這就是利己和利他的統一。
當然,在能力提升的過程中,也並不耽誤幫助別人,兩者沒有必然的先後順序。很多時候,兩者都是同時進行的,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在提升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利益不爭取,誰會顧及你的利益?
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對自己負責。什麼叫負責?就是好壞都由自己承擔。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否則沒有人會給你玩「謙恭禮讓」的遊戲。
在工作上,在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會嘴上誇你好,背地裡說你傻,把你的退讓視為軟弱和愚蠢。你越是同理心,越是大度忍讓,別人就越是得寸進尺。
所以,你必須強悍一些,明確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不要被什麼人什麼話所綁架。如果有人說你應該主動吃虧,那你就把吃虧當「好人」的機會讓給他好了。
要小心這個社會上的壞人,他們會以各種理由和方法來勸人好,然後他們再去利用別人的好撈好處。
這種壞人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識別他們,勇於鬥爭,讓他們失敗其實也是你對社會的一大貢獻。
最大的利己是利他。
一個人如果照顧好自己,那就等於有了貢獻。如果再照顧好了家人,那貢獻就更大了。然後擴大範圍,照顧好員工,為社會貢獻稅收,做公益事業等等,這是能力輻射的過程,同時你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也在擴大。
因此利他說到底也是「利己」。人在主觀上都是利己的,只要客觀上能利他,那就很了不起了。
想一想歷史上和現代社會裡那些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們一開始恐怕也是先顧着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活下來後,才能有能力有資本去照顧別人。而因為他們利益到了很多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那他們也會收穫很多。
比如一個創業者開公司要僱傭員工,每個員工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公司僱傭員工越多,成本開支就越大,但反過來說,公司的力量也越大。有人才有產品和技術,有人才有利潤,老闆是靠隊伍去贏得事業成功的。不然的話,你單槍匹馬憑什麼成功?
所以,人是為自己而活,但也是為他人而活。只要你持續成長,那遲早會意識到沒有人是孤島,「他」和「我」是一樣的,所有人都在一條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