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時候,周大姐的母親突發中風癱瘓,父親也有基礎病,沒辦法一個人照顧母親,和哥哥妹妹商量之後,周大姐提前辦了內退,開始全職照顧父母。
如今4年過去,周大姐提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父母面前不討好,哥哥妹妹沒人領情,自己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周大姐說:
照顧年邁的父母,可以採取其他3種方式,不要某個人全職照顧。
01
在內退之前,周阿姨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有很多美好的規劃,把遠郊的一樓重新裝修一下,在院子里種種花,然後養一隻貓,一隻狗,平時學學攝影,周末再和閨蜜們一起小聚一下。
但母親的突然中風癱瘓,將周阿姨的退休夢,擊得粉碎。
母親生活不能自理,76歲的父親也有基礎疾病,現在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是子女。於是兄妹三人坐下來,商議如何照顧父母。
大哥是家裡的頂樑柱,肯定沒法親自照顧。妹妹的孩子正在讀高中,馬上面臨高考,也不方便來伺候,唯獨周大姐,離退休只有兩年,即使正常退休,退休金每月也只有2000多塊。如果提前辦內退回去照顧父母,再合適不過。
最終,兄妹三人確定,周大姐辦內退照顧父母,哥哥和妹妹每個月各出2000塊,算是父母的生活費。
周大姐以為,照顧父母的問題解決了,卻不知,真正的大麻煩,還在後面。
02
遠香近臭,對任何關係都適用,包括父母子女之間。
在沒有親自照顧父母之前,周大姐和父母的關係還算和睦。母親脾氣溫和,為人勤快,很討子女喜歡。父親雖然話多愛管閑事,但對子女的愛護,也是真心的。
可生活到一起之後,周大姐發現,一切都變味了。
首先是生活習慣上矛盾多多。
父親在飲食上一直很挑剔,大半輩子都是母親在遷就,可是周大姐廚藝一般,於是天天被父親數落。
人老了,聽力也不好,老父親看個電視,聲音能開得震天響。周大姐讓他調小一點,老爺子就吹鬍子瞪眼,不高興。
最可怕的是,老父親特別愛管閑事,什麼事兒都要指手畫腳,指點一番,周大姐如果不聽從,他就會嘮叨個不停,不是責怪,就是抱怨。
相處時間一長,原本脾氣還算溫和的周大姐,內心的各種怨氣也冒了出來。
03
父母的抱怨還好說,所謂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樣,子女多忍讓多包容,也就過去了。
最讓人心寒的,是兄弟姐妹的懷疑,不信任,不體諒。
第一年,大哥和小妹對周大姐還是很感激的,覺得周大姐照顧父母不容易,偶爾還會抽時間回去看望一下,生活費給的也很及時。
但漸漸的,偶爾的看望沒有了,每個月只有幾次視頻通話。
後來到了疫情期間,每個月各2000的生活費,給得不情不願了。
大哥比較委婉,只是說疫情期間生意受到了影響,小妹則直接反問周大姐:
他們老兩口也有2000塊錢的養老金,再加上我們給的4000塊,每個月怎麼可能用的了這麼多錢呢?
周大姐氣得差點噎住。全家三個人的生活要開支,母親的護理用品要添置,還有母親的檢查費醫藥費,父親的日常醫藥費……
如今,周大姐也想通了,和大哥小妹商定好了新的養老方案:
先試着請一個住家保姆,以後住家保姆滿足不了要求了,或者送父母去養老院,或者兄妹三人輪流照顧,所有產生的費用,大家平攤。
周大姐說,某一個子女全職照顧父母,是最不理智的行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贍養父母,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親兄弟,明算賬,將矛盾和摩擦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