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2023年10月16日14:38:07 情感 1872

撈女班講師:

「我跟你說找男朋友,你跟我說沒有想愛的人,我沒讓你愛他。」

「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轉賬不聊天。」

「男人的青春值什麼錢?」

「像這種大叔,一個月不給你10W,你還跟他談什麼戀愛?」

說實話,真希望這只是段子,只可惜它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從前,我們總被教導「女人要獨立,要自強,不依賴男人,不貪圖享受,要有一技之長。「

唯有如此,才能足夠自由,掌握自己的生活。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直被人們信奉的金科玉律,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鄙視。

她們認為,女人就該依附男人,真正的女人不需要工作。工作的女人都是傻女人,聰明的女人,躺着賺男人的錢。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毋庸置疑,這些女人就是撈女,她們自稱撈撈,以從男人身上多撈錢為榮,將撈錢作為人生目標。

把愛情當利益,勾引當手段,鼓吹」不睡不戀愛撈到56(位數的錢),是基礎」、「給你78的才是真的愛你」、「做全職撈撈,穩定年收入6位數」。

至於別人是否幸福,與她們何干?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被商品化的情感,成為了可以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於是,以榨取男人為目標的行業火速興起。

從「二奶培訓班」、「小三培訓班」到現如今的「撈女培訓班」,學員花了幾千,甚至幾萬的培訓費,放棄道德,只是為了學習怎麼做撈女。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不講道德,只談利益,揭開了人性最為醜陋的一面

撈女圈的出圈的女性很多,但能讓男人為其死的,就不得不提一個女人,翟欣欣

翟欣欣,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工學學士學位。

2009年9月,考入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攻讀結構碩士研究生

在某婚戀網上認識了蘇享茂WePhone創始人)

兩人相識後,翟欣欣以出眾的外貌吸引了蘇享茂。

而翟欣欣為了能釣到蘇享茂,第一次見面後就直言」想為他生孩子「。

蘇享茂喜不自勝,他甘願為翟欣欣花錢,花多少都行,只要翟欣欣願意跟他在一起。

97萬一部的特斯拉,蘇享茂眼都不眨地買給翟欣欣。

認識13天,蘇享茂就為翟欣欣豪擲百萬。

相識第69天,兩人就迅速閃婚。

遺憾的是,這段以金錢為連接點的婚姻,只是持續了41天。

1300多萬,蘇享茂結束了42天的婚姻,也結束了自己37年的人生。(為了把蘇享茂壓榨得一乾二淨,翟欣欣開始威脅蘇享茂,如果不支付她1000萬的精神賠償,就把蘇享茂公司有灰色收入的事情說出去。蘇享茂被迫自殺。)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蘇享茂自殺後,經記者調查發現翟欣欣系某釣凱子教育的付費學員。

釣凱子教育的課程核心就是「打造情感吸引、誘導情感投資、掌握情感分析、規劃情感止損」

在中國,針對男性的撈女機構越來越多。

比如大名鼎鼎的靈彤彤老師,光是自己介紹就能唬住一大片人:「獨創《勾魂奪心三十六計》、成立了靈彤彤戀愛學院、9年婚姻情感實戰經驗,曾受邀四大集團雜誌採訪。

戀愛學院的導師介紹中,毫不掩飾標識着「引導追求者贈送珠寶」、「指導跨越階層婚姻」、「對男友進行精神控制」等等。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為了了解撈女們的具體理論課程,某博主購買了學院的課程,付費進群。

在撈女培訓課程中,他們將男人分成給錢的和不給錢的。

關係的本質就是交換價值,沒有價值就沒有情感。

博主先買了最便宜的課程。課題就是「男人的白嫖心態與付出。」,課程目的就是教人區分,如何辨男人有沒有錢,願不願意為你花錢。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相較於低價課程,高階的撈女教程手段更為細緻。

從朋友圈塑造人設,各種撩漢、情感技巧,還有各種撈女的成功案例,實打實的乾貨。

撈女課程套路千千萬,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雖說物質上的滿足比起虛幻的愛情來得更為實在。

這些女生利用美貌、身體去換取物質的東西,是撈女們選擇的一種生存方式。

她們付出了,得到了她們可渴望得到的。

可為什麼撈女的行為會為人所不齒。

知乎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評論,「撈女的撈錢手段,比明碼標價的娼妓要下作多了,人家是明碼標價,你情我願,起碼不欺詐。而撈女做的是娼妓+騙子的事,投機取巧滿嘴謊言,嚴重扭曲着整個社會的價值觀。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可以活成個人,何必活成靠男人生存的樣子

她有着當下女性令人羨慕的樣子:

丈夫收入不菲,也十分寵愛她,孩子天真可愛,住在有傭人的大房子里,有各種傭人伺候,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換言之,就是丈夫在外面賺錢養家,她負責在家裡貌美如花。

這便是挪威國寶級劇作家易卜生的經典作品《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娜拉

娜拉的婚姻,無疑是大多數人憧憬的樣完美,可逐漸的她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父親的玩偶娃娃,丈夫的「小雲雀」。

她如玩偶般,從父親的手中轉到了丈夫手裡,為他們演出雜耍,討人歡心。

他們的家,是個遊樂場,她是丈夫的玩偶妻子,是父親的玩偶女兒,活在男人的凝視中。

丈夫對娜拉說:你應該刺繡,刺繡需要你左手持布,右手拿着一條輕盈的長線上下穿針引線.......如果你做編織,那樣看上去一點也不優美。

丈夫的這種視覺,在性別學中被稱為「男性凝視」。

這是女性主義電影影評家Laura Mulvey在《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提出,主要意思是,女性永遠被作為凝視的對象,供男性欣賞的物件,女性永遠活在男性的凝視下。

而娜拉,活在丈夫的凝視下,並一直迎合這種凝視存活着。

所以,娜拉走了,走出了牢籠,不再成為別人的布娃娃,小雲雀。

被榨乾的中國男性:撈女專業化,邪惡的「愛情買賣」超乎你的想像 - 天天要聞

1894年甲午戰爭之後,康有為在《大同書》中提出來男女無本質差別理應平等。

梁啟超甚至在《論女學》中提出「女學最盛者,其國最強」。

自此,無數的女性拼上了血和汗,從男人的牢籠中掙脫出來。

和男人們談權利,談平等,終於在外面的世界裏開闢了一片不小的生存空間。

然而,現如今,無數的女性正一個個排着隊走回那個籠子里。

她們依附在男人身上,努力地表演着男人喜歡的戲碼,削尖了腦袋努力成為被圈養的小雲雀。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爸爸不會又被趕回來吧?上次那人說的可難聽了。」姐弟三人幹活時說起了悄悄話。家裡已經快到了無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發地擔心起了未來的日子。「聽奶奶說爸爸天生腦血管狹窄,年紀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嚇壞了,要是萬一搶救不及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着爸爸的病情,生在這樣的...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 天天要聞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遲來的春天"楊建國相親成功啦!"廠區大喇叭里播出這則消息時,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腳步,心裏五味雜陳。那刺耳的廣播聲傳得老遠,引得路過的工友們紛紛朝我投來好奇的目光。"老趙,你堂哥終於捨得娶媳婦啦?"車間的王師傅扯着嗓門喊道。我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 天天要聞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姑姑的遺願"馮表哥,我媽臨走前給你的二十萬,你得還給我,那是我的遺產。"姑姑的骨灰盒還熱着,張明華就站在我面前,眼裡只有錢。我一時語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又酸又澀。我叫馮長河,今年四十有五,在縣裡一所中學教書。已是小有名氣的語文組組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