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用活到晚年,人到中年,就已經看透了很多人與事。
人這一生,能陪自己走到最後的那個人,其實就是自己,所有的人,都會在半路下車,再愛的伴侶,也亦會如此。
因為生老病死,無人能抵,唯一能做的,就是過好當下,過好自家的生活。
而當那個,陪伴了自己大半生的愛人走了,再婚不是最好的歸宿,而是這3種活法。
1、追尋自己未完成的夢想
即便人已老,心中依然有夢想。
河南74歲老人大學畢業,南陽83歲勵志爺爺的求學之路;
九江84歲老人自學油畫,把日子繪成了藝術,濟南一七旬老人把家變成「美術館」,家中四千多幅畫,都是自學自畫;
超颯的60歲老阿姨學滑板,84歲的老大爺玩轉陸地衝浪板;
現在好多的老年人,都開始跟上潮流時代,將自己一生的遺憾,在晚年的時候進行彌補。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完成自己來到人世間,一直想做,卻礙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做的事。
就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不再為家庭,為子女,為面子而活,而是,為了自己。
2、與志同道合的人為友,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人老了,身邊又沒有了可傾訴的老伴,兒女都已成家,除了照顧孫子孫女,不再過多的需要自己,一閑下來,就會容易多想。
如果有點閑錢,因為身邊無人指引,又容易遭人欺騙。
一個人漫無目的的活,精神空虛又枯燥乏味,這種孤獨感,會讓人心靈枯萎。
這個時候,可以尋找跟同社區,有着相同愛好或志同道合的老人為友,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
無論是學習繪畫、書法、舞蹈、下棋,還是旅行、健身、養護花花草草、遛鳥,玩玩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
這些都能修身養性,又能讓自己開心與幸福。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約上老友們一起去旅行,看看山,看看海,見識天地的廣闊。
這種精神享受,不僅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還能夠結交新的朋友,挖掘自己的潛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3、做自己,享受一個人的生活
人到老年,除了幫子女帶孩子那段時間,大抵上一家人能和睦相處。
但當孩子都長大了,老人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很多問題就出來了。
如果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比如有退休金,有養老金,儲存有養老費,可以選擇一個人生活。
操勞了大半輩子,在晚年,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去重啟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人活到最後,總該要為自己而活,有健康的身體,有屬於自己的居所,一個人學會自己陪伴自己。
累了就歇息,閑了就到處逛逛,想吃什麼就去買,不想做飯就去自己喜歡的餐館吃,想去哪裡就去,想睡到幾點就幾點。
沒有人再干涉你,你也不需要再為誰活,做回那個開心的自己。
只要你手上有積蓄,身體健康,擁有愛好,保持社交,心態積極,你的晚年就不會太苦。
但無論是哪一種,身體健康與積蓄最重要,所以,在年輕的時候,請提前為自己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