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2023年08月30日08:42:02 情感 1501

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 天天要聞

讀者來信如是說:

我和丈夫是高中同學,大學畢業之後,我倆均選擇了回到成長的城市找工作。和丈夫戀愛那會,他在某國企上班,我在某私企上班。我們的婚事曾遭到公婆反對,但丈夫堅持要和我結婚,並換來了我倆結婚的結果。對於丈夫在婚戀層面的堅定,我還是蠻感動的,所以在經營婚姻的過程中,我會給予丈夫我最大限度的寬容。

導致夫妻感情的惡化,大概從我做生意開始的。在我創業最初,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讓我有些焦頭爛額,導致我在做家務以及陪同丈夫層面有些怠慢,導致丈夫曾這樣抱怨我:賺不了幾個錢,連家都照顧不周,真晦氣。再後來,我賺錢比丈夫多了很多,丈夫又開始對我各種挑剔,我對此的理解:丈夫在我賺錢多的情況下,他的自尊心遭到了暴擊。

我時常這樣寬慰自己:丈夫只是心眼小了一些,人性並不壞。所以,甭管丈夫對我的態度多麼惡劣,甚至偶爾在親友面前對我否定,我都沒有當眾對丈夫有過任何形式的頂撞,並覺得,作為女人,我應該捍衛丈夫的自尊心並在外人面前給足他面子。

遺憾的是,在婚姻生活來到第9年的時候,丈夫染指了婚外情,丈夫的出軌對象是一個喪偶的在城裡打拚的農村婦女。丈夫對此的解釋:在對方面前,他可以施展男人的強勢,而在我面前,他時常覺得壓抑、自己沒用。

後出軌時期,因為我沒有離婚想法,我自然會阻止丈夫繼續和第三者聯繫,但丈夫的態度較為強硬:他不會和第三者分開,倘若我不願意離婚,就必須無條件地在他出軌這件事上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我只能接受離婚現實。

一番思考之後,我做出了離婚的決定:1)孩子歸我;2)房子留給丈夫。目前離婚手續辦理中。

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 天天要聞

木子李情感淺析:

很多人在生活中其實活得蠻心累的,並不是因為他們目前的處境不能夠維繫生活的正常運轉,而是在和身邊人比較之後,覺得自己活得不如人。更多時候,人們會拿親友作為參照物,也有極個別人會拿愛人作為參照物。在很多家庭中,男人會呈現出比老婆賺錢多或和老婆賺錢相當的態勢,但在極個別家庭中,也會出現女人比丈夫賺錢多的狀態,在此情況下,有些男人很難擺正自己的心態。即便女人已經意識到了男人的玻璃心,並對男人給予了有意識的遷就,但男人往往會在蹬鼻子上臉的心態驅使下,在婚外物色能成全自己偉岸的異性。

關於夫妻關係,曾有一個這樣的話題:為什麼女強男弱的婚姻很難收穫幸福(大概率事件)?導致如此現象產生的結果:1)在任何關係中,都會呈現出財大氣粗的本能反應;2)就算女人會有意識地遷就男人,男人依然覺得女人存在本身已經對自己形成了難以抵消的壓迫磁場;3)並不是所有賺錢多的女人都會一味地對男人遷就,有些女人會因為賺錢多,對男人給予了打壓和使喚和命令;4)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有攀比心態,雖然有些時候,那些比自己賺錢多的人會讓自己羨慕,但在更多時候也會對自己形成暴擊。

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 天天要聞

有關嫉妒心,人們有時候也知道屬於無疾之呻吟,甚至會在一些時候扭曲人們的心態,但人們依然會在某些時候控制不住自己對身邊人的嫉妒。常見現象包括:1)面對一些比自己混得好的同行,會上演捧高自己,並說同行壞話的姿態;2)面對一些比自己混得好的親友,會對親友給予流言蜚語層面的誇大其詞;3)面對一些從網上看到的比自己混得好的案例,會給予對方無中生有的誹謗;4)大多數人會在吃不到葡萄嫌棄葡萄酸的心態驅使下仇富、仇官。事實證明,那些時常被你抨擊的人,往往是因為你對他們給予了羨慕嫉妒恨。

生活中有一種常態現象叫作沒事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嘮嗑。這時候,一些人難免會成為大家嘮嗑時被提及的對象。不妨追憶一下那些在嘮嗑時被提及的人,或對方曾被你打心眼裡仰慕着,或對方在生活中和你有着交集。只是很多人在嘮嗑的時候,並不擅長對更多人給予肯定和表揚,而是會本能地用挑刺情懷給予一些人抨擊和否定,又或者熱衷討論別人的八卦。想說的是,有些時候需要清醒地承認自己的渺小和不足,而不是非要在嫉妒心態驅使下給予身邊人栽贓禍害,更沒有必要因為他人比自己混得好,就讓自己心態扭曲。

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 天天要聞

道理歸道理,實際生活歸實際生活,畢竟生活中明知故犯的事情多了去了,就好比:作為成年人,又怎能不知道婚外情是不檢點的行為,但依然有人會鋌而走險?就好比:作為成年人,又怎能不知道誹謗、污衊他人是不道德的行為且對自己並沒有任何好處,但依然有人會在嫉妒心驅使下,對他人給予謾罵和抨擊?就好比:作為成年人,又怎能不知道愛人賺錢多,意味着自己也可以跟着沾光,但總有人並不會因為愛人賺錢多,而感到光榮,反倒會讓自己收穫壓抑,導致自己在這段關係中很難收穫快樂,從而演繹了對這段關係的不珍惜。

你和你丈夫結婚那會,你在私企上班,你丈夫在國企上班,對你丈夫而言,他可以在你面前呈現出強勢,但在你做生意且比你丈夫賺錢多了之後,你丈夫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這時候,他在意的事情並不是你們的家庭總資產增加了,而是覺得從此在你面前低了一等,導致你丈夫開始對你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更甚者他為了維護他脆弱的自尊心上演了婚內出軌的戲碼,關鍵是後出軌時期還不願意和情人分開。在此情況下,你沒有辦法對你丈夫出軌的行為給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離婚對你而言,就是最好的選擇。在此,也只能祝你離婚快樂了。

丈夫比我賺錢少,我很努力地維護着他的自尊心,他卻出軌了 - 天天要聞

編後語:

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曾有過這樣的經歷:1)父母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否定你;2)很少能聽到父母表揚你的聲音。或許在這些父母的認知里,對子女不斷地打壓和否定,會激發子女的鬥志。但有過如此體驗的人們,在成年之後,會發現自己特別懦弱,對父母尤其反感,且自己會有極強的攀比心,導致自己在嫉妒心態扭曲下,很難和身邊人和諧相處。

人這一生需要有自我救贖的意識,一旦自己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做到適當的看開和放下,自己對生活的感知會輕鬆太多,遺憾的是,很多人熱衷於內卷,導致自己在生活中很難收穫開心。為此,我們經常看到的讓人們不快樂的因素包括:1)身邊有一個較為強大的人在無形之中給予了自己暴擊;2)時常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爸爸不會又被趕回來吧?上次那人說的可難聽了。」姐弟三人幹活時說起了悄悄話。家裡已經快到了無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發地擔心起了未來的日子。「聽奶奶說爸爸天生腦血管狹窄,年紀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嚇壞了,要是萬一搶救不及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着爸爸的病情,生在這樣的...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 天天要聞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遲來的春天"楊建國相親成功啦!"廠區大喇叭里播出這則消息時,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腳步,心裏五味雜陳。那刺耳的廣播聲傳得老遠,引得路過的工友們紛紛朝我投來好奇的目光。"老趙,你堂哥終於捨得娶媳婦啦?"車間的王師傅扯着嗓門喊道。我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 天天要聞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姑姑的遺願"馮表哥,我媽臨走前給你的二十萬,你得還給我,那是我的遺產。"姑姑的骨灰盒還熱着,張明華就站在我面前,眼裡只有錢。我一時語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又酸又澀。我叫馮長河,今年四十有五,在縣裡一所中學教書。已是小有名氣的語文組組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