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孝順的兒子,一段錯綜複雜的婚姻

2023年07月19日17:16:12 情感 1756

一個孝順的兒子,一段錯綜複雜的婚姻 - 天天要聞

62歲時張松堅決要求離婚,前妻說給他一年時間等他後悔求復婚,張松卻一臉輕鬆地笑着說:我不會後悔的,我要過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張松是家裡的長子,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從小他就被父母教育要擔負起大哥的責任,從小就幫父母做家務、照顧弟妹。


那時候家裡生活不富裕,有點好吃的、好喝的張松他都不捨得吃喝,都留父母和給弟妹。


張松從小對於父母的話更是不敢違抗,因此養成了他唯唯諾諾的性格,但卻是一個對父母極孝順的兒子,對弟妹極其愛護的大哥。


張松初中畢業就進工廠當了工人,22歲那年他喜歡上了車間的女同事,他回家和母親悄悄的說了自己的戀情,父親得知後卻堅決不同意,因為弟妹還上學,家裡需要他的收入幫襯這生活。


父親讓他先幫父母養家,等到弟妹成人後再談結婚成家的事,張松很喜歡那個女孩子,女孩自不嫌棄他的家庭太窮,願意接受他的心意,他已經覺得高攀了女孩,可是自己的這份初戀卻不被父母接受。


他期期艾艾的和女孩子說了父母的態度,女孩卻說可以等他2年,如果父母還不同意他們再分手,張松聽了這話欣喜若狂,那一刻他覺得自己是幸福和幸運的。


就這樣他第一次沒有聽父親的話,悄悄地和女孩子保持交往,即使在幾十年前,戀愛也是需要花錢的。張松會給女孩買點愛吃的、愛喝的,有時候也會送個小禮物給女孩。


當他的工資拿回家少了後父親大發雷霆,用鞋底狠狠地打了他,雖然張松已經比父親還要高大強壯,父親卻絲毫沒有顧忌到這個已經是成年人的兒子的臉面。


女孩看到張松胳膊上的青紫抽痕後,哭了,和張松提出了分手。


張松怔怔的看着心愛的女孩轉身離去,卻沒有勇氣開口留住她,女孩的眼淚澆滅了張松心中第一次燃起的愛情之火,女孩的背影成為他一生難以癒合的心殤。


從那以後,張松變得沉默寡言,他只低頭幹活回家也不再多說什麼,沉默着做好一個長子和大哥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小弟弟大學畢業那年一併帶回了大學裏的女朋友,父母看到小兒子學業有成並且還有一個也是大學生的女朋友,笑得合不攏嘴。


這時候張松已經30歲了卻還沒有女朋友,父母對着這兩個兒子也犯了難:老大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可是小兒子的婚事也不能不管。


父親和張松商量說,如果他在弟弟之前有了女友並結婚就把家裡的錢先給他結婚,如果弟弟比他結婚早就把錢先給弟弟用。


張松本想說兄弟倆的工資一部分交給父母做生活費,剩下的就各自存起來娶媳婦,可是看着父母的花白的頭髮他又把到了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在父母的撮合下張松認識了劉愛花,劉愛花不是張松心中理想的妻子,劉愛花長的矮胖黝黑,說話粗聲大氣,看着就是一種一副算計和市儈的樣子。


但張松父母卻對劉愛花很滿意,介紹人說劉愛花家不看重彩禮,在父母心中兩個兒子都要成家立業,經濟負擔才是首先要考慮的。


劉愛花對張松很滿意,她覺得張松有穩定工作、又沉默穩重。


對於張松的冷淡,劉愛花覺得只要讓張松看見自己的賢惠和能幹,張松一定會選自己,畢竟兩口子過日子長得好看又不能當飯吃。


在父母有意的撮合和劉愛花的可以追求下,張松和劉愛花走進了婚姻。


那一年張松和弟弟先後成家了,張松婚後趕上了單位最後一波福利分房,雖然只有50多個平方,但是他很知足。


弟弟婚後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出錢把老房子收拾的煥然一新添置了新傢具。


張松和弟弟結婚後第一個春節,劉愛花和公婆就鬧翻了,只因為妯娌倆聊天時弟妹說公婆給她的彩禮比劉愛花多了5000塊錢。


劉愛花質問公婆為什麼同一年結婚的兩個媳婦彩禮差距那麼多?


公婆支支吾吾的說是弟妹的彩禮里又弟弟自己工資攢的,劉愛花當場就發飆了:我家張松工作那麼多年,積蓄還比不過一個上班沒幾年的弟弟?張松是老實人但不是傻子。


劉愛花不依不饒的讓公婆給自己一個交代,張松雖然不滿意父母的做飯但是也不想在過年的時候鬧得一家人不得安寧,他勸妻子別計較了,畢竟都已經結婚了。


劉愛花的不依不饒讓張松的父親惱羞成怒,說:你弟妹和你弟弟都是學問人,總要讓他們的婚禮風光些。


父親的這句話不僅讓劉愛花從此不登公婆的門,也讓張松的心像被針扎般難受,他為了父母為了弟妹不捨得吃喝不捨得買新衣服,捨棄了自己的愛情,最終在父親心目中竟然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劉愛花在公.公說完這句話後,轉身就走,說了句:我沒學問,不值得你們老張家看在眼裡,以後咱路歸路橋歸橋,你們老了也別靠我們養老。


劉愛花要張松跟自己回家,父親卻斥責她不懂道理,沒點長嫂的氣量,並說張松:你如果今天給你媳婦出這個門,我就當沒你這個兒子。


最終,劉愛花自己一個人摔門而去,張松在父母家裡食不知味的過了一個年。


自那以後,劉愛花說到做到再不踏進婆家門一步,逢年過節無論張松怎麼勸,劉愛花都不鬆口,一開始她說只要公婆給她補齊5000塊錢,她就跟張松回家,張松父親卻堅決不肯。


每當張松獨自一人回家,就會遭到父母的追問,張松覺得自己很窩囊,父母和妻子兩邊他都擺不平,他對父母無可奈何,只好回家鬧劉愛花,他說如果劉愛花不跟他回家,他也不會去劉愛花父母家。


劉愛花一直覺得張松是一個她能拿捏得住的男人,卻沒想到老實人的犟脾氣上來十頭牛拉不回來,張松和劉愛花就這樣逢年過節各回各家。


或許是年紀大的原因,張松婚後3、4年才有兒子,弟弟卻在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女兒,張松父母先是給弟弟看孩子,等到張松兒子出生後,父母卻沒有幫張松帶孩子,只說小兒媳婦是外地的沒人幫忙。


劉愛花只好讓娘家媽幫忙帶兒子,劉愛花帶著兒子住到娘家,張松為了老婆孩子也只好經常去岳母家。


岳父母是淳樸的老人,他們不介意張松以前的事情,只說希望張松能好好對待劉愛花和兒子,他們勸張松結婚後就要把小家的位置排第一。


劉愛花因為自己娘家的幫忙更是對婆家啊心生怨懟,每次張松要回家看望父母她都會心生不滿,張松要想給父母買東西送錢,劉愛花都會和他大吵一番。


張鬆開始偷偷的攢私房錢,他不想每次為了回父母家和妻子吵架,劉愛花也發現過他的私房錢有時候睜隻眼閉隻眼有時候直接就悄悄地沒收,張松也無可奈何。


兒子慢慢長大,劉愛花就開始籌劃給兒子準備房子將來結婚,對這事張松倒是和妻子一個想法, 他不想讓兒子將來走自己的老路。


但是作為工薪階層的夫妻倆要想買房子只能靠着牙縫裡攢錢。


張松又趕上企業效益不好下崗,好在他在單位會開車下崗後就別人開的士,每天風裡來雨里去掙辛苦錢。


兩口子文化不高也沒法輔導兒子,小學時候還能輔導,兒子到了初中以後,基本全靠劉愛花的吼和絮叨。


或許人總會在生活中得到某些平衡和補償,兒子的學習成績是他們夫妻的驕傲:兒子一直是班級的佼佼者,每次家長會老師都希望他們去介紹經驗。張松不肯去,劉愛花卻很享受兒子帶來的這份驕傲,也會讓兒子寫點心得,她去享受下其他家長艷羨的眼神。


劉愛花每次都會表揚兒子時候打壓下張松,對他各種不滿意,嫌棄他沒本事賺錢、沒本事讓老婆孩子住大房子、在公婆面前不硬氣;


張松每天十多個小時在車上度過,不敢多喝水、精神高度緊張、吃飯不定時、為了節約有錢沒有客人時候不捨得可空調,冬天冷夏天熱。


他想為老婆孩子掙來更好的生活,但是妻子卻對她諸多挑剔,收車回家後劉愛花會嘮叨他,抱怨他不管家、不管孩子,抱怨她賺錢少、抱怨他邋遢、抱怨他一生的煙味,說他賺錢少還抽煙。


張松有時候收車回家累的疲憊不堪,只想熱水泡腳後倒頭睡一覺,可是卻不得不忍受劉愛花的嘮叨和指責,聽她對兒子的各種吼,聽她把自己父母曾經的陳年舊事翻來覆去的念叨,如果他出言反對,會換來妻子更加無休止的抱怨。


有一段時間張松對於回家從內心裏有了反感,有時候交車後他會找一家小酒店喝幾瓶啤酒,結果回家等着他的事妻子更多的指責、抱怨甚至謾罵。


張松看着妻子一張一合的嘴巴,心裏突然就冒出一個念頭:我要離開這個女人、離開這個家。在歲月的侵染下這個念頭就像野草般在他的內心紮根。


可是他卻不知道如何開口說這話,當他看到和自己一般無二的容顏,他只能把這年頭壓在心裏,他要等著兒子長大,他知道自己沒有什麼能力幫兒子,卻不能讓兒子成為單親家庭。


他咬牙忍耐着,一個人沉默着開車、回家任憑劉愛花如何絮叨他都一聲不吭;


他自己一個人回父母家,和年邁的父母對坐無言,他要忍受父母對他妻兒指責和不滿。


他內心對父母也有意見的,自己為這個家的付出父母沒有隻言片語的感謝,父母沒有帶過孫子一天,卻要求自己的兒子和他們親熱有加。


他想要反駁父母,但是卻懦弱的不敢開口,他想這是他做兒子應該有的孝順。


後來父母年紀大了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弱,父母提出要跟他生活,因為他是長子,應該為父母養老。他回家剛開口要接父母過來住,劉愛花立刻又哭又鬧,說只要他敢接公婆過來她就和他離婚。


那正是兒子高考前的關鍵時刻,他不想影響兒子,他內心希望兒子能夠考上心儀的大學,他想讓自己的兒子金榜題名,他也揚眉吐氣。


劉愛花罵他:你父母不是養了你一個兒子,為什麼養老就只想起你一個人來?


張松在妻子的苦罵中,也醒悟自己還是有弟弟的,而且父母給弟弟帶大了孩子、把房子給了弟弟。


他和弟弟商量父母的養老,弟弟毫不猶豫:讓爸媽去養老院吧,我和你弟妹都要上班,沒時間照顧他們。


他看着弟弟的臉,突然覺得果然是讀書人做事毫不拖泥帶水,他突然又想到自己的兒子會不會在不遠的將來,面對老去的自己時也這樣冷冷說這着沒有溫度的話。


父母聽了兒子的話後,不再提去誰家養老的事,只是希望他們常回家看看。


終於兒子結婚成家了,孫子也出生了,62歲的他提出了離婚。劉愛花和兒子很意外,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劉愛花說說給他一年時間等他後悔求復婚,張松卻一臉輕鬆地笑着說:我不會後悔的,我要過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拿到離婚證的那天,張松覺得天格外藍、風格外柔,張松回到小房子里,原本覺得窄小逼仄的房子,在那一刻顯得寬敞和明亮起來。


他掏出煙慢慢得點上,緩緩地吐出一個煙圈,打開電視依靠在沙發上把腿翹在了沙發上,這一個動作他在心裏想了好久了,但是,從劉愛花懷孕那時候起他就不準在家裡抽煙了。


他打開冰箱拿出一罐冰鎮啤酒,砰的一聲打開,冰涼的酒液讓他覺得腸胃都熨帖了很多,他在迷迷糊糊中睡過去,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涼意讓他驚醒,他有點茫然,隨後想起這個家只有他一個人了,那個雖然絮叨但是會在他酒醉時給他蓋被子的女人已經和他沒關係了,心裏有點失落但更多是一種輕鬆。


他起身到陽台上,又點了一根煙看着玻璃上反射的一閃一閃的紅光,覺得夜是如此靜好。


第二天,他睡到自然醒晃悠着下樓小餐館去吃了午飯,然後又回家睡了一覺。


隨後他看了能買到的最近的一個航班機票去了杭州,他心心念念的那個城市,沒有出行計劃也沒有任何預定,他拿着換洗衣服就出門了。在那個陌生的城市裡他晃悠了一個月,然後又去了蘇州,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沒人指責他沒人讓他抱怨他,他走走停停的覺得這樣的日子真的不錯。


期間兒子打電話問他在哪裡?過得怎樣?他說一切都好,他說他在口袋裡裝了兒子的聯繫電話,如果他有事會有人給他打電話,張松讓兒子不用擔心自己,他就想順着自己的心意體驗下自由和自私的感覺。


張松讓兒子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把房租打到他的卡上,他要趁着自己還能行動,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下一個人貌似孤獨實則自由的生活。


一個人獨自生活好么?最起碼對張松來說是好的,是他一直渴望和嚮往的理想生活狀態。


一個人之所以想要獨自生活,一定是曾經的生活讓它有了太多的約束和背負了太多的責任,當生活的重壓讓她不堪重負的時候他就想要從那沉重的殼子里逃離。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經歷和對生活感悟和需求,有的人喜歡被生活羈絆,有的人卻渴望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


前半生為了父母、兒女、家庭,背負着生活的責任負重前行,後半生就渴望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可是這樣自由自是很多人內心渴望卻無法付諸行動的一種萌動。


如果是你,你能做到為了自由,放下家庭、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愛人,獨自一個人生活,去追尋那份帶着自我甚至是自私的自由么?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