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才明白,兒女變得不孝順之前,多半有三種暗示

2023年03月23日15:42:15 情感 2518

01

看過一句很靈性的話:「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

年輕時,也許什麼都不懂,因為自己做的一切,都還沒有看到答案。直到自己變老了,看到了答案,才知道「萬事皆有因果」。

作為老人,都期待兒女孝順,老來得福。但很多老人,事與願違,遇到了惡毒的兒女,餘生難免孤獨終老。

古人說:「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

認真觀察一番,就會發現,那些不孝順的兒女,不是忽然翻臉不認人了,而是早有暗示,只是父母一直愛着他們,從而不知其害。

人老了才明白,兒女變得不孝順之前,多半有三種暗示 - 天天要聞

02

第一,想要不孝的兒女,會努力尋找父母的種種不是,便於以後斷交。

自媒體人「金子歷史」寫過一個故事。

大連旅順一個叫曹茜的女人,高考之後,準備去南方上大學。父親曹肇綱極力反對,還逼着她上了遼寧師範大學。

為了填報學校的事情,父母和女兒鬧翻了。

曹茜上大學之後,想辦法爭取到留學的機會。父母砸鍋賣鐵,送女兒出國,就再也不見女兒的蹤影了。

算起來,女兒有二十多年沒有回家了。

有句狠心的話:「你做初一,就別怪我做十五。」

如果兒女記住了父母某件事的不對,然後以此為借口,一次次拒絕贍養父母,連看望父母都覺得多餘,說明兒女打算拋棄父母了。

父母有過錯,並不奇怪;父母和兒女的認知不一樣,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兒女把父母的過錯無限制地放大,過分強調自己的「自由和主張」。

雞蛋里不可以挑出骨頭,但是可以挑出不太喜歡的蛋殼。父母要明白,兒女數落你種種不對,不是你真的錯了,而是他們要和你斷交了,此後的路,你走你的,他們走他們的。

如果兒女住在離父母不遠的地方,逢年過節也不會陪伴父母,那麼他們平時會做足功課——告訴周圍的人,父母如何薄待了自己,自己在大家庭里,吃了多少苦。順理成章,周圍的人會認為,拋棄父母,是明智之舉。

人老了才明白,兒女變得不孝順之前,多半有三種暗示 - 天天要聞

03

第二,想要不孝的兒女,會故意聽媳婦或者女婿的話,表示自己「愛莫能助」。

明代小說《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十五卷里,有一個叫高愚溪的老人,年輕時在官府當差,賺了幾百兩銀子。

他有三個女兒,都成家了。

女兒是父母心中的小棉襖。高愚溪常常這樣想,因此也常常去女兒家小住幾天。當然,他每次去女兒家,都會帶幾兩碎銀。

女兒見父親帶着銀子來做客,非常歡迎,雞鴨魚都擺上桌子。

高愚溪索性把銀子一分為三,讓女人們管理。自己安心養老。

可悲的是,高愚溪身上沒有銀子之後,女婿們說閑話:「我家住滿了,怎不到別家去?」

三個女兒以「男人當家」為理由,誰都不願意贍養父親。

兒女的小家庭,到底誰是家長?一兩句說不清。但是不孝順父母的人,不會把自己當家長,並且會說:「我也想孝順父母,但是愛莫能助,我家那位,不同意啊。」

古人說:「枕邊風,一吹一個準。」

那些把枕邊風當成令箭的人,不是他們無法做出決定,而是故意推卸責任。夫妻不分彼此,但是對於大家庭來說,女婿和兒媳,是相對的「外人」。

把不孝順的做法,歸於外人,這是「耍小聰明」。

我的小姑姑,家裡拆遷,賺了幾百萬,但是我的外婆生病時,她一開口就說:「家裡,男人管錢,我沒有辦法。」

打個電話給小姑爺,他丟出一句:「家裡的小事,我管不了。」

一對夫妻互相踢皮球,不是不孝順,又是什麼呢?明眼人都知道,關於家庭財產的事情,夫妻一定會商議,只是他們故意裝糊塗,遮掩自己的醜行。

人老了才明白,兒女變得不孝順之前,多半有三種暗示 - 天天要聞

04

第三,想要不孝的兒女,會想辦法遠走高飛,去父母找不到的地方。

我的一個老同學小王,去了東莞打工,有五六年沒有回老家了。

小王的母親生病住院,都是哥哥大王在招呼。

大王讓小王給贍養費,小王說:「家裡的老房子、田土,都給你了,我什麼都不要;我在東莞,也混得一般般。想一想,贍養費的問題,應該歸你管。」

俗話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如果兒女想盡辦法去遠方,然後連續越來越少,換了聯繫方式也不告訴父母,說明他們開始「玩失蹤」。用行動暗示父母,以後不要指望他們了。

兒女外出打工創業,很正常。孝順的兒女,會讓父母隨遷。哪怕是出租屋,擠一擠,還能放下父母的床位,桌子上也可以加兩雙筷子。

可惜,總有一些人,把外出、不方便、沒能力當成借口,消失在茫茫人海,連父母也找不到了。

人老了才明白,兒女變得不孝順之前,多半有三種暗示 - 天天要聞

05

一個巴掌打不響。

在責備兒女的同時,還要懂得,兒女變壞,父母是有責任的。遇到不孝順的兒女,只能「亡羊補牢」,主動去改變,而不是聽之任之。

其一,喚醒兒女的良心。

父母用心教導兒女,或者利用社會的力量,讓兒女意識到錯誤,還能承擔起孝順的義務。

其二,守住自己的錢財。

對於不知悔改的兒女,父母就不要無私幫助了,要使勁摳住錢財。萬一兒女不管,自己還能住養老院,不會過得太凄涼。

作為父母,應該懂得「暗示效應」。好的暗示,可以給人帶來光明;壞的暗示,讓人走向陰暗。如果兒女發出暗示,以後要變成壞人,需要馬上止損,留下退路。

人心都是肉長的,烏鴉也有反哺的本能。兒女卻為什麼冷漠無情?希望年輕人迷途知返,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結婚後,工資該不該交給老婆?這是我聽過最現實的答案

有些人在婚姻裡頭,說起工資分配遮遮掩掩的,夫妻關係慢慢就疏遠了。可也有些人,大大方方坦誠對待,家裡頭的日子越過越和美。工資怎麼分配,在婚姻里那可是個影響夫妻關係的關鍵事。古人講:「夫妻齊心,其利斷金。」結婚之後,工資到底咋分配,每個家庭都得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

有些人啊,眼睛就盯着眼前那點好處;可有的人,卻把心思花在修養人品上,想着長遠的事。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古人云:「厚德載物。」人品好的人,多半是智者,不容易吃虧。01:善良是智慧的體現,智者心懷善念當善良成為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智慧也就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 天天要聞

別叫老公「親愛的」了,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親密關係裏面,稱呼是很重要的,可以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取一些有巧思的稱呼,會撥打男人的心房,讓他對你產生不一樣的情愫。女人在愛情裏面,真的別太老實了,你越有點情趣,男人才會越愛你。別再叫老公「親愛的」了,太俗氣,換個稱呼,男人很愛聽。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 天天要聞

驚人的感情鐵律:中年男女曖昧,最大的問題只有這2個

如果一個人無法壓制自己的慾望,沒有能力理清自己的牌局;任由感性,情緒,荷爾蒙操縱行為,而非回歸理性本身;那麼TA在感情里每個關鍵節點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勢。看過一組數據:有超過60%的夫妻,在30歲之後,對婚姻的滿意度越來越低,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 天天要聞

失戀後,難過很正常,但沒關係,總會過去

分手後,我們都是會經歷一個陣痛期的。但凡動過真感情的人,不可能不痛不癢。只是有的人來的早一點,有的人可能會後知後覺地難過。有的人是分手當下,痛會更加強烈一些,給自己一個緩衝期,陣痛感會慢慢地消退。而有的人剛開始痛感不強烈,但時間久了會慢慢浮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 天天要聞

不聽老人言:這5種女人,娶回家就是「活受罪」!

在婚戀關係中,雙方的選擇確實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生活質量。如果有些性格特質在關係中未得到及時溝通和改善,可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以下五種類型的人,如果無法有效調解,可能會影響到關係的穩定和發展,值得在交往前認真考慮:1.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離婚後要求探視孩子,對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為由反對探視,法院這份判決給出答案!

夫妻離婚後,孩子隨女方生活。男方要求探視孩子,被女方以「孩子不知生父是誰,現任丈夫視如己出」為由反對探視,法院支持嗎?請看本期案例!2015年,小帥與小美調解離婚,約定2歲的兒子小明由小美撫養並自願承擔撫養費。小美再婚後攜小明組建新家庭。小帥定居外地,在小明出生及1歲時有過陪護與探望,離婚後就再未支付過撫...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 天天要聞

重病客戶取款時不幸去世,誰該為此負責?

摘要中青評論對老年人、病患、傷患等特定群體,社會各界都應給予更多關注和關懷。5月14日,湖南株洲一名62歲重病女子因急需取錢就醫,被銀行告知需本人到場後才能取款,在中國農業銀行株洲田心支行辦理過程中,不幸去世,引發社會關注。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5月15日,去世女子家屬告訴記者,當地派出所、街道辦等部門正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