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每個人都會在不同人心中留下千差萬別的印象,那麼怎麼做才能在社交過程中贏得他人的青睞,輕鬆吸引他人的注意呢?是用高傲、冷漠讓人側目?還是用熱情、真誠讓人欣賞?要知道,懂得如何去吸引他人的注意是一個人成功邁向社交大門的第一步,也是他能否社交中展現自我的重要環節。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是重頭戲
首因效應也被稱為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者說是第一印象效應。首因效應指的是人們第一次與某物或某人接觸時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依據這一心理學效應來說,第一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着主導的地位。
我們在與陌生人接觸時,第一印象是最先輸入他人腦海中的,前幾分鐘,或者說前幾十秒給他人的印象是彼此間互相評價的關鍵。我們描述對他人的第一印象時,通常會包括一個人的性別、年齡、體態、姿勢、談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而這些也都是判斷一個人的內在素養及其個性特徵的根本。
首因效應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人們對於事物第一感覺的印象也最深,而這也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利用首因效應,我們可以在初次與人見面時,展示給他人一種極好的形象,從而為今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位形象設計師曾經說過:「裝扮上的成功並不一定能保證你能成功,但不成功的裝扮一定會讓你嘗到失敗的滋味!」第一印象不僅僅包括個人的裝扮,還包括他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等。僅僅在裝扮上下工夫,憑藉過人的外在形象吸引到別人,而內在卻道德敗壞、不學無術的人也會因為抽劣的第一印象讓他人對其失去興趣。
試着回想一下,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你是否也因為沒有注意自身的問題而錯失美好機遇?既然我們明白了人際交往中首因效應的重重要性,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它來幫助我們實現完美的自我推銷。
在初次與人見面時,第一,要面帶微笑,這樣一定能讓對方給予你善良、友好的評價;第二,要讓自己的裝扮整潔些,整潔的裝扮會給對方容易留下嚴謹、自愛、有修養的第一印象;第三,要讓自己的言談、舉止得體,這樣別人會認為你可敬、有修養;第四,盡量展示你的聰明才智,不僅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而且會左右對方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對你的判斷。
當然,初次見面的社交活動只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暫時的行為,更深層次的交往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自身在談吐、舉止、修養、禮節等各方面的素質,從而讓自己的第一印象在別人心中根深蒂固。
真誠原則:沒有真誠,就會喪失一切
人與人相遇靠的是一點緣分,人與人相處靠的則是一份誠意。如今,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還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每個人都要與他人相處,而具有良好交際能力的人,必定是以誠意待人的人。
真誠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收穫真誠,每個人都希望能交到真誠的朋友。其實,收穫真誠對每個人來說都很簡單,當你面對着形形色色的人時,只要你時時處處都保持顆真誠的心,那麼,你一定能得到真誠的回報,所有事情也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的周圍都有很多朋友,這些朋友給他以精神上的鼓舞、心靈上的安慰,是他生活中的助手和參謀;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周圍散發出的疏離感使人們避而遠之,這種人不僅沒有知己朋友,即使是一般的朋友也沒有。很多人都羨慕前者能夠生活在朋友的關懷與溫暖中,都為後者的孤獨而感到可憐。那麼,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你以誠待人,對人真誠,別人也會真誠待你;你對人毫無私心,別人對你也不會斤計較;你以豁達之心去寬容他人的過錯,自然也會贏得他人的寬容和諒解。
而與之相對的,對人不真誠者,當朋友取得成績的時候,他不是由衷地道賀,而是心生嫉妒;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他不是即使出手相助,而是冷眼旁觀;當朋友向他敞開心扉傾吐心聲時,他卻對朋友遮遮掩掩,不敢袒露心底的隱私,唯恐給自己帶來麻煩。這樣的人,不能給人以關心和幫助,別人也不會關心和幫助他,他永遠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當他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自然也不會有人相助。正如奧地利著名心理理學家阿爾·阿德勒所說:「對別人不真誠的人,他一生中困難最多,對別人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幾乎都是出自這種人。」
友情不會從天而降,要想獲得真正的友情,要靠自己用真誠的心去培育。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根本,每個人立身處世的法寶。真誠是觸及心靈的感動,真誠待人,並不是為了別人能夠在將來還你對等的真誠,如果是這樣,那麼這本身不夠真誠。真誠有時候也會讓我們的情感和利益受損,因為我們是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去與人為善的,但是從長遠看,別人早晚會明白我們的真誠,會被我們的真誠所感動,只要你付出了真誠,就一定會得到真誠的回報。
真誠經得起風吹雨打,真誠經得起滄海桑田,真誠最能獲取人們心底的敬重和感動,那是權勢和利益望塵莫及的。
南風法則:「熱情」讓你輕鬆走進他人心中
南風法則也叫溫暖法則,它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打賭,賭誰能讓行人將大衣脫掉。北風颳得很強勁,可是颳得越猛烈,行人就感覺越冷,也就自然地將大衣裏得更緊;南風則緩緩地吹着,輕柔而溫暖,行人感覺越走越熱,最後很自然地解開紐扣,將大衣脫了下來。南風之所以戰勝了北風,正是因為它讓行人們感受到的是他們最需要的熱情和溫暖。溫暖勝於嚴寒。我們在與他人打交道時,用熱情的態度、溫和的方式比用冷漠的態度、強悍的方式更容易接觸他人,更容易俘獲他人的心。
人與人之間如果能熱情相待,將比互相大發雷霆,冷眼相對好得多。熱情能夠讓你更輕易地走進他人的心中,熱情是拉近你們彼此間距離的最有力武器。因此,在與人接觸時,凡是有溝通的地方就不妨釋放出你的熱情吧。只要把握了這一法則,很好地運用熱情,那麼熱情就會在你人際溝通中助你一臂之力,讓你輕易地征服對方。如果你能夠時時刻刻對他人表示出恰當的熱情,那麼他人也會受到你的感染,積極地為你做事,這種用「熱情」化解「寒冷」的方式多半能夠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社交過程中,多用關心、愛護、尊重、讚美等熱情因素去感染對方,讓對方感到你的情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這樣來,一定能將你們彼此的感情拉得更近更親,因此能夠更輕鬆地吸引他人的注意。
親和效應:學會成為他人的「自己人」
在人們的交際過程中,如果彼此間存在某種共同之處或者相似地,那麼雙方就更容易互相接近,也更容易萌生親密感。
因為親和效應的存在,雙方在交住過程中會存在一種傾向,那就是覺得對方是自己較為親近的對象,繼而雙方會更進步相互接近、相互體諒,會認為自己較為親近的對象是「自己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而親和效應在這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親和效應是由親和力轉化而來的,而親和力則體現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過程中通過話語、笑容、肢體語言吸引他人、俘虜人心而產生的效果上。
林肯說過這樣的話:「一滴蜂蜜能捕到的蒼蠅肯定比一加侖的膽汁捕到的更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讓對方感覺你蜂蜜般的友善往往會更加容易為你敞開心扉。所以,你如果想要讓身邊的同事、朋友把你當成「自己人」,一定要懂得與他人的相處之道。用你的親和力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認同並喜歡你,這樣他們會不自覺地將你視為「自己人」。
暴露缺點效應:有一些小缺點比完美更好
一位哲人說過:「一個人往往會因為有些小小的缺點,而顯得更加可敬可愛。」過於完美的人只會讓人們對他敬而遠之,而一個人適當地暴露小小的缺點,不但不會讓自己的形象受損,反而會更加吸引他人。
眾所周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德才俱佳的人也多少會在某個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點。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不要過分掩飾自己的缺點,畢竟沒有人願意與「完美"的人相處,那樣只會讓人感覺到壓抑、恐慌和自卑,所以不妨讓他人感覺你也不過是個普通人,這樣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你更容易相處。
作為一名成功者,被人嫉妒往往是在所難免的,甚至會引起他人的敵對情緒。此時適當暴露自己的缺點,既可以有效降低他人的不滿情緒,又可以避免因過度偽裝而給自己帶來的麻煩。敢於暴露缺點的人會使人們感到他的真誠和對人的信任,因而會覺得他是可敬可愛的人。
雖然我們對這個人的缺點會表示出小小的失望和遺憾,可是遺憾過後,我們就會轉移對他的缺點的注意,反而更多地注意他的優點,感受他的魅力。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拚命地顯示自己的優點,掩蓋自己的缺點,開始一定會給人們留下好印象,可一旦缺點暴露後,人們會因為心理落差過大面難以接受,並且對這個人的印象會有很大的改觀。
所以,切莫把自己裝扮成十全十美的人物。如果這樣,只會使別人感到你「可敬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