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正文。
這是結果。
如果這種結果是單一的,那我僅僅認為大眾依然對李文亮的關心不減,大眾的良知並未隨着一個時代的結束(封城)而遺忘英雄,唯這點讓我欣慰。
但是,通篇讀完,我看不到有任何和李文亮妻子現狀有關的內容,什麼叫現狀,就是現在此刻的狀況!
所以繼續得出一個結論,這就是無底線的蹭熱度,然而結果是什麼?是10w+
諷刺嗎?非常諷刺。平台說鼓勵原創,但這算哪門子原創?這連撲風捉影都談不上。
如果這是單一行為,那或許是推薦機制發抽了。
如果是重複的行為呢?
這是我找到最早的一篇(當然我沒刻意仔細找,畢竟我生氣),去年12月15日發的,閱讀量10w+
這是我找到最近的一篇,2月2日發的。標題完全相同,內容如下,
內容我說相似度90%以上,應該不會有人質疑吧?
共同點依然是10w+
如果說這兩個號的頭條文章平均閱讀量都過萬,那麼偶爾有一篇10w+也是可以理解的。然並卵,頭條閱讀量和我差不多。
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文章上了推薦。
事實也是如此,我是在推薦里看到的。
那麼問題來了,平台是基於怎樣的理由去推薦這連標題都相同的文章的?
推薦機制號稱n多個維度對文章進行評分,我不理解這文章好在哪裡。當然我說的好是單純從文章角度來說。如果要用傳播學角度來分析,自然是非常利於傳播的。
但是平台可是說要鼓勵原創的,這種胡編亂造的標題黨,你為何又推薦呢?並且還重複推薦。
對了,我又找到一篇。
發送時間是昨晚,標題稍微有點改動,但意思一樣。至於內容,也差不多。
這說明平台又推薦了...
我無意對李文亮先生有任何不敬!
然而這都什麼玩意?
更為悲哀的是平台居然推了一次又一次再一次。
不出意外,再過兩個月再有人寫,我估計還會10w+
絕望嗎?挺絕望的。
作為平台、文字生產者,我們應該有基本的道德底線和責任感,我們首先關注的應該是寫什麼,如何展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是想着受眾喜歡什麼,整天揣摩讀者喜好。
然而嘴裏喊的是主義,心裏想的全是利益。
當某一天,我們的生活只能被垃圾信息充斥的時候,我們不要怪任何人。
請記得曾經我們是有過選擇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