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悵東欄一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
作者:洞見cc
元豐四年冬,黃州大雪。
寓居此地的蘇軾見此,迫不及待地趕到乾明寺,遊覽了冬日美景。
他有感而發,揮筆寫下一首詠雪詩:
未許牛羊傷至潔,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待聽催檐瀉竹聲。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節選
踏雪遊覽此處,就被乾明寺雪景深深震撼。
靜靜觀看那雪中的鴉雀,聆聽雪融時從屋檐和竹間掉落的聲音,甚至還想要攜着被褥留宿於此。
這首詩,是蘇軾被貶黃州,人生低谷時所作。
但透過字裡行間,你看得到他賞雪的欣喜,卻絲毫感覺不到他不得志的苦悶。
哪怕人生苦難重重,蘇軾也能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
如果遇上風雨,他就索性竹杖芒鞋,踏雨歸去;
如果遭遇暴雪,他就靜待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在最低的人生境遇,蘇軾總能步履從容,活出生命的最高境界。
1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數次遭遇風雪
作家劉亮程說:「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蘇軾的冬天,比起常人,更加嚴寒、漫長。
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場暴風雪,源於「烏台詩案」。
蘇軾因為寫詩被人誣陷譏諷新政,被捕入獄,在那座冰冷的監牢里,他度過了130多個日夜。
案件審結後,蘇軾獲罪被貶黃州。
初到黃州,他連個落腳之處也沒有,只能暫居寺院,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有了幾間住所。
住所問題得到了解決,蘇軾又着手解決生計問題。
沒錢買糧,就自己耕種;沒有酒喝,就學人釀酒。
然而就在生活條件慢慢改善以後,他很快又經歷了第二次大起大落,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惠州。
惠州的日子,比起黃州,更不好過。
蘇軾不僅要克服水土不服,還要應對蔓延的瘴癘、毒氣。
但他不僅慢慢地適應了,還做好了在此地終老一生的準備。
可是這樣的日子,蘇軾僅僅過了兩年七個月,就迎來了他一生最後一次,也是最猛烈的暴風雪。
在鬚髮皆白的花甲之年,他被一葉孤舟送至了荒島海南。
那裡病無葯、居無室、冬無炭、夏無泉,但蘇軾卻在這裡,教人耕種,開闢文脈,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一方百姓。
楊絳先生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間,做人實在是夠苦。」
苦難,不過人間的常態。
就像在人生的季節里,小雪之後總是大雪,小寒之後總是大寒。
無盡的風雪,也總是一場比一場猛烈。
但窮途未必陌路,絕處總能逢生。
就像蘇軾一生,幾經大起大落,但哪一段艱難的路程,他沒有頑強地挺過來?
哪一段苦寒的日子,他不是活得有滋有味?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就一定熬過冬季的寒涼,走至歲月的安暖。
2
你只管熬過去,上天會給你答案
蘇東坡在詩《東欄梨花》里寫道: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在人生的艱難險阻前,蘇軾始終是看得最清明的一個。
蘇軾剛被貶到黃州的時候,每月只能領取一點微薄的俸祿。
但這根本就不夠一家日常所需。
沒辦法,蘇軾只得厲行節約,由此想到了一招「房梁掛錢」妙計。
每月月初,他就會將領到的四千五百文錢,分成三十份,掛在房樑上。
然後每天起床,就取下一份,以供家庭一天的開支。
在蘇軾如此精打細算之下,他們一家窘迫的生活,也總算有了熬下去的希望。
但天天吃着寡淡的飲食,一家人早晚也會營養不良。
作為一家之主的蘇軾,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價賤如泥土的豬肉。
豬肉食材雖然便宜,當時卻沒人會做。
蘇軾為了做好一頓豬肉,各種研究烹飪方法、配製調料,可謂是絞盡腦汁。
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之後,一道流傳至今的東坡肉,在蘇東坡的手中誕生了出來。
從此蘇軾一家老小的伙食得到了改善,他也因此心情大好。
在蘇軾的世界裏,美食能消人間苦難,詩意可抵歲月漫長。
遇上再多難關,他就一關一關地闖;遭遇人生低谷,他就一點一點地熬。
那段粗糲不堪的歲月,反倒讓蘇軾的靈魂得到了升華,心境也變得愈發超然。
後來,即使被貶到更遠更偏僻的惠州、儋州,蘇軾也都能隨遇而安,與苦難的日子握手言和。
平凡如我們,也許不會像蘇軾一般,經歷那麼多大起大落。
但只要活着,依舊會各自有各自的精神煉獄。
如果你覺得前路很迷茫,那就看看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曠達;
如果你覺得眼下的生活太艱難,那就學學蘇軾「詩酒趁年華」的從容;
如果你實在熬不下去,一定要讀讀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洒。
失意的歲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蘇軾一樣,靜靜地品,慢慢地熬。
熬過冬寒,便是春暖;熬過苦難,便是花開。
3
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大雪過後,有兩種人:
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雪後初晴,如詩如畫;
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草枯花謝,寒冷蕭瑟。
而蘇軾就是前者。
元符三年,六十四歲的蘇軾終於結束了一生的風雪,奉命北歸。
北歸途中,經過嶺南。
雖然還是早春,但由於嶺南地熱,嶺上的梅花皆已結子。
蘇軾見此,詩興大發,豪邁地寫下:
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梅花皆已開遍,遊人也已看盡,而我這位老者卻姍姍來遲。
但就算我已暮年,未來的日子依舊可期。
到那時,一山細雨,處處黃梅的景象,也是人間勝景。
白落梅曾說:「無論處何境,用哪種方式,蘇軾皆能從困苦中找到歲月的一盞清光。」
蘇軾一生,遭遇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風雪。
而我們現實世界裏,疫情的這場雪,也下了整整三年。
但慶幸的是,蘇軾等到了大赦,而我們,也即將等到風消雪停的這一天。
雖然現在很多人,還是不太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節奏。
甚至對未來的工作、生活也充滿了迷茫。
在這種新舊更替的關鍵時刻,我們都需要學學蘇軾,不要一味沉溺於舊日的恐慌焦慮。
而是應該抬起頭來,去欣賞大雪過後,萬物復蘇的美景。
路遙有句話說得很對:「嚴寒一旦開始消退,萬物就會破土而出。」
哪怕冬天再蕭瑟,也擋不住來年的生機;
哪怕黑暗再漫長,長夜過後,也終會迎來黎明的第一縷曙光。
人生路,再艱難,一直走下去,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
紀錄片《蘇東坡》結尾時有這樣一句話:
當一個偉大的人物成為過去的時候,人們總是追尋大人物的蹤跡,發出一種遙遠的幽谷之思。
蘇軾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對他的喜愛,卻從未停止。
千百年來,我們從他的身上,學會了治癒苦難,學會了善待時光,也學會了樂觀處世。
人生就是在冬夜中冒雪前行,沒有誰能輕鬆地抵達終點。
但不管眼下的日子有多寒冷,有多難熬,都請你堅信,等到這場大雪過後,一定會看到最美的春景。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