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2023年01月14日21:56:14 情感 4197

蘇軾: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 天天要聞

惆悵東欄一株雪,

人生看得幾清明。

作者:洞見cc

元豐四年冬,黃州大雪。

寓居此地的蘇軾見此,迫不及待地趕到乾明寺,遊覽了冬日美景。

他有感而發,揮筆寫下一首詠雪詩:

未許牛羊傷至潔,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待聽催檐瀉竹聲。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節選

踏雪遊覽此處,就被乾明寺雪景深深震撼。

靜靜觀看那雪中的鴉雀,聆聽雪融時從屋檐和竹間掉落的聲音,甚至還想要攜着被褥留宿於此。

這首詩,是蘇軾被貶黃州,人生低谷時所作。

但透過字裡行間,你看得到他賞雪的欣喜,卻絲毫感覺不到他不得志的苦悶。

哪怕人生苦難重重,蘇軾也能從中尋找到生活的樂趣。

如果遇上風雨,他就索性竹杖芒鞋,踏雨歸去;

如果遭遇暴雪,他就靜待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在最低的人生境遇,蘇軾總能步履從容,活出生命的最高境界。

蘇軾: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 天天要聞

1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數次遭遇風雪

作家劉亮程說:「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

蘇軾的冬天,比起常人,更加嚴寒、漫長。

他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場暴風雪,源於「烏台詩案」。

蘇軾因為寫詩被人誣陷譏諷新政,被捕入獄,在那座冰冷的監牢里,他度過了130多個日夜。

案件審結後,蘇軾獲罪被貶黃州。

初到黃州,他連個落腳之處也沒有,只能暫居寺院,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有了幾間住所。

住所問題得到了解決,蘇軾又着手解決生計問題。

沒錢買糧,就自己耕種;沒有酒喝,就學人釀酒。

然而就在生活條件慢慢改善以後,他很快又經歷了第二次大起大落,被貶到了更偏遠的惠州。

惠州的日子,比起黃州,更不好過。

蘇軾不僅要克服水土不服,還要應對蔓延的瘴癘、毒氣。

但他不僅慢慢地適應了,還做好了在此地終老一生的準備。

可是這樣的日子,蘇軾僅僅過了兩年七個月,就迎來了他一生最後一次,也是最猛烈的暴風雪。

在鬚髮皆白的花甲之年,他被一葉孤舟送至了荒島海南。

那裡病無葯、居無室、冬無炭、夏無泉,但蘇軾卻在這裡,教人耕種,開闢文脈,救贖了自己,也救贖了一方百姓。

楊絳先生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間,做人實在是夠苦。」

苦難,不過人間的常態。

就像在人生的季節里,小雪之後總是大雪,小寒之後總是大寒。

無盡的風雪,也總是一場比一場猛烈。

但窮途未必陌路,絕處總能逢生。

就像蘇軾一生,幾經大起大落,但哪一段艱難的路程,他沒有頑強地挺過來?

哪一段苦寒的日子,他不是活得有滋有味?

只要你內心足夠強大,就一定熬過冬季的寒涼,走至歲月的安暖。

蘇軾: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 天天要聞

2

你只管熬過去,上天會給你答案

蘇東坡在詩《東欄梨花》里寫道: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在人生的艱難險阻前,蘇軾始終是看得最清明的一個。

蘇軾剛被貶到黃州的時候,每月只能領取一點微薄的俸祿。

但這根本就不夠一家日常所需。

沒辦法,蘇軾只得厲行節約,由此想到了一招「房梁掛錢」妙計。

每月月初,他就會將領到的四千五百文錢,分成三十份,掛在房樑上。

然後每天起床,就取下一份,以供家庭一天的開支。

在蘇軾如此精打細算之下,他們一家窘迫的生活,也總算有了熬下去的希望。

但天天吃着寡淡的飲食,一家人早晚也會營養不良。

作為一家之主的蘇軾,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價賤如泥土的豬肉。

豬肉食材雖然便宜,當時卻沒人會做。

蘇軾為了做好一頓豬肉,各種研究烹飪方法、配製調料,可謂是絞盡腦汁。

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之後,一道流傳至今的東坡肉,在蘇東坡的手中誕生了出來。

從此蘇軾一家老小的伙食得到了改善,他也因此心情大好。

在蘇軾的世界裏,美食能消人間苦難,詩意可抵歲月漫長。

遇上再多難關,他就一關一關地闖;遭遇人生低谷,他就一點一點地熬。

那段粗糲不堪的歲月,反倒讓蘇軾的靈魂得到了升華,心境也變得愈發超然。

後來,即使被貶到更遠更偏僻的惠州、儋州,蘇軾也都能隨遇而安,與苦難的日子握手言和。

平凡如我們,也許不會像蘇軾一般,經歷那麼多大起大落。

但只要活着,依舊會各自有各自的精神煉獄。

如果你覺得前路很迷茫,那就看看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曠達;

如果你覺得眼下的生活太艱難,那就學學蘇軾「詩酒趁年華」的從容;

如果你實在熬不下去,一定要讀讀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洒。

失意的歲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蘇軾一樣,靜靜地品,慢慢地熬。

熬過冬寒,便是春暖;熬過苦難,便是花開。

蘇軾: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 天天要聞

3

大雪過後,抬頭看天

大雪過後,有兩種人:

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雪後初晴,如詩如畫;

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草枯花謝,寒冷蕭瑟。

而蘇軾就是前者。

元符三年,六十四歲的蘇軾終於結束了一生的風雪,奉命北歸。

北歸途中,經過嶺南。

雖然還是早春,但由於嶺南地熱,嶺上的梅花皆已結子。

蘇軾見此,詩興大發,豪邁地寫下:

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梅花皆已開遍,遊人也已看盡,而我這位老者卻姍姍來遲。

但就算我已暮年,未來的日子依舊可期。

到那時,一山細雨,處處黃梅的景象,也是人間勝景。

白落梅曾說:「無論處何境,用哪種方式,蘇軾皆能從困苦中找到歲月的一盞清光。」

蘇軾一生,遭遇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風雪。

而我們現實世界裏,疫情的這場雪,也下了整整三年。

但慶幸的是,蘇軾等到了大赦,而我們,也即將等到風消雪停的這一天。

雖然現在很多人,還是不太適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節奏。

甚至對未來的工作、生活也充滿了迷茫。

在這種新舊更替的關鍵時刻,我們都需要學學蘇軾,不要一味沉溺於舊日的恐慌焦慮。

而是應該抬起頭來,去欣賞大雪過後,萬物復蘇的美景。

路遙有句話說得很對:「嚴寒一旦開始消退,萬物就會破土而出。」

哪怕冬天再蕭瑟,也擋不住來年的生機;

哪怕黑暗再漫長,長夜過後,也終會迎來黎明的第一縷曙光。

人生路,再艱難,一直走下去,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紀錄片《蘇東坡》結尾時有這樣一句話:

當一個偉大的人物成為過去的時候,人們總是追尋大人物的蹤跡,發出一種遙遠的幽谷之思。

蘇軾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對他的喜愛,卻從未停止。

千百年來,我們從他的身上,學會了治癒苦難,學會了善待時光,也學會了樂觀處世。

人生就是在冬夜中冒雪前行,沒有誰能輕鬆地抵達終點。

但不管眼下的日子有多寒冷,有多難熬,都請你堅信,等到這場大雪過後,一定會看到最美的春景。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