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人有悲歡離合,上了年紀的老夫老妻,等到了不得不放手的時候,爭取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
A女士,75歲,我的老伴已經去世三年了,然而我自從老伴去世以後,即使戀戀不捨,也一直把悲傷和思念藏在心底,自我疏導以及自我排解。並且我在此期間學會了如何才能堅強起來,爭取開開心心走完餘生。我算是活明白了,人早晚要走,只不過是早走或者晚走,畢竟天下從來就沒有不散的筵席。
後半生我會爭取勇敢度過,進而謀求幸福。在我有生之年能不給兒女添麻煩就不給兒女添麻煩,我深知兒女有兒女的不易。為此自己儘可能管好自己,就是為兒女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另外我在有生之年,能為兒女出多少力就為兒女出多少力,總而言之要確保良好的心態。擁有好的身體外加擁有好的心態,即使遇見多種多樣的問題,方法也會比問題多。
B先生,77歲,原本我希望走在老伴前面,只因老伴照顧我的飲食起居多一些,然而老伴還是走在了我的前面。老伴剛離開的時候,多種多樣的不適應接踵而至,雖然我的心裏面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痛苦,但是我沒有過度悲傷,我不想讓兒女以及親朋好友擔心,更不想把我的軟弱以及脆弱展示出來。
我早就做好了人生規劃,以後只要我擁有自理能力,我就不會拖累兒女。兒女有兒女的生活,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欠誰,我和兒女的關係也一樣,因此我能不讓兒女伺候就不會讓兒女伺候。取而代之我會想方設法降低兒女的負擔,現如今我已經上了年紀,能多高興過一天就多高興過一天,等到我不得不走的時候,走得痛快點就心滿意足了。另外我沒有重新找老伴的打算,不是因為其它原因,而是因為怕麻煩。
C女士,80歲,老伴走了以後,我很快從失去老伴的陰影裏面走出來了。既然生活還要繼續,我也就會面對現實,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我會規勸自己坦然面對。
我還全方位學習了單獨應對生活的技能,用最短的時間適應了獨立自主的生活,除此以外我還注重養生,爭取做一個既健康又長壽的老年人。我年齡越大,越不會多想,只因多想無用,晚年擁有自理能力以及清醒的頭腦才是重中之重。並且我會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常言道人生自古誰無死,與其擔憂死亡,反倒不如增加生活的寬度以及厚度,壽命的質量比壽命的數量更重要。
結語:世事無常,為此在有生之年,夫妻之間要且行且珍惜,不要等到永遠失去以後惋惜。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