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曾經在演講中說過,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並不是客觀的,大多數宇存在形式我們都感知不到。
聽完這句話,你可能會覺得施一公院士在危言聳聽或是胡說八道。但事實上,施一公說的話是有科學依據的。
你聽說過冰山理論嗎?冰山理論是美國著名的首席心理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亞提出來的。
它本身用於解釋一種關於原生家庭對人產生影響的成長模式。簡單來說,冰山理論就是指人們看到的只是冰山很小的一部分,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還存在更龐大的冰山實體。
施一公認為,人類對宇宙的認知也是如此。
人類所能看到或是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僅占整個宇宙的4%,也就是說,宇宙空間中還有96%的能量存在形式是人類在當前的條件下無法感知的。
近百年來,人類在科學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的成果,我們以為自己對宇宙已經了解很多了,但事實上,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那麼,這種理論的依據是什麼呢?
人類感知世界的方式無非就是五種——嗅覺、聽覺、視覺、觸覺、味覺。我們以為我們通過這五種方式感知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但是你沒有發現,很多動物都能感知到我們感知不到的世界,而那個世界卻也是客觀存在的。
貓狗可以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這是因為,貓和狗能聽到的頻率範圍要遠遠高於人類。
我們看到蜜蜂採摘花蜜,就以為蜜蜂和我們一樣,看到的都是花朵。實際上,蜜蜂感知到的是紫外線,而人類只能通過某種方式才認識到紫外線的存在.
人類之所以會把看到的世界當成是整個宇宙的全部,是因為這是人類「下意識」的行為。「下意識」不同於潛意識和無意識,它介於這二者之間,是人類知覺意識範圍之外的心理活動。
施一公院士還提到,在那96%人類感知不到的宇宙中,有23%都是暗物質。
你小時候有沒有聽過大人說過,越是怕狗的人越容易被咬。雖然當時我們並不明白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但是人們卻發現這句話很多時候還是很有道理的。
其實,這句話背後的玄機正可以用暗物質來解釋。
人類通過五種知覺感知世界,而這種知覺則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遞的。
電磁波又可以分為生物電磁波和非生物電磁波,不管是生物電磁波還是非生物電磁波都能通過人體的任何部位。也就是說,在我們感受不到的情況下,正有無數暗物質會穿過我們的身體。
所以,人們發現那些在面對惡犬時表現得非常鎮定的人通常就會發射出「冷靜」的電磁波,而惡犬也會接收到來自人體的電磁波,也就是說,惡犬可以聞出人類是否「恐懼」。因此,它們會根據這種感知來進行接下來的行動。
因此,暗物質是真實存在的。暗物質在宇宙中的存在就相當於潛意識在人類內心深處的存在,潛意識也是個體心中最深處、最隱秘的意識。
\
心理學大師認為,潛意識指引着個體的人生方向。潛意識是一種個體本能或類本能的行為,它源於個體內心深處的慾望。雖然個體本身並沒有察覺,但是這種慾望深深地紮根於他的潛意識中,指引着個體人生的方向。潛意識體現在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潛意識的影響下,人們會產生慣性思維。小到每天穿什麼衣服,大到如何選擇人生伴侶,個體都會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有些慣性思維是良性的,而有些則是不好的。
因此,我們才應該去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正確面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慾望和想法,改變無益於人生髮展的慣性思維。這樣,人們才能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的人在面臨困難時迎難而上,有的人則會在困難面前退縮。其實,那些逃避困難的人通常都是對自己感到不自信的人,他們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並不優秀,所以一遇到困難就會選擇逃避。
那麼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人們就要有意識地去控制潛意識中「不相信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
總之,人類在整個宇宙面前是十分渺小的,人類探索宇宙的道路也還很長,人們關注最多的其實還是人類本身,而潛意識也同暗物質一樣,需要人類對自身進行探索,只有在不斷地了解自己後,人類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