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2022年12月03日22:37:25 情感 1878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熊,如果我說朋友們的安慰完全沒辦法治癒到我,是不是特沒良心啊……」


留言的這位女生告訴熊,前些陣子,因為一時疏忽,她把一個重要的工作項目搞砸了。


心情特別鬱悶,想着叫上閨蜜好友出門吃個火鍋,順便訴訴苦吐吐槽。


可沒想到,她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之後,得到的回應卻大多都是:


「沒關係的!下次就不會再錯了!」

「是哇,過去了就別想啦!」

「沖就完事兒!加油加油!」


女生在留言里說:


「我知道朋友們是為我好,但這些話不僅沒有緩解我的挫敗和焦慮,反而讓我壓力更大了……每一句似乎都在告訴我『下次必須成功,否則你就是個糟糕的人』……」


「熊,是我太沒良心了嗎?還是,我太不求上進了呢……」


熊特別能理解女生的感受。


我們都知道自己應該「加油」、「努力」、「上進」、「戰勝困難」,這些詞彙從我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源源不斷地被灌輸進腦海里。


但成年以後的現在,我們偶爾,真的想要徹底「喪一喪」。


因為啊,我們逐漸發現,有些困難和失敗,是註定無法戰勝的。


失敗並不總是成功之母,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不順、挫折、阻礙、後悔和潰敗;


而一次次試圖戰勝它們的我們,往往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溫同樣的挫折。


聽起來有點喪。

但,我們總歸能夠找到方法,讓自己過得更加輕鬆愉快一點。


「或許,戰勝它們的唯一方式,其實是告訴自己:不如算了吧!」


要愛生活,不愛的話,也就算了吧。

要追逐成功,不成功的話,也就算了吧。

要奮力奔跑,跑不動的話,也就算了吧。


真正能達到這種狀態之時,就是我們開悟的開始。


這種觀點,就出自熊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書:《愛生活,不愛也行》。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作者熱拉爾迪娜·莫斯納-薩瓦,是一位哲學碩士,法國文化廣播電台《哲學之路》節目製作人。


從哲學的角度,她認為,比起成功,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歷更多的,其實是失敗。


而在這種「失敗的日常」中過得開心的方法,就在於——


「需要我們敢於去失敗、去打亂、去質疑,在嬉笑怒罵中更好地蛻變。好消息是,我們終於準備好迎接失敗了!」


所以,在這本書中,她就通過哲學的思考,寫下了很多聽起來很像是「歪理」、讀起來很「負能量」的觀點。


但神奇的是,讀完這些觀點後,我們恰恰又會感到更放鬆、也更坦然一點。


今天,熊就從作者的「歪理」觀點中選出了6個,分享給大家。


如果能想明白這6點,就是我們開始開悟的最大跡象。


願大家都能接受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然後認真生活吧~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1:

不再執着於所謂「錯失良機」。


辯論、考試、面試……每當一場考驗結束之時,我們總會回頭琢磨當時是不是應該這樣說或是那樣做。


尤其是,倘若結果是失敗,那我們更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


「早知道就應該那樣表現的!」

「這麼好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但作者認為,其實我們不必這樣自責。


她從哲學角度建議我們,換一個方式看待問題。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比如:「或許,這根本就不是個良機呢?」


就算是成功通過了考驗,後面的結果也未必如我們所料想,所以,不必自責。


或是:「或許,不是我們沒抓住機會,而是機會本就難以捕捉呢?」


就算當時那樣做了,可能還是無法通過考驗,所以,不必自責。


又或是:「或許,其實不是我們錯過了一個機會,而是機會錯過了我們呢?」


是機會的損失而不是我們的損失,我們還可以去下一個機會裡發光發熱,所以,不必自責。


熊也覺得,或許得到與得不到,冥冥中一切都是有註定的。


過去的就別想啦,管它是「良機」還是「惡機」,能向前看,就是開悟啦~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2:接納後悔與遺憾。


人生就是一條遺憾之路,我們總會為某些事情感到遺憾或懊悔:


一個漸漸斷了聯繫的人,某項半途而廢的興趣愛好,某段逝去的人生經歷,或者一句沒能及時說出口的話……


我們常常為這些事情而痛苦哀嘆,喊着口號:「要擁有無悔的人生!」


但,一輩子怎麼可能沒有遺憾之事呢?


就像作者說的:「如果人生是一條充滿可能性的路,且這種可能性隨着我們不斷地選擇而逐漸收窄,那麼實際上人生註定會是一條充滿遺憾的路。」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那麼,既然如此,就去接受遺憾、面對遺憾吧。


作者說,她自己也有一堆後悔的事。


但相比於試圖忘記它們或沉溺其中,她更願意把每一個遺憾都當做一種證明,證明一個選擇已被作出。


畢業後和好友斷了聯繫很遺憾,但我們選擇了更廣闊精彩的人生;


當年沒堅持學下去的鋼琴很遺憾,但我們放棄鋼琴後學會了跳舞;


那句沒說出口的話很遺憾,但我們選擇了用行動把心意表明……


又或者,更哲學一點:「或許選擇了不留遺憾的生活,會讓我們後悔沒有選擇有遺憾的生活呢?」


那些早年留下的遺憾,其實正是我們認真生活過、選擇過的證據,不也是很美好的回憶嗎?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3:「放棄」逐夢。


「追逐自己的夢想,堅持到底。」


從小到大,這句話幾乎讓所有人的耳朵都聽得起了繭子。


我們總是想着,必須要奮鬥,要實現夢想,而倘若放棄了夢想,還會被人嚼舌根為「逃兵」。


但作者卻對此提出了質疑:


我們真的要實現夢想嗎?或者說,夢想真的是用來實現的嗎?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作者認為,夢想之所以能夠帶給我們力量,是因為在我們心中,夢想是純潔真誠的,而現實是荒唐可笑的。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努力着「把『夢想』變成那總被人們萬般嫌棄、虛假墮落如萬惡之源一般的『現實』呢?」


她說,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就是因為它像是神壇上的月亮,能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力量和希望;


千萬不要把它淪為可悲的人生目標。


對此,熊的理解是,我們應該有夢想,也應該在夢想的激勵下,更認真地去面對生活。


但,一輩子都實現不了夢想的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生活按部就班地在夢想的指引之下向前走,不強求什麼,也不哀嘆什麼,就這樣度過一生,就已經是很好的一生~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4:不再逼自己走出「舒適圈」。


大家一定聽過「舒適圈」的說法,以及要求我們從中「走出去」的諄諄告誡。


人們認為,待在舒適圈代表着停滯不前、不思進取,而走出舒適圈則代表着銳意進取、主動出擊。


那,走出舒適圈意味着什麼呢?


在作者看來,「意味着我們選擇將自己置於險境,置於不自在的狀態,也就是說,選擇了風險。」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作者認為,這種觀點,其實是對冒險價值的病態鼓吹,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類略顯狡猾的辯證法。


她從哲學角度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


踏出舒適圈,一定意味着大有裨益嗎?

通過刻意營造動蕩不安,真的能改善生活嗎?

就算可以「更好」,但這個「更好」真的值得這一遭「更糟」嗎?


而且,作者還說,她反倒認為待在舒適圈裡需要更大的勇氣。


需要用極大的努力去維護自己舒適的邊界,還要在舒適圈內為自己賺取充足的時間、資源和條件,才能好好享受舒適。


所以,熊也覺得,與其要逼着自己硬着頭皮踏出舒適圈,不如把勇氣和力氣放在:如何在舒適圈裡讓自己過得更好吧。


勇於安逸,在安逸的範圍里,能更好當然更好;


這才是更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快活人生~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5:學着抱怨。


儘管一直被教導着「不要抱怨」「抱怨無用」長大,但在生活中,我們仍舊常常抱怨些什麼。


抱怨沒完沒了的會議;

抱怨一大早就開始裝修的鄰居;

抱怨這家外賣真的很難吃;

抱怨工作多卻工資少……


而且,我們抱怨完往往又會陷入自我檢討,檢討自己是不是抱怨太多了、是不是給周圍人帶去煩躁了……


然後匆忙閉嘴,把心事都壓在自己心裏。


但作者反而覺得,誰說抱怨無理呢,抱怨明明是有理的。


「好在還能抱怨,因為如果不抱怨,自己的委屈怎麼能被聽見,又怎麼會有人來幫忙伸張正義呢?」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當然,作者也認同,抱怨多了,也會為生活增添些陰鬱的節奏,將一切都淹沒在鋪天蓋地、令人窒息的叫苦連天中。


但,說到底,這不就正是抱怨的意義嗎?


「抱怨的意義,難道不就是讓我們的心聲得以被聽見,讓我們得以撐得下去,不至於被自己的不幸和委屈壓垮,用怨言紓解鬱悶,相伴走過不順嗎?」


作者說,正是這些抱怨,伴隨我們一同度過日常生活里的勞碌;


正是這些抱怨,幫助我們在發泄完內心的不滿後,重新抬起頭面對困難的人生。


所以,熊的理解是,我們可以抱怨,但不可沉溺於抱怨里。


能在抱怨里重生,也是開悟的表現之一吧。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跡象6:享受「空無一物」的快樂。


不久之前,作者經歷了一件我們都經歷過的事情——下水管堵塞。


她愁眉苦臉地、怨恨地盯着有點堵塞的洗臉池,水下得很慢,表面靜靜漂着一團混合著肥皂泡、牙膏沫、髮絲以及其他不明毛髮的東西;


然後心裏默默發出哀嘆:「我這是造了什麼孽。」


不過,作者的感受,在購買了清潔劑和清管器等工具,成功將下水管疏通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她說:「讓我備受震撼的,不是疏通過程的艱難,而是堵塞物終於繳械投降的那一瞬間我所感受到的快樂。」


「而這份勝利的喜悅,在我放水沖刷洗臉池且那團污物順水流走的時候,更是得到了延續。甚至,還有喜上加喜、錦上添花的一刻,就是聽到水管因通暢而發出咕嚕咕嚕聲的時刻。」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作者將這種感受進行了聯想,並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她發現,這種滿足與快樂來自一種「終於一無所剩、乾乾淨淨、空無一物」的感覺。


而這時再回看我們的生活,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塞入了太多事情了。


龐大的購物慾,什麼都想得到的佔有慾,什麼都不捨得丟棄的囤積欲;


還有內心各种放不下的石頭、寬恕不了的過往、接納不了的現在、緊緊盯着的未來……


作者提醒我們,這種「滿」正是我們大多數煩惱所在。


而別忘了,我們其實很擅長製造並享受「空」。


所以,偶爾不妨,也享受一下空虛吧。


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就靜靜地感受自己的存在,虛度時光……或許這樣,我們就能離開悟更近一點點。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最後,熊想和大家說:


在大多數電視劇或電影的結尾,主角們的所有糾葛和挫折往往都告一段落,隨着鏡頭逐漸拉遠,畫面上出現三個字:全劇終。


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似乎也在向著一個美好的大結局而奮鬥。


喊着正能量的口號,積極努力拚搏,為的是在大結局到來的時候手裡能有足夠多的砝碼,表現自己過得還不錯。


但是啊,現實中漫長的一生,哪裡存在什麼大結局、終點線呢?


又或者,就像作者說的:「為什麼結局就非得是一個一步一步慢慢熬到的遙遠目標,而不能是一個簡單的瞬間、一次有益的中斷、一個主動的暫停呢?」


所以,不妨暫且甩掉這種對「大結局」執念,去為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短暫的「成功」而歡欣鼓舞吧。


接受自己的有限,付出不費力的努力,偶爾悲觀、常常樂觀地看待生活。


願我們都能度過這樣的鮮活的一生。


各位,晚安~


今日互動話題:


以上哪個觀點你最有體會呢?


在留言區聊聊吧~

一個人開始開悟的6個跡象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異性相處,高情商的女人從不這樣做,笨女人卻總愛反着來 - 天天要聞

異性相處,高情商的女人從不這樣做,笨女人卻總愛反着來

相愛容易相守難,喜歡上一個人很簡單,可能是因為一瞬間的情感,可能是因為對方的魅力,但要長久相伴就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事。許多人覺得只要相愛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但事實恰恰相反,生活中最充斥的是痴男怨女,想讓愛情長久也是需要學習的。
女人對你動情的徵兆:其實離不開這「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你動情的徵兆:其實離不開這「兩個字」

很多人都聽說過英雄難過佳人關這句俗話,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下半句,那就是:佳人難過賣酸攤。從字面角度來看,酸攤就是愛情,這說明無論何時何地,任何女人在面對心上人時都難以做到「大度」起來。
讓男人對你朝思暮想的好辦法:「斷聯」 - 天天要聞

讓男人對你朝思暮想的好辦法:「斷聯」

相愛易相守難,白髮偕老人盼。許多經過風雨考驗的愛情,卻未必可守得住平淡的生活。很多婚姻多年的伴侶都曾不止一次想過分離,感情中也是如此,哪怕當初再相親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久了也會有想要離開的念頭。
微信聊天,男人若常常這樣回復你,多半是對你有興趣 - 天天要聞

微信聊天,男人若常常這樣回復你,多半是對你有興趣

面對感情,每個人都是嚮往但又內斂的,因為人們既渴望感情的降臨同時又擔心被拒絕後的陌路,不論男女面對感情都會有猶豫不決的瞬間。但愛情這種感情不管你心中有多踟躇,也還是會顯露一二,就像托布朗曾說過的,愛神奏出無聲旋律,遠比樂器奏出的悅耳動聽。
有這些特徵的女人,大多城府很深,不要和她深交 - 天天要聞

有這些特徵的女人,大多城府很深,不要和她深交

俗話說,歲月沉澱真心。我們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知己,但真正能心靈相通的朋友寥寥可數,因為有些人並不適合深交。生活中我們只看一個人的容貌,很難知道這個人的品行如何。真正能讓我們了解些許的,還是點滴,畢竟細節之處見真情。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異性相處,這樣對待你的男人,不是真心愛你只是「玩玩 」而已 - 天天要聞

異性相處,這樣對待你的男人,不是真心愛你只是「玩玩 」而已

幾乎每個女孩心中都嚮往着渴望着愛情,古代更是有詩篇曾寫道:願作鴛鴦不羨仙。可見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心頭好」。但這個世界如此遼闊,遇見一個自己鍾愛且同樣鍾愛自己的確是不容易的,甚至很多時候會把一片真誠付出,明明是兩顆心的愛卻只有自己感受到
提醒女人:男人若有這些變化,十之八九是有「二心」了 - 天天要聞

提醒女人:男人若有這些變化,十之八九是有「二心」了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不應該受到任何阻礙,兩個相愛的人之間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他們。但同樣地,如果一個人不再愛了、變了心,理由也是無法言說的。喬·拜倫曾說,愛情中的喜悅和苦難是交替出現的。張愛玲也曾說過,我以為愛情可以彌補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
制服中年女人的好辦法,不是「寵」,而是要「冷」 - 天天要聞

制服中年女人的好辦法,不是「寵」,而是要「冷」

莎士比亞說:愛情不是花香下的甜言,不是桃源中的傾訴,不是柔情的淚水,更不是死板的要求,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礎上的。年輕的戀人很容易因為一點點小事鬧分手,因為太年輕面對生活的嚴峻責任總是一點就着,而且一個比一個難哄,真正從青澀少年到婚姻殿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