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的一天,河北省泊頭市的一個村莊里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
別家的婚禮一般都是父母將新娘託付給新郎。
而在這次的婚禮上,新娘居然帶着自己的父親一併出嫁了。
這件事由於太過新奇,甚至還登上了當地的報刊雜誌。
這場婚禮上的新娘名叫陳紅,新郎名叫孟飛翔。
隨同陳紅一起出嫁的是他的養父陳佳林,陳紅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報答父親的恩情。
對於妻子的想法,孟飛翔也表示了理解和支持。
因此,兩個人才順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來參加婚禮的賓客們都對小兩口露出了羨慕的神色。
但幾乎每一個來賓的頭腦中都會產生幾個疑問:
為什麼陳紅會執意要求在出嫁的時候帶上自己的「養父」呢?
這麼多年以來,陳紅與養父之間到底發生過哪些故事?
陳紅帶着父親出嫁以後到底能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呢?
下面,且讓我們一一道來。
陰差陽錯 救下「女嬰」
1990年的一天,家住河北省泊頭市交河鎮陳北村的陳佳林正準備出門購買物資。
由於進一趟城不容易,這次老陳特意趕了一輛小驢車。
但在回程的途中,老陳突然聽到附近的草叢裡傳來了一陣奇怪的聲音。
為了探查清楚情況,老陳乾脆把車子停了下來,獨自一人走向了草叢。
等到老陳走近以後,瞬間嚇了一跳。因為在面前的草叢裡居然放着一個哇哇啼哭的嬰兒。
老陳自己沒有孩子,但他也知道任何一個正常的父母都不會忍心將自己的孩子拋棄在這種地方。
因此,老陳覺得這個孩子大概是被父母拋棄了。
自己或許不是第一個發現她的人,但如果自己不管她,她很有可能就沒法活下去了。
想到這裡老陳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地抱起了這個孩子。
回到家裡,面對老陳突然抱回來的這個孩子,老陳的母親也很淡定。
母親甚至還對老陳開玩笑說這就是天意。
也許是上天知道他們老陳家沒有孩子,才特意給他們送來了一個孩子。
因為這個孩子是一個女孩,所以老陳的母親決定給她起名為「陳紅」。
當初給孩子起這個名字,陳佳林母子倆的想法都非常簡單。
一來算是有一個「女性化」的標誌,二來也有紅紅火火的意思。
由於陳佳林在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一直是母親將他帶大。
所以,陳佳林非常明白一個缺少父愛的孩子到底會度過怎樣的童年。
為了讓「小陳紅」不再經歷跟自己一樣的痛苦,陳佳林格外重視對於女兒的陪伴。
陳佳林16歲那一年因為下河游泳患上了關節炎。
那個年代醫療條件有限,最後陳佳林的病情不斷惡化,導致他走起路來總是顯得「一瘸一拐」的。
這也使得陳佳林成為了整個陳北村裡為數不多的「大齡光棍」。
自從收養了小陳紅以後,陳佳林也想過找個人結婚,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但一連談了幾個婦女,對方一聽說陳佳林居然還帶着一個孩子紛紛都以各種理由拒絕了他。
好在陳佳林的內心早就已經平靜如水,他早就已經做好了一個人撫養孩子的準備。
不管未來會有多麼苦、多麼難他也會把小陳紅養育成人。
可是,養育一個孩子是需要成本的。
當年的陳家可以說是家徒四壁,陳佳林和母親又該拿什麼來養活這個孩子呢?
他們家新添了一個孩子也紛紛過來幫忙。
慢慢地,陳家的孩子也成為了村裡人關照的對象。
有時候陳家遇到困難了,村子裏的人都會互相幫襯一把。
這樣一來,陳家的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也還算是過得去。
可是,陳佳林也明白:孩子要想有出息就必須接受教育,可是孩子上學的錢總不能再讓鄉親們出吧?
於是,陳佳林找到母親商量了一會兒,決定由自己外出打工供小陳紅上學。
當年的農村地區很多人的觀念都還十分保守,大家對陳佳林的做法非常不解。
人們認為陳佳林將女孩抱回家來撫養已然是積了徳、行了善。
這個孩子又是一個女孩,遲早都是要嫁人的。
給她出錢上學,怎麼看都像是一樁「賠本的買賣」。
面對這些流言蜚語,陳佳林頂住了各方的壓力。
他非常堅定地告訴眾人:
「既然我選擇把孩子抱回來了,就會像對待親生女兒那樣對她。我一定要好好地培養她,將來送她風風光光地出嫁!」
有人反覆對陳佳林說女孩將來是要嫁出去的,不是自己家的人。
但陳佳林卻反駁說女兒比兒子更孝順,無論如何自己都會好好對待小陳紅,決不允許旁人說三道四。
就這樣,小陳紅在父親的庇護之下慢慢地長大了。
因為父親的堅持與鼓勵,她接受了完整的義務教育。
不過,對於她的身世陳佳林母子和附近的村民們都守口如瓶。
因為大傢伙都知道,這些事情如果被孩子知道了興許會不好。
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一次偶然的家庭活動中,陳紅還是發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
生命中的「轉折點」
陳紅十歲的時候已經可以幫着家裡乾衣服我簡單的家務活了。
此時陳佳林的母親也年逾古稀,無法長時間從事家務勞動了。
因此,在陳佳林外出打工掙錢的這些日子裏,家裡的事情幾乎都是陳紅在料理。
有一次,陳紅在整理家中雜物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一本「領養證」。
這一下子就勾起了陳紅的的好奇心,但是當她打開領養證一頁一頁地翻看時,她的內心彷彿經歷了一場地震。
對於陳紅而言,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不是父親的親生孩子。
這麼多年以來,父親、奶奶以及鄰居們對她的態度都沒有讓她覺得有任何異常。
一想到現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陳紅的內心就越發地疑惑。
如果說自己當初父親撿來的孩子,他完全可以把她送去當地的兒童福利院啊。
為什麼又要大費周章地撫養自己,還要花那麼大的代價供自己去城裡上學呢?
等到晚上父親回家以後想,陳紅便將自己白天的經歷與他做了交代。
誰知,陳佳林聽完了女兒的話,一點都沒有感到驚訝。
他只是弓下腰,默默地點燃了一根香煙,然後便向女兒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這麼多年以來,陳佳林為了撫養年幼的陳紅的確沒有少受苦。
有時候,就連陳佳林自己都覺得快要撐不下去了。
可是,只要一聯想到陳紅那溫暖甜美的笑容,陳佳林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再加上母親一直在旁邊提醒陳佳林,當初他既然把小陳紅抱了回來就不能不管她。
陳家人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他們能夠遇見這個孩子就已經是緣分了。
因此,陳佳林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對待這個小傢伙。
聽完了父親的話,陳紅突然覺得自己的世界在一瞬間全都崩塌了。
她哭着跑出家門,奔向外面的田地。
此時的陳紅正處在心理的快速發育階段,對於事關自己的事情本來就很敏感。
她從來沒有想過在自己的身上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一時之間,她真的很難去接受「父親就是養父」的這個現實情況。
看見女兒沖了出去,陳佳林也非常着急地跟了上去。
黑夜裡的鄉村土路坎坷不平,陳佳林的腿腳本來就不方便。糟糕的路況更是加劇了他的疼痛。
最後,陳佳林在一片田地里找到了正在蹲着哭泣的小陳紅。
陳佳林告訴女兒,等她長大成人了,她可以選擇去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
只是現在她的年紀還小,不能夠獨立的生活,因此還需要自己和母親的照顧。
大哭一陣過後,陳紅的身體還是有些抽搐和顫抖。
父女倆人一前一後地回到了家裡,坐在椅子上相互對視、一言不發……
但陳佳林卻將母親拉到了一邊將所有的情況都告訴了她。
在陳佳林看來,這件事情的真相,孩子早晚都是要知道的。
既然如此,它現在提前知道了真相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過了一會兒,小陳紅便來戰戰兢兢地到了兩人的面前。
她先是朝着陳佳林鞠了一躬,然後又朝着陳佳林的母親鞠了一躬。
隨後,小陳紅便不顧一切地哭了起來,一頭撲進了陳佳林的懷裡。
這麼多年過去了,其實陳紅早就已經把陳佳林當成了親生父親。
陳紅告訴陳佳林,自己仔細地想過她的「身世問題」。
這件事情歸根結底還是她親生父母的錯誤,陳佳林不但不是壞人,反而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如果當初陳佳林在路過草叢的時候根本沒有管她,而是任由她待在那裡。
或許,陳紅連今天站在這裡哭泣的資格都沒有了。
所以,無論怎麼說,陳紅都要感謝陳佳林和他的母親。
最後,陳紅抹了抹眼淚,再次向自己的父親和奶奶道歉。
經歷過這件事情以後,陳紅對於陳佳林的感情就變得更加深厚了。
而且,從這個時候開始陳紅就開始從各個方面思考「該如何報答陳佳林」了。
在陳紅十二歲的時候,撫養她多年的奶奶突然因病去世。
老人家的離世給了陳紅和陳佳林非常大的打擊。
陳紅想起小的時候,每次都是「父親外出掙錢,奶奶送自己去學校」。
可是,現在奶奶不在了,她和父親兩個人又應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呢?
經過漫長的思考,陳紅決定從自己學習的時間裏擠出一部分來幫助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陳佳林外出收廢品,等他把東西運回家稱過重了以後,就由陳紅負責幫他算賬。
等到天氣冷一些的時候,陳佳林的關節炎就會複發。
這時候,陳紅就會幫着父親一起拉貨、賣貨。
這樣的生活使得陳紅體驗了生活的辛酸與父親的不易。
對於供女兒讀書的這件事情,陳佳林從來就沒有猶豫過。
每次看着女兒的高分成績單,他都會感到一陣驚喜與驕傲。
但在陳紅高二的那一年,小陳紅居然瞞着父親偷偷地跟學校辦理了退學的手續。
當班主任知道陳紅要退學的時候也曾經試圖挽留。
畢竟,這麼一個讀書的好苗子,如果半途輟學那就太可惜了。
但陳紅告訴老師自己必須回家照顧父親,儘快分擔生活的負擔。
對於這樣的理由班主任終究還是無話可說。
幾天以後,學校的處理結果下來了,陳紅正式從學校退學了。
當陳佳林得知女兒退學以後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他認為是自己無能,沒有照顧好女兒。
但小陳紅卻一直安慰他說這一切都是自己的意願。
事已至此,父女倆說再多的話也是徒勞的,眼下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籌劃未來的新生活。
輟學以後,陳紅一直在泊頭市里的一家私企上班。
工資雖然有限,但是好在有大量的閑暇時間可以照顧父親。
陳紅總會在公司休息的時候回到家裡照顧行動不便的父親,陪着他聊聊天。
此時的陳佳林已經年逾花甲,最大的心結莫過於女兒陳紅的「終身大事」了。
2011年,小陳紅已經21歲了。
根據農村地區的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女孩正是應該嫁人的時候。
陳佳林自然也沒少為了女兒的婚事操心。
可是,想來想去他始終都沒有物色到一個合適的「女婿」。
這時候,有人給陳佳林出了一個主意:老陳家可以在周圍的地區放出消息,說自己家要舉辦一次招親大會。
到時候,十里八鄉的俊後生們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蜂擁而至。
等這些人一到,陳佳林就可以慢慢地挑女婿了。
陳佳林聽後連連點頭立馬回到家裡徵求女兒陳紅的意見。
陳紅告訴父親,要結婚可以,但是自己還有一個附加條件:
誰要是娶了她,就必須允許她帶着父親一同出嫁,否則再好的人家她也不稀罕。
陳佳林一聽女兒的要求也有些震驚,但女兒始終堅持着不鬆口。
最後,陳佳林只能同意了這條看上去有些滑稽的要求。
那麼,陳家的這次招親大會到底能不能夠按計劃舉行呢?
陳紅帶着父親出嫁以後又會遇到什麼新的故事和挑戰呢?
帶父出嫁 成就「奇聞」
很快,招親大會就在陳家舉行了。附近的未婚男青年都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來到了陳家。
陳紅這個姑娘雖然在容貌上沒有多麼出眾,但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
因此,附近還是有很多男青年慕名前來想要與陳紅「處對象」的。
但陳紅一上來就向大家亮明了自己的要求:
「我希望我的另一半是一個孝順的人,能夠允許我帶着我父親一起出嫁。」
大家聽到這些話瞬間都驚了,紛紛露出了一臉不可思議的神色。
這麼多年,大家只聽說過老丈人招上門女婿,可沒聽說過和老丈人一起住的新郎官啊!
見大家一時都有些難以接受,陳紅又向大家解釋稱這是自己的底線,不能夠談判。
如果大家都覺得這個條件接受不了,那麼也沒有必要再在現場浪費時間了。
自己哪怕是一輩子都不嫁人、不結婚,也要把父親照顧得好好的。
有人覺得陳紅這麼做就是去坑未來丈夫的錢。
這些話徹底惹惱了陳紅,她氣鼓鼓地告訴眾人自己與父親一起出嫁只是為了照顧他,並不是想占婆家的便宜。
自己也不要求男方的家裡有多少家產,只要男生人品好就足夠了。
至於自己和父親的生活費,將來全部由自己來負責,不會麻煩丈夫。
聽到這裡,許多人都被陳紅的一片孝心給感動了。
但是考慮到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很多人還是選擇離開了招親大會的現場。
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陳紅的這種行為。
但就在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了退後時,有一個叫孟飛翔的男生卻主動站了出來。
他不僅表示接受了陳紅提出的條件,還主動要求跟陳紅一起照顧父親陳佳林。
原來,孟飛翔就生長在這附近,對於陳紅的故事和家庭情況早就非常了解了。
孟飛翔知道陳佳林的腿腳行動不便,陳紅之所以提出那樣看似滑稽的要求,實在也是無奈之舉。
於是,在所有人都退縮以後,孟飛翔果斷選擇向前跨了一步,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陳紅也被孟飛翔的行為感動了。
她原本以為自己提出這個條件以後就會面對「孤獨終老」的結局。
誰知孟飛翔還真的鼓起了勇氣向自己表白,這讓她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但過了一會兒,陳紅便告訴孟飛翔自己想要相處一段時間試試看。
孟飛翔聽了這番話以後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答應了下來。
在幾個月的相處過程中,陳紅逐漸感受到了孟飛翔對於自己和父親的誠意。
有幾次陳紅因為不想讓孟飛翔擔心便一個人跑到市裡的醫院照顧父親。
但當孟飛翔知道消磁以後立刻趕到了醫院,主動與陳紅一起照顧起了陳佳林。
看着孟飛翔不斷忙碌的身影,陳佳林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終於為女兒找到了一個可以託付終身的人了。
在醫院照顧陳佳林時,孟飛翔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偷過懶。
每次當病房裡有事的時候,孟飛翔總是第一個飛奔到病床前與陳紅搶活干。
這一切被陳紅看在眼裡,她也慢慢在心裏認定了孟飛翔這個人。
2011年10月28日,陳紅與孟飛翔終於在親朋好友的見證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簡單樸素的婚禮上,孟飛翔特意為未來的岳父穿上了帥氣的西裝,邀請他一同走上舞台。
面對正在發生的一切,陳佳林覺得自己就像是在做夢一樣。
當初他決定收養陳紅的時候從來沒想到過會有這一天。
看着女兒和女婿,陳佳林控制不住激動的情緒淚灑當場。
在結婚以後,小兩口一起照顧着父親的飲食起居。
不久以後,下兩口封孩子也降生了。
看着可愛的「小外孫」,陳佳林的心中瀰漫著說不出的喜悅之情。
獨自生活、辛苦打拚了一輩子的陳佳林也第一次體會到了所謂的「天倫之樂」。
陳紅和孟飛翔看見父親臉上的笑容也覺得自己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孩子出生幾年之後,孟飛翔與陳紅又在市裡買了房子。
為了方便照顧陳佳林,他們還在新房子里專門為老陳裝修了一間卧室。
如果老陳願意來市裡住就可以來住,如果老陳不願意也可以繼續留在老房子里。
往後的生活大不了也就是陳紅他們多跑幾趟、辛苦一些罷了。
陳紅一家人的生活目前還在繼續,隨着時間的推移與小兩口的不斷努力,他們的日子正在逐步變好。
而陳佳林當年無心之下做出的一個善舉也終於為自己的晚年生活贏得了一份最穩靠的保障。
陳紅與陳佳林雖然不是親生父女,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卻是很多人所不及的。
父親全心全意地為女兒付出,女兒長大以後也可以為了父親的生活傾盡一切。
他們的故事雖然看上去無比平凡,卻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這背後所蘊含著的「孝道文化」更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認真學習的。
「孝道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無論這片土地上的朝代和故事如何發展更替。有一個道理卻是舉世公認的:
一個人只有孝順父母,懂得感恩他人才具備交往的基礎與條件。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太過自私自利,那麼他必將遭到全社會的唾棄和鄙視。
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是事業成功的基礎。
一件小小的「善舉」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只有顧好了自己的「小家」,才能夠持續為「大家」服務和奉獻。
如果我們大家能夠對父母多一分耐心和照顧,少幾句抱怨與爭吵,我們就一定能在未來的生活中發現許多樂趣。
編輯:濁酒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