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都屬於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2022年11月02日13:08:52 情感 1504

我的一生都屬於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 天天要聞


【匿名】

看了這個題目,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便是這人類歷史上最感人肺腑的一封匿名信。薄薄的二十頁紙,寫就了一個女人凄婉的一生——童年、情動、生育、死別。茨威格依託這封信用短短三萬字的小說,描繪了世間女子最極致的暗戀。

她說:「哪怕我死了,躺在墳墓里。如果你叫我的名字,我就會立即獲得一種力量,站起身來,跟着你走。」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啊?!

可惜這個女孩從13歲時對男主一眼萬年,到18歲時和他春風三度,懷孕生子,之後兩度被拋棄,一直到26歲時母子雙亡,臨終前凄風苦雨寫下了這封令人絕望的匿名信,而這個負心的男人既想不起來她是誰,也從不知道她的名字。

她說:「我沒有給你留下一張照片,沒有給你留下一個印記,就象你也什麼都沒給我留下一樣;今後你將永遠也認不出我,永遠也認不出我。」

因為所謂名,乃是束縛,是這世上最短的咒(夢枕貘《陰陽師》)。當面前的人將名字輕輕訴說,這便會刻印在你的心靈之中。

陌生女人從第一次相識便深知男人放蕩不羈的天性,因此在這場長達十三年的單戀中從未表白,既沒有告訴他自己的名字,擔心給他帶來哪怕一絲的負累與困惑;也沒有一張照片流傳,深怕會導致他可能的痛苦懷念與深深自責。

【東方】

有很多人刻薄地譏諷這是一場偏執狂和臉盲症之間的鬧劇,聲稱陌生女子埋葬自我的感情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這麼說的人恐怕是對人類的情感缺乏深刻的認識。

在我看來,恰恰相反,這是世間少有的極致燃燒的愛情,是基於理解的一次竭盡全力的綻放,純粹而高貴,因此百年來(本書1922年出版)讓無數人共情和落淚。

「終於是死亡的結局,但由於不死的愛情,你的肉體雖然消滅,你的靈魂卻匯入永恆。

——《呼嘯山莊》」

正因為這份絕戀,陌生女人並沒有因為她的寂寂無名而被世界遺忘,相反,她孤燈冥火的冷傲一生最終在「作家」的妙筆下化為了書籍,伴隨着她心愛的男人永垂不朽。

所以你也許會很驚訝,為什麼我們明知「女人傻男人渣」,卻還是被這樣的愛情所打動,為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而無法自拔,將它奉為豆瓣書榜前100的經典。你也許更不知道,在上世紀30年代,它曾經是語言版本最多的德語暢銷書。

茨威格和同齡的卡夫卡都是猶太天才,也都生活在奧匈帝國支離破碎的落日餘暉之中,然而他的華美文風,卻被認為是浪漫主義的殘餘,與卡夫卡那現代主義的荒謬反諷恰好相反。因此在戰後,並不受到偏重英法文學傳統的歐美知識精英的青睞。並且由於二戰離開了故鄉,永恆地自我放逐,甚至失去了奧地利的護照,因此在他的母國也從未有得到他應有的讚譽。

有趣的是,他的作品在中國卻受到了極大的喜愛——比如這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僅僅在豆瓣上便有12萬的書評,熱度基本達到了前十作品的地位。

我想,這是因為書中女子那極為克制而隱忍的情感,那如泣如訴,悲戚婉轉的細膩心事,在亞洲觀眾心中引發了通感,正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那般幽微,從而使得這個改編自作者現實生活的維也納故事,具有一種奇異而含蓄的東方美。

書中女子拋棄了伯爵夫人的身份和地位,情願以妓女的形象和愛人一夜纏綿,其中的瘋狂與非理性讓我想起「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而她本質上卻又是傳統的,她的靈魂從沒有屬於過任何一個別的人,她對愛情的堅貞不移,正是我們常說的「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她的愛,是十三歲時在人群中多看了他一眼,從此再也沒能忘掉他的容顏,是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她為愛所做的每一步都像是飲鴆止渴,最終情深不壽。

她的愛極致得不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可她面對愛情的細節卻又真實到了極致,導致許多人身上都有她的影子,眉眼裡曾有過她的模樣,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

比如同樣年幼的小郭襄,在驚鴻一瞥後,窮極一生也無法將把那人的音容笑貌從心中磨洗。

比如守望河畔的蓋茨比,揮霍金錢光陰、深情錯付,直到生命盡頭,換來的也只是黛西的漠然一笑。

我既能從古往今來的怨婦詩和思婦詩中看到她的身影,也能在《我的一個道姑朋友》這樣的流行歌中聽到她的哀戚——我有情絲萬縷,卻不敵你薄情為刃......

這些人,都是愛而不得,而這種境遇,卻暗合著東方文化中的悲劇審美——所謂「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無關風與月」。

【虐戀】

這本書中的陌生女子呈現出了卑微的愛情里,最純粹而最剛烈的形式,雖然矛盾,儘管病態,卻被茨威格用精巧的情節展開和細膩的心理獨白鋪墊地合情合理——

男人飄忽如風,從不拒絕任何美麗的女子,而每一次都和第一次一樣,優雅體貼而溫柔輕快,他在四十一歲時依然有着孩子氣的天真溫柔和少年人的殘忍健忘。可她愛的就是這樣殘忍的他:「感情熾烈,生性健忘,一見傾心,愛不忠誠。」

他越是殘忍,越是加重了她的愛,這種愛近乎自虐,而行刑者卻是她自己,為什麼這樣的虐戀讓人心動不已,讓人難以忘懷?

因為苦刑自有苦刑的甜蜜,這種犧牲性的悲劇,屬於美學的範疇:指具有正麵價值的人物和事物在社會歷史的必然性衝突中。遭到侵害式的毀滅,使人產生強烈的痛苦,同時又被其崇高精神所感動,從而因情感的急劇震蕩而體驗到由痛感轉化為快感的特殊形態的美感。

席勒說:「人在幸福中可能表現為偉大的,僅僅在不幸中才表現為崇高的。」這便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讓人心生肅穆的原因。

同樣,身陷愛戀的女孩子們都很像《小王子》里的夜鶯。她們希冀見證真愛在自己身邊降臨——夜鶯用胸膛抵住花刺,在月色中徹夜歌唱,帶血的玫瑰最終在她冷卻的屍體邊盛放,然而這樣的一朵玫瑰轉眼便被拋入了陰溝,這樣的愛讓人敬佩無比而又讓人心碎!

為了體驗這種極致而崇高的愛情,女人的天性中往往都有一種傾向:自我感動,並把悲哀化作永恆。

「士之耽兮,猶可(說)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說)脫也!」詩經就已經明明白白告訴我們,女人耽於愛中,將是多麼地難以自拔。

當然,現實生活中的愛情破碎,畢竟會帶來實質性的傷害,而有時這種代價是無法承受的,因此作為奇特的情感動物,女性發展出了極強的共情力和想像力,她們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

在這本書中,敏感細膩的茨威格則為期待着歇斯底里,暢快淋漓愛一次的女性們設定了一個極致的修羅場——他筆下的女人只為愛情而活,她的愛情叫做一個人的愛情。

陌生女人對愛的執着追求將其一生都捲入這個無限的死亡漩渦之中,她渴求地愈切,接近死亡的步伐愈快,最後用絕筆信告訴了我們——當你用生命中的一切,孤注一擲地去愛一個人,會活成什麼樣子。

然而她的死並不醜陋,反而充滿了高貴,因為作為一個極端驕傲且浪漫的女人,她絕不容許自己被施捨被憐憫——與其讓男人低身俯就,還不如自己去死。

她的匿名,正應了那句話:「我愛你,與你無關」。

她燃盡了自己,照亮了愛情,也幫助世間萬千女子投影下自己的愛戀和眼淚。

【暗戀】

我一直認為茨威格最值得尊敬的,是他為傳記文學開創了一條新路,至今無人可及。然而這本書卻跨越時間寫出了無數女性曾經的靈魂,刻畫了最極致的暗戀,讓她們認他為書中知己,婦女之友——正所謂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

他能把「我並不好」這幾個字寫得開出花來,也能把「我愛你卻不求回報」鋪開十幾頁,他精巧的心理分析和故事展開,高超的人物設定和細膩的情感抒寫,讓男女主間這個本來如此離奇的故事得到了妥善的安放。

讓我們看看那些錘扣人心的描寫,你幾乎無法想像,這出自於一個中年男人之手。

她親吻他摸過的門把手,從貓眼偷窺男人的生活,收藏他吸過的煙尾——那些純粹的心動和痴迷,無數少女在那個年紀也都曾經歷過。

她知道他全部的缺點,卻由於他光芒四射的魅力,也變得無比可愛——愛他,就要愛他的全部。

越不了解,越得不到,便會越去想念與美化他,這便是身為女性的特長。他成為了她灰暗而渺茫的人生中的太陽,她不停地抬頭仰望,讓他幻化成了孤獨時的慰藉者,化作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而完完全全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她對他的愛,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對於男人的兩面性,女孩早在13歲時就已經無比了解,她買了他所有的書,能背下他所有的詩句——「我知道你習慣了女人說愛你. 但我確信沒有人像我一樣如此盲目, 如此卑微又忠貞地愛着你。」

她因為愛,低到了塵埃里,開出了一朵花:「因為沒有什麼能比得上一個孩子不被人察覺的愛情, 它充滿了絕望和卑微, 卻又持久, 飽含激情。」

因為見不到他,她便用一生中的每一分鐘都丈量着思念的綿長。

她感恩男人在青春期為她帶來了生的希望,為了與他重逢,她讀書打工,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她將理想嫁接在男人的身上,刻意維持着一定的距離,而命運中的幾次無奈分離,更讓這份愛隨着時間,變得更為濃烈醇厚。

這本書中,最讓我心動的是這樣的描寫:

「我的心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動;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象你口袋裡裝了懷錶,你對它繃緊的發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條在暗中為你耐心地數着你的鐘點,計算着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着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直到老管家約翰一眼就認出了她的淚水,將劇情推向了高潮,之後她的生活充滿了絕望,因為她的愛情與他無關——

「命運註定,我的一生就站在你緊閉的生活前面等着。」

這無疑是對絕望的單戀最為透徹以及令人心痛的描摹。

終於,十三年的修羅場讓她明白了,她愛的不光是他,更是追求愛情時那個奮不顧身的自己,是愛情本身。如果她去男主面前表白,就會破壞這種距離感和隔絕美——對自己的愛讓我靠近你,對你的愛讓我不打擾你。

所以說不要在十幾歲的年紀遇見太驚艷的人,他會讓你這輩子難以忘懷, 讓你羈絆一生——少女要麼不愛,如果愛,就會愛得驚天動地——

「只有孤獨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熱情聚集起來。我毫無閱歷,毫無準備,我一頭栽進我的命運,就像跌進一個深淵。」

正值青春期的人,身心未及成熟,容易衝動,難以自控,遇上愛慕的人,極易飛蛾撲火,奮不顧身。然而我又不知是否該勸阻這樣的年輕人,因為失去了這般年少衝動,可能終此一生再無緣經歷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

故事的結局非常唏噓:

「他全身悚然一驚:他彷彿覺得,有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打開了,陰冷的穿堂風從另一個世界吹進了他寂靜的房間。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一時間百感千愁湧上心頭,他隱約記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她身形飄浮,充滿激情,猶如遠方傳來的音樂。 」

有很多女性認為,在這場感情里,陌生女人沒有輸,而是徹徹底底地贏了。因為男人雖然有過無數個女人,但他早已失去了愛的能力,也不記得其中任何一個。但是陌生女人用這封絕筆信,讓這個男人這輩子都不會再忘記她,他走腎的上半輩子欠的情必將要下半輩子走心來還。

我卻覺得這大概是女性讀者們美好的幻想和一廂情願——

這個故事是根據茨威格真實的生活體驗改寫的,他確確實實收到過類似的匿名信。而且正像他的小說集中眾多男主人公們有着享受快樂,愛慕虛榮的共性一樣,這些男人渴求肉慾和露水情緣,有着完美的獵手心態。在歐洲生活多年,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即便是百年後的今天,歐洲的中產階級男性,依然有相當的數量人非常「茨威格」,所以更現實的結局大概會是這樣——

男人只是長嘆一聲,撿拾起塵封往事中那些積灰的記憶,那個無形的女人充滿壓抑情感的悲劇故事,終究也只是他生命中短暫的小小漣漪。

殉道

即使結局唏噓,為什麼這部作品能如此長久地被人喜愛?

我覺得除了對暗戀的描寫是技巧上的極致成功外,最根本的,還是茨威格通過對人性的把握,塑造了女主那種註定絕望而高貴的愛情,這是文學史上所罕見的。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女主人公追求純粹而完美的愛情,她單純想要男主因為愛而和她在一起,而不是責任、憐憫或同情。正是她這種高貴而痛苦的心靈,讓這份愛情變得完美動人。

花如此厚重的筆墨去描繪一個女人充滿殉道感,近乎病態的深情,讓有些學者提出觀點,認為茨威格希望用信守崇高道德精神的人物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殘酷。因為這場愛情悲劇以其精神力量而動人,本質上便來自於女孩兒靈魂深處最純粹的,被謂之永恆的愛情信念。她這短促、不甚美好的一生,卻完成了我們多數人所無法完成的使命——愛一個人。

而這樣極度理想主義、極度精神潔癖、殉道式的對理想和對愛情的追求,漸漸被世界所淡忘了吧——女人殉了愛情,烈士殉了革命,學者殉了科學——當一份感情可以深重到超越一切的時候,無論傾注給什麼樣的人或事,都可以上升為無可撼動的信仰,支持着人義無反顧地前行。

因此《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實並不僅僅是簡簡單單描繪了一份極致的愛情,它也是關於信仰、救贖和殉道的故事。

茨威格本人也是用自盡來終結了他理想化的一生。

他的後半生,大國崩坍,奧匈解體。此後便是紛亂的人心,風起雲湧的時代,藝術之都維也納不復優雅,歐洲大陸戰火紛飛納粹橫行,他最終丟失了自己的母國和自己的根,踏上了永不回程的流放之旅。

「彷彿每一次呼吸,都要對一個陌生民族感恩戴德似的,因為自己呼吸了他們的空氣」——《昨日的世界》。

可他對舊世界的柔情,欲說還休,直到以命相寄。漸漸的,他的心中,再也沒有了那樣的光,那樣的人,和那樣的愛情,他便和陌生女人一樣,將自己殉了。


而今的我們,笑貧不笑娼,人云亦云地懶于思考,不求甚解而追逐功利。人人都自以為看透了世間萬象,抄起鍵盤自以為是地對英雄進行肆意解構,對信仰進行歪曲和嘲笑。

僅就愛情而言,到處都是無良的相親節目,散播焦慮的公眾號,婚姻逐漸淪為提升經濟和跨越階級的手段,為了滿足自身無底的慾望,屈從俗世,甚至連志同道合與否都無從判斷,就急於與一個陌生人去組建家庭。

人們早已忘卻了愛情本來應有的面貌,忘記了最初那些值得心動的初戀和暗戀,甚至當看到一個外國的陌生女人百年前的無私與忠貞,都不忘當做一個神經病去肆意嘲諷。

殊不知當我們解構了愛情,拋棄了信仰,縱然表象生活鮮花似錦,卻也失去了它的底層根基,碌碌奔忙之後,滿懷空虛,坐在歲月盡頭的蒼白光影中,竟無法為自己的一生寫下一封值得銘刻的書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中年夫妻之間,邁不過這3道坎兒,遲早會離婚 - 天天要聞

中年夫妻之間,邁不過這3道坎兒,遲早會離婚

文 | 十八言原創·抄襲必究(本文是風停夜泊原創手稿,如有搬運、洗稿、未經授權轉載者,一律會追究法律侵權責任)人這一輩子,就是在闖關!關關難過,關關過!人一旦走進了婚姻,就是開啟了新的闖關模式。從前闖關一人能決定90%甚至以上的結果,剩下的
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不言苦不訴苦,是成年人共有的默契 - 天天要聞

一個人的獨居生活,不言苦不訴苦,是成年人共有的默契

半月懸掛在夜空,絲絲朵朵的雲圍繞,雷聲滾滾帶着閃電,悶熱得不行,沒有一絲風,就是不見雨落下。真正的夏日到來了,白天太陽毒辣地不敢出門,動一下就是一身的汗。沒有好命可以夏天吹着空調啥也不用干,如今人到中年依然孤身一人。種菜賣過生活,可謂算是人
斷聯多久不用等?男人不同階段的心理剖析 - 天天要聞

斷聯多久不用等?男人不同階段的心理剖析

大家好!我是楠芝。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承蒙抬愛,點贊共勉。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心靈花園楠芝一旦斷聯了,你想要知道男人什麼樣的心理?那麼你就要從男人的角度去剖析男人的心理。
不同年齡段女生的追求攻略,學會追女生很容易 - 天天要聞

不同年齡段女生的追求攻略,學會追女生很容易

一、18歲以下:校園純愛階段特點:生活重心:上課、考試、社團活動心理狀態:對戀愛充滿幻想,容易被偶像劇情節打動雷區預警:家長老師盯得緊,早戀容易被"圍剿"怎麼追:製造自然交集:每天早晨"剛好"路過她班級送瓶AD鈣奶善用學生特權:幫她整理數學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 天天要聞

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3個原因」很現實

現在,在生活當中,若家裡老人生病住院,許多家庭都會面臨一些狀況,這件事情處理得好壞,對老人的恢復以及家庭氛圍,都有影響。人生在世,有些事情知曉應當如何做,便能減少不少麻煩,家中老人生病住院,盡量不要告訴外人,此事需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