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生活不能自理並非無計可施,相關老人的想法或者做法,通過行之有效的借鑒將會掃除認知的盲點,在茅塞頓開的基礎上豁然開朗。
A女士,71歲,我會提前做好精神方面的準備以及物質方面的準備,兩手準備就會加大有備無患的概率,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我生活不能自理以後,無論兒女前來伺候,還是僱傭靠譜的保姆,都離不開錢,除了我在精神方面要堅強以外,應該有的存款一分都不能少。
我做好精神方面的準備,即使我失去自理能力,我的心理照樣會健全。倘若兒女用任勞任怨伺候的實際行動體現出孝順,我提前預備的存款就能夠讓兒女少出錢,最起碼減輕了兒女經濟方面的負擔,同時我會用配合兒女的方式,讓兒女儘可能少出力。當然我不會盲目樂觀,如若我的兒女不足夠孝順,或者一點都不孝順,存款將會成為我的退路,僱傭靠譜的保姆就是我沒有出路的出路。
B先生,75歲,自從我的生活不能自理以後,我一直選擇居家養老,不幸中的萬幸就是我的老伴還能夠料理我的飲食起居。比起兒女伺候更加貼心,比起保姆照顧更加方便,我跟我的老伴是患難見真情,哪好都不如家好,誰好都不如老伴好。
我不止一次囑咐我的老伴,一定要保重身體,不要像我一樣失去自理能力。如果我在有生之年沒能恢復自理能力,或者走在老伴前面,萬一老伴也像我一樣失去自理能力,將有可能比我承受更多的痛苦,無論是生活的質量還是生命的尊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
C女士,78歲,失去自理能力雖然給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但是我會儘可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我經常安慰自己,即使我失去了自理能力,我也擁有清醒的意識,為此我會盡量延長清醒的意識,爭取延續到我壽終正寢的時候。
擁有清醒的意識,我就可以調用現有的資源為己所用,無論是我的存款,還是我的房產,我都能夠隨心所欲地安排。重中之重我不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出現刁難兒女的情形,在清醒意識的支配下,我能恢復自理能力就儘快恢復自理能力,如若一時半會兒無法恢復自理能力,我照樣會想方設法讓失去自理能力的危害最小化,其實為在乎自己的人少添亂就是多做了貢獻。
結語:未雨綢繆就是在居安思危,憂患意識既能夠有助於排憂解難,又有助於轉危為安,在避免出現措手不及的同時,還能夠規避心慌意亂。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