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
父母的愛,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
人生一輩子,作為父母,總想給予子女最好的生活。為了子女,父母傾盡了一生的精力與時間,只為他們能茁壯成長,成年之後能有一番作為。
維斯冠曾說:「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
隨着子女的成長,父母傾注的心血越來越多,直到他們老去。
父母渴望子女能有出息,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能靠自己,有更好的生活。同時,也希望在自己老去之後,能得到子女的照顧。
但是,許多父母,老了之後才發現,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原來是漸行漸遠的過程。
曾經以為,老了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被子女用心照顧、陪伴。可是,成家後的子女,精力也有限,他們會被生活各種各樣的事與矛盾,糾纏着。對於父母,常常沒有心思照顧。
一位六十歲的大媽,生了六個兒女,在病倒之後,看清了與兒子、女兒之間的情分有多麼淺薄。
02、兒女多了,養老時互相推諉責任
李姨今年六十歲,一輩子生了六個兒女。
年輕的時候,為了養活六個女兒,她用三輪車在風雨里買過菜;開過早餐店,每天三四點起床,做早餐;做過保姆,開過的士,甚至曾經還像個男人一樣,開車給別人送貨……
李姨的一輩子,都在為了兒女活着。因為,在她四十歲時,丈夫就患病過世了。當時,許多媒人想給李姨介紹個對象,這樣養育六個兒女會容易一點。
可是,李姨覺得,自己有六個兒女,一是覺得自己這麼多孩子,不想拖累別人;二是,兒女還太小,她怕二婚如果經營不好,會給他們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就這樣,李姨一個人又是當爹又是當媽,辛辛苦苦將六個女兒拉扯大了。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裏,李姨還堅持送他們上學,甚至還培養出了兩個研究生。
本以為,老了,可以享福。誰知,在六十歲時,李姨病倒了。躺在醫院的日子裏,她的幾個兒女,常常為了誰照顧她,而吵架。
有的說,要上班,請不了假;有的說,家裡三個孩子,顧不上媽;還有的說,生意不能耽誤,耽誤一天就是幾千塊錢的收入……
李姨病倒後,才看清,原來兒女多了,養老時互相推諉責任,這讓她活得像一個包袱與累贅,令她很心寒。
03、為兒女傾盡所有,是我做過最錯誤的決定
李姨在病倒的那段時間,常常會想:如果,我手裡有錢,我也不用靠幾個兒女。兒女們還為了李姨的醫藥費,在醫院大吵了一架。
儘管,李姨沒說什麼,但是,她的心裏終於還是想透了一個道理:真的不該為了兒女,花光自己全部的積蓄。
原本,李姨是二十幾萬存款的,但是,女兒說做生意要錢,她就拿了五萬給他;兒子說要置房,又拿了幾萬給他……就這樣,所有的錢都花在了兒女的身上。
看清兒女與自己的情誼,原來那麼淺薄,她感嘆:為兒女傾盡所有,是我做過最錯誤的決定。
李姨出院後,跟兒女們提了一句:媽,老了,你們要是手裡寬裕了,把我借給你們的錢,還給我。我也要生活……
李姨的身體康復後,她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開了一家小店。儘管李姨已經六十歲了,但是她還是不想活成兒女們的負擔。
她想多賺點錢,在以後的日子裏,給自己多一點保障。人啊,一輩子,還是要多為自己考慮考慮。這是李姨在晚年,活透的感悟。
04、總結
梁實秋在《槐園夢憶》中曾說:「父母的愛是天生的,是自然的,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是無條件的施與而不望報。父母子女之間的這一筆賬是無從算起的。」
在這世間活着,不要高估了與任何人的關係。即便,與子女之間,也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
人生路上,養育子女是一種責任。但是,子女成年之後,他們就該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了。作為父母,學會放手,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人這輩子,終究是要靠自己。哪怕,在晚年,也需要學會靠自己。保持自我獨立與自理的能力,能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
在晚年,不管有多愛子女,學會為自己積攢一些積蓄,同時,將自己晚年的生活經營得豐富一些。
與子女之間產生磨合與衝突時,不要太傷心,學會釋懷。
用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喜歡的生活環境,讓自己在晚年過得舒適、舒服一點。
人老了,與自己和解,開心活着,就是自己給自己的福氣。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註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