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里寫道:「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過錯。你朝着東邊看日出,朝西的人卻看到了陰影;你喜歡的臭豆腐,是別人厭惡的東西。
你在順風而行的時候,對面的人在逆風前行。如果你不懂得換位思考,那麼你就犯了「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錯誤。
作家蘇芩曾說過:「人生其實很簡單,不給自己添亂,生活就一點都不亂。無論什麼境遇,心情都不能亂套。
我們終究要明白:討厭一個人,是這世上最貴的消費,因為我們付出的是自己的心力。面對冷言惡語,別放在心上,要知道,自己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在世,讓自己贏在和氣,別敗給脾氣,當我們打開格局,眼界也會提升,心中就有了氣量,對待事態萬物的心境也會更加平和。和無關緊要的人糾纏,折磨的是自己,不要逞一時之氣,讓自己落進「情緒」的圈套。
一個成熟的人,往往都掌握了「不爭、不理、不怒」的良方。願你修得一顆平和的心,在喧囂嘈雜的人生中,心寬眼寬,堅守平靜,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然而《菜根譚》中卻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生活的困境,往往在於利益比較,情緒的衝突。許多時候,選擇認慫退讓,事情反而能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那些懂得藏鋒守拙,在自己的底線內退讓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強者後退,只因自己無所畏懼;智者放下,只因自己格局遠大;慧者淡然,只為自己生活淡然。
莎士比亞曾說:「智慧是命運的一部分,一個人所遭遇的外界環境是會影響他的頭腦的。漫漫人生路中,那些形影不離的朋友,其實就是為你指引航線的舵手。
在朝夕相處的日子裏,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塑造你的志趣、品德,參與你的成長和發展。選擇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進而決定了自己的命運走向。擦亮眼睛,辨清是非黑白,才不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推進深淵。
人生苦短,我們不必執着於對錯之間,是非之法,保持謙虛內斂,從心所欲,如此方能笑到最後。願你我遇事放平心態,不爭不搶,順其自然,餘生不悔,舊路不歸。
人生一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跋序獨行,即便身邊有愛人陪伴,有親人相依,有友人相隨,但是總感覺彼此的世界隔着一層薄薄的紗,你看不透別人,也無人看清你自己。
有一種累,累在心上,因為沒人懂,所以不得不故作堅強,如果累到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找個安靜的角落,一個人靜靜地獃著,沉默着,給自己一個擁抱,給自己一點鼓勵,與自己的心,默默的對話。
其實,這個社會從來都是很現實的,很多人只在乎你賺了多少財富,卻從來無人心疼你受了多少苦;行走在喧囂熱鬧的街頭,到處人流涌動,處處是擦肩的過客,卻沒有誰願意為你停下匆忙的腳步。
那些苦,無人可訴說;那些痛,難言亦難停!無數心事,被掩埋在幽暗的心底,渡不過自己的心河,上不得前方的彼岸,只能一個人默默吞下所有的情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少言寡語,沉默了;不知道從哪一刻起,我們能淡然一笑,釋然了,做人,越是沒人疼的時候,越是要堅強;越是感覺到累。
越要撐住,學會自己做自己的依靠。有一種委屈,叫沒人懂。人生的苦,說不清,道不明,無人懂得委屈,只能自己藏着,忍着。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時候,臉面上掛着笑容,心裏面卻藏着悲傷;嘴巴里說著不痛,轉過身卻淚流滿面,那種委屈,沒人懂,當所有委屈聚集的時候,只能一個人細數悲傷的絕望,沒人理解,就連無邊的黑夜都不敢哭泣。
有多少次,心裏默默流淚,想跟一個人,說說心裏話,訴說心中的委屈,翻遍微信,卻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一句話,原以為自己的朋友很多,可是最後才發現。
不過都是漸行漸遠的過客,交淺言深,身邊的朋友無數,知心的還真沒有。其實,誰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有些,能與別人分享,有些,卻只能獨自品味。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感同身受,總有些委屈,沒人能懂,誰都不喜歡受委屈,但誰都無法避免受委屈,有些委屈註定無人能懂,受了就受了,不必非要讓別人懂得,能讓我們從委屈中走出來的,只有我們自己,也只有我們自己,才最懂得自己,心結自己解。
生命中,有人懂,真的很好!有一種幸福,叫有人懂。塵世間,一杯熱茶,暖的是身;一句懂得,暖的是心;最真的擁有,是我在;最美的感情,是我懂,我們一生中所尋求的,不外乎就是有人在乎,有人懂你,眼中有笑,心中有暖。
懂你的人,會懂你的內心,懂你的世界,當你傷心難過的時候,懂你的人,會陪伴你左右,即使沒有太多的話語,但是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當你欲言又止時,他能看穿你的失落,會心疼你的艱難,體諒你的心酸,懂你的付出。
這份懂得,是心與心的默契感知,那份感動足夠驅散你心中的疲憊,溫暖你的人生,幫你把苦惱釋放一下,用心傾聽你的心裏話,做你可以暢所欲言的伴,讓你的精神舒緩;給你一份不離不棄的情,讓你的心靈靠岸。
人生路上,有時候真的很孤獨,如果有一個人能夠懂你,為你擔憂,給你安慰,便要知足。一生中最大的幸福,莫過於,風雨中有人為你撐傘,苦難時有人給你伸手,有人懂,就是欣慰;有人疼,就要滿足。
很喜歡余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的一段話: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人間無處不清歡。
真正清醒的人,不再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無需再從人群里汲取滿足感。他們懂得把自己安頓好,目之所及一切的風景對於他們來說,都可把玩,都可飽覽。
生命如日月,用自己的光和熱,感應着世界裏的一花一草。人生如風雨,用自己的心情和姿態,呼應着生活里的起起伏伏。
走過的歲月,留存在記憶里,它以唯美的方式,成為生命經歷的底色。未來的自己,美好在心情里,並以健康的心態,化為陽光生活的每一天。用心寫給歲月,感召生命的霓虹華彩;用情寫給自己,感懷人生的真切體驗。
面對歲月,我們無愧於當初的選擇。每個人都活在特定的時代里,我們無法選擇時代,就像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一樣。無論哪個時代,都有時代背景下的生活景象。
生活是個人的,我們幸運有自己的生活選擇。選擇是生命中唯一體現自尊、自由、自主的權力,誰都不能代替我們。
生活猶如四季的景象,誰的生活中都會有風雨和陽光。日居月諸,珠流璧轉。回首歲月,我們當之無愧。
面對歲月,我們不抱怨曾經的辛苦。我們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雖有風雨,卻依然堅強;雖有艱難,卻願意奮進。
那些風雨,有時成為父母抱怨我們的理由,有時也成為堅強我們意志的決心。我們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理想里,永遠相信「有努力就有希望」的真理。
歲月像一葉小舟,載着我們一路走到今天。如今的幸福生活,遠離了曾經的天空,淡化了曾經的辛苦。想到當年吃過的苦頭,儼然都成了現在津津有味的談資。
面對歲月,我們感動於當下的安靜。人老一年,稻老一夜。我們不知不覺地走進了晚霞的行列。年輕時愛熱鬧、趕時髦,不怕熬夜,不怕苦幹,加班加點,精神十足。現在退休了,人也變得安靜了。
安靜的意義在於,安於自己的生活,不給別人添麻煩;靜是不叨擾、不攀緣,過着自己作息規律的生活。
年老的歲月里,讓我們安然於生活的晚景,不奔不忙,只為身體健康;不爭不搶,只為心情開朗。生活告訴我們,變化是常態,心態影響生活。
面對昨天的自己,我們懂得了得失的真諦。人的一生,生活在不停地付出與收穫之間;人的一生,也是不斷地了解自己,認識生命的一個過程;人的一生,更是生活在得與失的矛盾之中。
為了得到名利,得到生活的安樂,我們曾經耗費了精心和心力,有時為了個人的進步或孩子的成長忽略了應有的孝道。
到了年老時,靜下心來,回望走過的道路,不禁會有所醒悟,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得失的權衡,哪能一概而論呢?
面對當下的自己,我們明白了是非的義理。《六祖壇經》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就不會見到世間的過失;如果只見到他人的過失,那麼,只能說明自己思維的偏差和錯誤。
惠能大師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待事物的觀點,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人生哲學裏。真理不用爭論,真理之外的事物又沒有標準。安放好自己的心,遠離是非的爭論,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愛護。
面對明天的自己,我們釋懷了煩惱的源頭。昨天的生活狀態,是今天身心的因;今天的身心狀態,是明天生活的果。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因果中。
因果告訴我們,每一個煩惱都有它的源頭,每一個幸福都有它的原因。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過後,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
只要不管閑事,心情就會自在朗然;只要不討便宜,就不會上當受騙;只要善良有度,不求回報,就不會氣憤後悔。只要切斷了煩惱的源頭,我們的心情就會越來越好。
歲月,是生命給予我們感知人生歷程的記錄;自己,是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反思生活的另一個我。生活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有顆美好的心;人生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我們懂得了對生命的愛惜,還有對親人和朋友的牽掛。
自古以來,凡是才華出眾、能力超強的人,比常人經受的磨難多,甚至壽命也不會太長。因為擁有任何高於平常的東西,都是造物主特賜的恩典,需要特別謙卑的心來承載。
如果一個人被賜予了超越常人的恩典,他卻不懂得謙卑低調,不知道感恩叩謝,並且把這恩典當作自己的本事,他便由獲恩者變成了忘恩負義者。
紅塵萬丈,不過是一場緣起緣滅;情深幾許,不過是一場緣濃緣淡。一場相遇,便是一場花開的絢爛;一場離殤,便是一場花落的荒涼。
一念花開,情深意長;一念花落,指尖微涼。我想要的日子,有花有茶,有詩有酒,有你有夢,故人不散,紅塵不晚,歲月無恙,河山可期!
古人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專註於自己的事情,不大肆張揚,不愛出風頭,把心思都用在打磨自己上,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道理很簡單,一棵小苗要長成一棵大樹,必須先把根紮下去,然後慢慢地向上長,這樣才能經得住風雨的考驗,才能茁壯成長。如果沒有很深的根系,長得越高越危險。
看一個人的信仰,就看他對人的態度是謙卑,還是驕傲。如果是前者,說明他的心中有敬畏,如果是後者,說明他的信仰只停留在表面上。
前者深知一切來自造物主,一切最終要歸於主,所以他從來不會恃才傲物,不會口若懸河,不會盛氣凌人,不會目中無人。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他把自己看得很低,低到塵埃里。
當一個人彎下腰的時候,他的脊樑是向上的,這是承載恩典的姿態,也說明他在走上坡路。當一個人按時履行五番時,就表明他已經做好了迎接造物主的恩典的準備。
他是真正的謙卑者,他一定會受到主的默助。仁慈主說:「信仰並行善,以及對他們的主謙恭的人們,都是樂園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
一個人一輩子德行的修養,包括了方方面面,可以說永無止境,在不斷的完善中。其中尤為重要且尤其容易被人忽視的,就是一個人的口德修養。
說話不需要實實在在的付出,也不需要拿到什麼輝煌的成果,人口一張,想說就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全憑自己的習慣,全有當時的境遇、與當時的心情和心態來決定。在不經意間就無端地造下了很多罪業。可以說,一個能夠真正管好自己的「嘴」的人,都贏到了最後,笑到了最後。
不要輕易地評價他人的好壞,因為那都是別人的事,他們並沒有影響你吃飯。每個人都有自己說話做事的本能,也權利也有義務,對方怎麼說,怎麼做,是他自己的知見,習慣,素養所決定的。
如果你看不慣,看不懂,那就最好不要看。因為別人這樣做的目的,你未必完全知道,你所看到的也許只是一種表相。如果妄加評論,很可能給他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不要隨意評價別人的德行,因為你也不見得比他更高尚。如果看見了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用所謂的「道德標準」去評判他,認為其沒有素質,沒有修養,德行敗壞等,這也大可不必。
因為人家不見得就是故意而為,可能是無心的舉動,又或者還不明白這樣的規矩和道理。你可以進行善意的提醒,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直接蔑視,甚至破口指責大罵,都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該更多地反省自己,我們自己又做得如何呢?
不要指點別人的家庭,因為這和你沒有任何關係。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一個家庭中的瑣事是非常多的,其中的矛盾糾葛,是是非非,也沒有一個定論。因為家庭是講愛的,有特殊的情感的,不能嚴格地用所謂的「理論」去照搬。
別人的家庭過得如何,他們自己會去處理,會慢慢的消化,慢慢的融合,作為外人而言,最好還是不要隨意的插手干預。回想下自己的家庭關係又處理得如何呢?
不要評價他人的學問,因為學無止境,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學問。所謂的「學問」,並不是你讀了多少書,懂得了多少道理,就有多少學問。而是你真正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並實際產生了良好效果的有多少。
如果你讀了很多書,學歷很高,但其實做得卻一點也不好,還不如一個大字不識,一天書都沒念過的普通人,那麼這樣的學問就是假學問,不值得他人的羨慕。
無論別人的「學問」如何,那都是各自修為和實際運用的結果,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們還是多關注下自己的成長最好。
平和看似簡簡單單,實則極不容易。平和,既是一個人內在豐富的一種外化表現,也是人生路上最好的修養。
人生就像大海,時而波濤洶湧,時而風平浪靜,總是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之中。而真正的強者,遇風浪能從容面對、臨危不懼;遇寧靜能安享美好、不懼孤獨。
情緒,就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一個平和的人,往往擁有安然自在的內心與富足美好的心境;一個暴躁的人,往往擁有斤斤計較的心理與小人嘴臉的內心世界。所以,把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發現不一樣的美。
一個心緒平和的人,不是因為自身的軟弱與無能,而是懂得把控生活的一種態度。如果以粗暴野蠻的方式來對待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只能使問題進一擴大,對於問題的解決毫無益處,所以,遇事一定要冷靜思考、從容應對,才能朝好的方向發展。
人生路上,很多時候都是你自己一個人在走,一定要學會調節自我的情緒,因為跟別人訴說,別人不一定能理解你、安慰你,有可能還會嘲笑你。有很多事情也不適合與他人訴說,更適合埋藏於心底。
人生無常,即使內心已是百般凌亂,也要保持平和的生活態度。因為如果你總是把情緒掛在臉上,就無法突破情緒帶給你的束縛。
就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所以,生活的方式很重要。人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學會保持自我心緒的平和,人生的道路,才會越走越順。
人生,是一個需要你不斷攀爬的平台,只有我們敢於往前走,不斷地突破自己,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才能有機會在人生的大舞台上獲取成功。
有些人,因為品行不好,做事從來都是稀里糊塗的,從而失去了很多的機會。郭德綱說:一個人失去了品行,什麼都敢去做,然而社會若是失去了品行,就什麼都可能會發生。
為人處世,應該保持起碼的善良,要守住內心的底線,才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現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厲害的人。
人生的道路上,千萬別在清醒的時候糊塗,這樣才能成為真正厲害的人。努力,不裝糊塗糊弄自己,有句話說得很好,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放棄卻一定會失敗。
有些人喜歡假裝努力,比如你在上學的時候,坐在自己的房間里挑燈夜讀,別人都以為這是你在努力,實際上你看的卻是小說,卻是一些和學習無關的東西,這不是努力,而是對自己的糊弄。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沒辦法取得成功,就是因為自己糊弄自己,可是現實卻不會糊弄你,你究竟有沒有努力,現實終究會把答案寫在未來的生活中。一味地裝糊塗,很可能會讓自己墜入深淵,趕不上時代的前進步伐。
很多人習慣性地認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殊不知比你厲害的人還要努力,你有什麼資格糊弄自己呢?真正厲害的人,從來不會裝糊塗糊弄自己,尤其是在努力這件事情上。在機遇面前,努力過的人才能把握住,而那些假裝努力的人,即便機遇從身邊停留,你也抓不住。
感情,不裝糊塗糊弄別人,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或者是生意上的來往、單位里的同事等等,都不要覺得自己很聰明,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糊弄別人,大家都是成年人,誰都不傻!
與人相處,就會涉及到感情,糊弄是非常不友善的做法,但是很多人卻因為覺得自己很聰明,認為裝糊塗就可以糊弄過關,殊不知除了真正信任你的人,其他任何人你都欺騙不了。一禪小和尚曾說:世界上最傻的人,就是在感情里裝糊塗的人。
拿出你的真誠與人相處,無論任何時候都會得到真誠的回饋,讓你的人生道路可以走得更順暢,結識更多願意和你坦誠相待的人,如果你做不到,自然沒辦法贏得人心,最終也會為此付出代價。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不會偽裝自己,更不會在感情上裝糊塗,敢於直面這慘淡的人生。敢於真誠,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再把任何人當傻子一樣糊弄了,其實你糊弄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錯誤,不裝糊塗糊弄任何人,很多人犯了錯誤,第一時間就是找理由安慰自己,然後再去安慰身邊的人,然後自己也會被自己糊弄,覺得這個錯誤人人都是犯,自己完全可以不當回事。
還有些人,會迅速地把責任推給別人,好像自己一點錯也沒有犯,總想着裝糊塗敷衍過去,卻從未真正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不僅因此得罪了人,自己也沒有真正的成長,這才是一個人最糊塗的行為,看似糊弄了所有人,實際上你自己才是最傻的那一個。
承認錯誤,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因為只有敢於承認錯誤,你才能夠從中汲取到教訓,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就知道究竟該怎麼去解決了。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很好地分析自己究竟為什麼會錯,下次自然就會做得更好,與此同時也幫助到了身邊其他人。
敢於承擔,懂得放低姿態,在關鍵時刻不裝糊塗糊弄任何人,才能強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人這一生,我們需要不斷糾正自己的態度,在努力的過程中,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在犯錯的時候,唯有真正的努力,真正的感情,真正的承擔,才能成就你自己,才能活得更有格局,變得更厲害。
人品要有厚度,人格要有高度;感情要有濃度,待人要有熱度;做人要有大度,做事要有力度;人心要有溫度,相處要有氣度;交心要有暖度,形像要有風度;看人要有角度,為人要有態度。
富足的人生,在於人格和人品,飽滿的生活,在於品質和熱情。只要有好心態,就有好的人生;好心情,就有好的生活;好態度,就有好的未來。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間事,只要擁有好態度,就能享樂人間福。
與人相處一定是先有熱情,後有真誠,再有厚度,最後是敬於人品。但要真正獲得好的人品,並非易事。需要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只有懂得來之不易,才能用心去體會珍惜。
在慢慢的人生旅途中,沒有人能夠單獨走完一生,所以,想要獲得真正的人品,真的不易,那是千金難買的,是在人的漫長成長過程中,獲得的寶貴財富,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修為。
男人讓女人,讓的是情;女人讓男人,讓的是愛。生活中,在家人面前,讓一讓,家庭會更和睦;在兄弟姐妹面前讓一讓,血緣會更親密;在朋友同事之間讓一讓。
人際關係會更和諧。這些讓,讓的是一種親情禮道,讓得是一種真誠與情誼。不要把讓步看成吃虧,能讓步的人,一定是教養很好,素質很高的人。
讓,不是一種屈服,而是一種大度。讓一讓,讓你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煩惱,讓你的人生多份,看得見的美好。會讓,你才是贏家,讓了,你才是智者;讓了,才會一步一步積累起,你的人品厚度。
水的清澈, 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 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 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這也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真正體現。所有大徹大悟之人,都曾無可救藥過,心不死,則道不生,倘若窮途末路,那便勢如破竹。
當你的心開始變得能冷漠,又獨來獨往的時候,眼神愈發堅定,做事殺伐果斷,一心只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那個身披金甲的你重生了。身不苦,則福祿不厚,心不苦,則智慧不開。
你的氣質里,藏着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獨特的唯一,勇敢做自己,好好愛自己。
想翻身就兩條路:一個是干,一個是學;不會就學,有想法就干。請珍惜你腦海里,那種想要賺錢的瞬間,那是宇宙發射給你自救的信號。
生命的美好沒有界限,每一次相遇都會使這美好變得越發豐富。你經歷得越多,越能欣賞生命的美好,生命中的美好,就會變得越多。
沒有什麼是命中注定的。外在世界,都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我們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我們才是我們自己生活的主宰。我行一切行,我變一切變。
當你地位低微時,你對人謙恭,這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當你受人讚揚時,仍保持謙遜,卻是一種偉大罕有的行為。誠正大愛無敵對,信實良知有感恩,慈悲心境寬包容,喜舍無私念純真。
情感是人生的盛宴,如能有心靈的陪伴,則是最高級的共鳴與共情。雖彼此不見,卻快樂依然;雖時空守望,卻溫暖心間;雖無聲安靜,卻成為永恆。
珍惜相識,珍惜緣份,無論遙遠,還是咫尺,都會在記憶中,留下溫謦。一路相攜,一路歡歌,一路笑語,一路幸福,直至天長地久。
我們的風雨人生,確實讓人感慨萬千,雖苦不堪言,苦出邊際,但沒必要說出來。雖愛到盡頭,深入骨髓,也只能用心去體會。雖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被拋棄在,生活最底層,但我們的內心一定是最樸實無華,最純粹的人。
其實,生活就是煙火氣和遠方的升騰。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你若把生活當開心,它就養育了你;你若把生活當休閑,它就豐富了你;你若把生活當體操,它就磨鍊了你。
你若把生活當陽光,它就營養了你;你若把生活當畫筆,它就塑造了你;你若把生活當演繹,它就綻放了你。你若把生活當平台,它就成就了你。所以我們再忙,也不能忘記生活和熱愛生活。
隨着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真話有刺,實話有毒,想說的話越來越少,放在心裏的事越來越多。走過的路,可以回憶;相遇的人。
不能忘記;有緣的人,更要珍惜;願我們都健康、快樂、順心、如意。你要記得那些在大雨中,為你撐傘的人,幫你擋住外來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
人生風雨路,健康是金庫, 善良賺平安,快樂贏財富,包容藏知足,感恩添壽福,人生三件寶:幸福,快樂,身體好。
對未來的真正慷慨,就是把最卓越的努力獻給現在,珍惜當下的一切;聰明是相對的,勤奮卻是永恆的。做人,人品,一定要有厚度;人格,一定要有高度;感情,一定要有濃度。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通過一些細節是可以看清一個人的。都說,人世間的榮華比不上一個真心朋友,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會遇到很多人,時間會留下真心的人。
有的人會陪你一陣子,有的人可能會陪你一輩子,真正好的朋友從來都是那個陪你到最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秉性,遇見對的人是一種福氣,而遇到看不上你的人也是一種常態。
對於那種看不起你的人,其實沒必要理會,在這個世界上你做得再好,總有人不喜歡你,沒必要因為一個不喜歡你,看不起你的人難過。所以,我們要學會遠離那些看不起你的人,把時間留給在乎你的人。
看不起你的人,不會真心希望你好。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可能表面客套,實則內心不知道有多灰暗。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從來都是發自內心不希望你過得好的人,你過得好,他會嘲諷,會瞧不起。
人性總是這樣,你過得好,別人會妒忌,甚至會各種詆毀,通過這種方式來寬慰自己。其實這樣的人,他的眼裡從來都只有自己,根本不會在意別人。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學會去分辨,一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
那種表面裝作跟你交好,卻在你低谷的時候落井下石,在你成功的時候說是運氣,從來沒有真正看到你的努力,這樣的人趁早遠離。與人相處,要遠離那些消耗你,看不起你的人。
看不起你的人,習慣性地否定你。總有這樣一種人,不管你做什麼,他總是習慣性地否定,打擊你的自信心。這樣的人,其實從來都沒有真正了解過你,也不會真心對你。
真正的朋友,從來都是那個懂得鼓勵,安慰你,給你力量的人。看不起你的人,對你的包容會很小,不會理解,反而會否定你的價值,看不到你的閃光點。
人生路漫漫,千萬不要被否定你的人消耗你的人生。要學會去遠離消耗你,看不起你,給你負能量的人。可能你並不完美,但也不應該被詆毀,你也有你自身的特質,值得被愛。
看不起你的人,不會用心對待你。很多時候,看一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其實就是看他對待你的態度。有時候,從細節就可以看出人心,真心對你的人,他會用心對待你。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也會遇到風雨,愛你的人他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你,陪在你身邊。而虛情假意的人,只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遠離你,甚至還會傷害你。
不得不說,看不起你的人,他只會希望你越來越差,從來都不會真心對待,因為他的骨子裡就認定你不值得這樣。所以,人生要遠離那些人,不要讓他們來消耗你的人生,阻斷你的發展。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的出現會教會你成長,有的人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對於那種看不上你,打擊你的人,就趁早遠離吧。
人生其實看清人很重要,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同的生活,千萬不要被別人所影響,唯有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你才會變得更好。不要為了不值得的人浪費時間和精力,你要把時間用來好好愛自己。
生命太短暫了,沒時間恨一個人那麼久」。寶貴的時間用來看書學習,用來喝茶賞花,用來旅遊散心,是再好不過了。
當心裏種上花,眼睛看到的都是芬芳,雙腳踏上的都是坦途;當心裏長滿仇恨的種子,滿眼都是落寞和傷心,這一生,任憑怎麼努力,也走不出遺憾和怨恨的包圍。
人生在世,做治癒自己的那個人。走出去,看小鳥呼朋引伴,看花兒競相綻放,看百草豐茂成長,看白雲翩躚起舞。大自然中有那麼多可愛浪漫的事物,值得我們一生深愛,一生探究。
那些不計其數的可愛和人間浪漫,猶如一塊塊甘甜的糖果,甜醉人心,讓人忘卻憂愁煩惱,投入釋懷和寧靜的懷抱。一顆心在不知不覺間又會滿血復活,充滿鬥志。
若是大自然和可愛生靈的美,依然治癒不了那橫亘在心中的傷口,不放在黎明或黃昏時,迎着風兒,沐着花香,讓四肢百骸都舒展起來,運動起來,當身體里每一個細胞因為運動被激活,從心而生的是快樂,是充實,伴隨着我們的更有健康。
人活一世,我們追逐的名利金錢,到頭來都不屬於我們,唯有健康是我們最大的資本。擁有健康才能擁有幸福,擁有快樂。
當把健康拱手相讓時,人生就走不出低谷,生命就逃不出羈絆。人生路上不爭是智慧,樹不與草爭,才能成為棟樑之才,海不與河爭才能成就波瀾壯闊。
過日子,我們沒必要和別人過不去,更沒必要和自己過不去,讓自己不開心。向來欣喜都是自釀的,即使我們手中沒有鮮花,沒有美酒。
擁有的只是酸橙子和澀柿子,可用心處理每一樣生命的恩賜,到頭來都能成為命運的饋贈,都能成為我們蛻變成長的有力輔助。
人生路上,有人幫,就好好珍惜,無人幫就依靠自己。當我們得失隨緣,愛恨隨意,不爭,不怨,不恨不自暴自棄時,命運就會向我們伸出橄欖枝。
生命途中,不要為了遺憾再去製造遺憾,不要為了傷痛再去醞釀傷痛。向前走,莫回頭,走過煩惱和怨恨的困擾,走出失落和迷茫的困擾。
去靠近陽光,去聆聽鳥鳴,去遇見生命中有趣的人,讓人生在永不停歇的進取中拉開新的篇章,自然會遇到新的驚喜,新的收穫。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歲月深處,一定會有一個有情有趣、有愛有盼的人駐足為你守候。愛雖然會遲到,但終究會來到,只是在到來之前,你要儘力做好你自己。
你要活得陽光、有趣、充實、溫暖、可愛、迷人,你要過的勇敢、堅強、敢於承擔,你要健健康康,快快樂樂,這樣幸運之神和愛着你的人,才能循着光找到你。
人生一世,得失相伴,事,做錯了,就去承擔,愛,遺失了,就去尋覓,心破碎了,就去修補。只要不甘心困在黑暗的城,就沒有人能阻止你走向通往幸福的未來,就沒有人能阻止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往後餘生,做一個溫暖的人,溫暖自己,更溫暖他人。往後餘生,做一個可愛的人,用途經的可愛去治癒內心中所有的不可愛。
往後餘生,做一個能治癒自己的人,用心中的葯解歲月的毒,用生活的甜解人生的苦,這樣,我們就能成為一個不仰仗別人,也能過得幸福快樂的人。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由哭中來,向苦中去,遍地荊棘,讓我們深刻地感知到何謂人間的「酸甜苦辣」。凡所體會,其實都是好事。
沒有品嘗過「人間滋味」,那我們的人生,終究有些遺憾。沒有經歷過「波折坎坷」,那我們的悟性,終究不會高到哪裡去。
在你看來,人這一生最大的「命數」,到底是什麼呢?有人會說,就是擁有數不盡的錢財;也有人會說,就是成就了不起的事業。但是,這一切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而已。
在時光面前,一切的名利都會消失不見。唯有我們的「覺悟」,可以在時光當中「凸顯不凡」。要知道,人此生的意義,就在於「有思想力」。
對於如同旅程般的人生百態,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寫道:「大智不群,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這四點,就是普通人「立身於世」的大智慧,也是人生這段旅途帶給我們的「領悟」。可以說,聞道而心安,這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有一種明智,叫大智不群。聖人有言,君子不群,是為不器。
大致意思是,君子選擇不合群,就像沒有固定用途的器皿一樣,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能夠自覺修鍊自己的品性,在繁雜的俗世當中活出自己真正的模樣。
「不群」二字,我們聽得多了,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一般來說,在人來人往的江湖當中,那些選擇「不群」的人,都會面臨極大的「人際關係」壓力。
有些人會因為不合群而被別人排擠,有些人會因為不合群而被別人針對,有些人會因為不合群而成為別人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尤其是在人際關係場上,又有誰敢擺脫「群體」而生活呢?只不過,就是因為人們過分合群,所以他們越活越麻木,彷彿跟木偶一樣,在群體中根本沒有自己選擇的餘地。如此,又怎麼可能是智慧呢?
有一種善意,叫大善無幫。在你看來,什麼才是真正的「善意」呢?很遺憾地說,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很多人與事兒,其實都不存在善意,而是多了「偽善」。這偽善的本質,就是「惡」。
比如說那些道德綁架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就是善人。比如說那些滿口仁義道德,過分做作的人,他們不過是在欲蓋彌彰罷了。
真正的善意,並非是滿口仁義道德,也並非是隨意幫助別人,而是懂得對身邊人「一視同仁」,同時保持一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心。
首先,泛濫的善良,那是沒有用的,因為幫助不了別人。其次,真正的幫助,是讓別人學會「自謀生路」。如此,才是正道。
所謂的「大善無幫」,看似矛盾,可實際上,就是一種「開源」之道,讓自己以及他人,都能開掘屬於自己的生活源頭,進而過上安康的日子,雖辛勞,但也收穫頗豐。
有一種果敢,叫何懼孤步。這裡談到的「何懼孤步」,其實跟上文的「大智不群」是有聯繫的。人,唯有先做到了大智不群,進而才能達到何懼孤步的境界。
什麼是何懼孤步呢?就是我們的心,已經不會受到「孤獨」的影響了。哪怕是一個人,也能如同一支軍隊一般,不斷地前進,越活越果敢,越活越有自信。
現代人,為什麼做不到何懼孤步呢?首先,是因為他們怕被別人「孤立」。其次,他們的內心,不具備強大的力量和勇氣。
別人說幾句話,我們就會覺得內心不是滋味。別人稍微排擠,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做錯了。這,不就是一種「不自信」的體現嗎?
人來到這個世上,並不是為了他人的看法而活,也不是為了別人的口舌而活,而是為了自己的追求而活。如孤狼般走下去,毫不畏懼,這才是真正的勇氣。
有一種淡然,叫何懼毀謗。「毀謗」這個詞,其實很有意思,它雖然跟「誹謗」一詞很相似,但內涵卻完全不一樣。可以說,何懼毀謗,是一種淡然到極致的境界。
所謂的「誹謗」,就是別人說假話,添油加醋來誣陷我們。而所謂的「毀謗」,就是別人不僅貶低我們的人格,還在打壓我們的存在價值。
在江湖中,你我所懼怕的,恰恰就是「毀謗」二字。為了別人的幾句話,我們會跟別人大打出手,為了別人鄙夷的目光,我們會跟別人不死不休。
像這樣的做法,其實還是過分衝動且稚嫩了。林語堂先生說過,人生在世,不過是你笑笑別人,別人笑笑你而已。
有些話,當笑話就好;有些恥笑,當無知就行;有些質疑,當愚昧就好。人,能夠有如此覺悟,方能在物慾橫流的世道中,屹立不倒。
共勉!
作者: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