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2022年07月04日02:12:22 情感 1424

文|緣來醬子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禮記•禮器》:「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

日復一日做着同樣的工作,生活上的一成不變,在這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無力感與挫折感,就會開始產生懷疑與否定自我價值,漸漸對工作產生倦怠,對生活提不起勁,最終喪失工作動力與生活的熱愛。


「沒興趣!」「不想做!」這些口頭禪都是由這些倦怠感造成的,而這種倦怠感是不是一種病?


倦怠(burnout) ,有燃燒、耗盡的意思。有倦怠感的人會產生無助感和絕望感,這是抑鬱症的兩個主要癥狀。嚴重的工作倦怠會導致個人與客戶、顧客、同事甚至最終與家人分離,並由此產生孤立感。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承認這是造成心理疾病的因子之一,它的定義是:長期處於工作壓力,卻無法成功處理的一種症候群


具體來說它有三個特徵:覺得能量耗盡、精疲力竭,對工作或生活有消極或憤世嫉俗之感,和缺乏工作與生活的自我效能感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倦怠是一種隨處可見的狀態,無論工作、婚姻還是學業、社交等都會產生倦怠感。 --糖心理

羅伯特•博格(曾17次榮獲「微軟有價值專家」稱號)和特里•博格(擁有30多年護理經驗的臨床護理專家)夫婦長期致力於改善工作場所、管理組織變革和發展人才方面的研究。


在他們寫的《倦怠心理學: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這本書里指出:倦怠並不僅僅與工作有關,同樣也會發生在能夠給予人們價值和意義感的所有領域中,如婚姻倦怠、學業倦怠、養育倦怠、社交媒體倦怠等等。


而且一個人若長期處於倦怠狀態,容易患上抑鬱症,併產生厭世的負面情緒。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擺爛,它會讓你的生活越來越空洞

「倦怠常常會使你確信自己什麼也無法改變,所以你就會覺得沒有做任何嘗試的必要,這就是所謂的「習得性無助」,它往往會像野火一樣蔓延到其他方面。」 -- 《倦怠心理學》

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經濟機會,讓現代年輕人感到沮喪,他們正在訴諸一個新的流行詞——擺爛或躺平、內卷等新名詞,來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態度。


從客觀來說,「擺爛」是開始追逐一種最低品質、缺乏質量的過程,也是最容易邁向毀滅狀態的行為。這是一種類似於「逃避」風險的狀態,生活就因為時常有這種內心的「擺爛哲學」,導致生活的空洞無限維繫下去。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者馬斯洛認為:「人類要想積極地和他們自己相安無事地生活下去,音樂家就要創造音樂,美術家就要畫畫,詩人就要寫詩。」


生活就是要能享受到幸福和自由,但是陷入倦怠感的人,連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不到,什麼都做不了,想跑卻邁不開腿,對事物失去熱情,感覺身體被掏空……


作者認為:倦怠往往呈現為一種持續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會處在這一狀態的某個階段。


但是只要能掌握應對倦怠的方法並勤加練習,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有效地抵禦倦怠感的侵蝕,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調節自己的認知

作者提出跟倦怠相關的且互補的兩個模型:

第一個模型被稱為浴缸模型:它能夠解釋當你對當下和未來進行考量時倦怠是什麼樣子。這個模型是把你的「個體能動性」比作一個浴缸,它關注的是你的浴缸流入與流出之間的平衡。當你的浴缸「空了」的時候,你就會產生倦怠感。

「個體能動」有感知結果、獲得支持和自我關懷這三個來源,感知結果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了解我們的效能和個體能動性,獲得他人的支持可以獲得更多的個體能動性,自我關懷不僅能補充個體能動性,還能增加「浴缸」的容量。


而你的能動性取決於你看待結果的方式:將結果高看、放大,只能讓你凡事總往壞處想,小看了結果則會低估了自身的價值。


第二個模型被稱為感知模型,它側重於你對過去的看法,關注的是你如何看待結果的合理性和你已取得的成績。通過該模型,你可以將你的感知建立在現實上並進行調整。

這個現實是以「活在當下」為基礎,停止總是重複「播放」已發生的最壞情況,對自己願意和能夠為他人所做的事情設定一個「邊界」,不完全被他人支配,並且感知到不是每件事你都能做到最好,即使無法創造什麼價值,你也是有價值的。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用成功引領自己度過滿意的每一天

「要想看到自己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價值,關鍵是要意識到自己已經足夠好了。」 -- 《倦怠心理學》

「只要用心,再枯燥的工作,也能做出不一樣的成績。」當你機械化重複每天的工作時,很容易產生倦怠感。如果你能主動調整,做些新的嘗試和改變,就能恢復新鮮感


儘管有時候我們無法改變自己工作的內容,但是沒有人說你一定要用同樣的方式完成這個任務,若你每天都做出一些小改變,你可能會發現其他更高效的方法。


例如,運用一些工具,讓你在處理數據的時候更高效;或者整理一份 SOP,讓作業流程更順暢;整合自我形象,展現自己獨特的能力,可以獲得內在力量與復原力。


有倦怠感並不可怕,它就像二十一世紀的職場感冒一樣,是一種流行病,沒人能夠倖免,也沒有特效藥可以完全根治。


你需要學會和倦怠感打交道,當它階段性出現的時候,正視它、調節它,克服內在阻礙,提升自我效能感。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倦怠心理學: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這本書的內容,在每一章的結尾都留有一些討論題,就像是「倦怠自救」,通過一些問題來幫助你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生活經歷,加深對這本書的理解。


儘管過去的你一直對工作感到興緻勃勃,而且用心投入,但是現在,你覺得自己所做的事,已經不再讓你有成就感,或者說你有種倦怠的感覺,建議你可以參考這本書提供的方法,有意識地轉變自己的行為,能夠幫助你重燃對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只要能夠轉變你的行為,你的熱情和精力就會出現,這能夠幫助你在一個更適合你的環境里,達到內外和諧。

「沒興趣」「不想做」:為什麼你什麼都不想做,什麼都不願想?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 天天要聞

「有困難找警察,沒錯的!」

7月1日上午9時45分,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隊五大隊綜合勤務室在公共視頻巡查時,發現了揪心一幕:在G25杭新景高速往回杭州方向大源橋路段,一輛爆胎的皮卡車停在超車道上,車流密集卻未見任何警示標誌。更令人擔憂的是,駕駛員竟蹲在車旁試圖自行更換輪胎,周圍車輛呼嘯而過,後方車輛不斷緊急避讓,險象環生!勤務...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