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愛情歌頌都使用了許多方式,目的都是抒發了自身對於美好純粹愛情的嚮往,然而夢想抵不過現實一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愛情本身實在是太過稀有,也太難擁有。
現在很多人結婚生子不過是外部壓力所造就的無奈之舉,要說是兩個人真正相濡以沫的愛情也不是沒有,她們往往也成為了身邊人所羨慕的對象。其實愛情不僅對於普通人而言是這樣,對於那些有才華的人而言也是如此。
才女蘇雪林是民國「中國五大女作家」之一,說到才華,蘇雪林自然不缺,但說到愛情,確實是抱有遺憾的,自小成長在封建家庭的蘇雪林抱有很強的叛逆自由思想,但最後還是無奈在外界的壓力之下與一名叫張寶齡的男子結婚,按道理而言這本蘇一場門當戶對的美貌婚姻,然而兩人卻因為性格的不合將日子過的十分彆扭。
兩人的婚姻關係存續了36年,而這36年中,蘇雪林一直拒絕與張寶齡同房,理由:我是新女性,不能伺候你,也沒有這個義務,因此兩人雖然是夫妻關係,但都過着互不干涉的生活,但兩人始終沒有選擇離婚,這又是為什麼呢?
1897年,蘇小梅,也就是蘇雪林,出生在浙江瑞安縣的一所書香世家裏面。家裡的物質條件很好,但蘇小梅卻沒有機會接觸教育,與那些貧寒子弟不同,蘇小梅上不起學的原因完全就是因為長輩的守舊觀念——女子無才便是德。
雖然衣食無憂,但卻不能讀書,年紀幼小的蘇小梅並沒有對長輩言聽計從,而是對抗到底,也養成了蘇小梅叛逆熱愛自由的性格。
自己不被允許上學,那麼自己便不吃飯,直到家裡人妥協為止。後來,蘇小梅被送進了學堂,但儘管如此,想要打破對女性的偏見也不是朝夕之見的事情。
教課的老師,對於蘇小梅的成績並不要求,但蘇小梅卻對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每次老師,蘇小梅都名列前茅十分耀眼。
時間一天天過去,轉眼間蘇小梅已經成為了一個18歲的大姑娘,按照過去的習慣,蘇小梅已經到了嫁人的年紀了。
當長輩開始為蘇小梅挑選對象的時候,蘇小梅的反應十分過激,她實在是無法接受自己在18歲就已經被婚姻所限制。
那個時候的蘇小梅思想受到了不少先進思想的衝擊,她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特的思想,過去傳統的守舊思想是無法強加於蘇小梅身上的。
為了粉碎家裡人對她嫁人的想法。她決定暗自去法國進行留學,在1921年,蘇小梅便遠赴法國,直到臨走前的前一晚上,蘇小梅才告訴了家人。
眼看着就要出發的蘇小梅,父母也別無他法,只好放她而去。在留學的時光里的蘇小梅過得很愜意,但與此同時還有對祖國深深的留念,和時常席捲的孤獨。
1925年的蘇小梅突然收到一份家書,母親有了重病,心繫家庭的蘇小梅立即選擇回國,迫不及待地想要見母親一面。
見面之後身患重病的母親叫蘇小梅與張寶齡結婚,眼見母親已經憔悴了這副模樣,蘇雪林實在是不想讓母親再次失望,於是便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蘇雪林和張寶齡便結婚,在婚後的日子裏蘇雪林過得並不幸福,丈夫張寶齡雖然與自己門當戶對,也都是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但是兩人的性格卻是大相徑庭的。
在婚後的日子裏,蘇雪林對丈夫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在她的想像力,自己的丈夫應當是一個熱情浪漫的男子,但是現實中的張寶齡在蘇雪林看來卻十分古板耿直。
兩人的相處是一波三折的,到了最後,甚至是連友好的交流都做不到,明明在同一個屋檐下,但卻彼此宛如陌生人的相處,吃飯和睡覺的地點都不在一塊。實際上兩人婚後五年便分手了,但由於蘇雪林在法國成為了天主教徒,而天主教徒的其中一條規定時不可以離婚,因此兩人只是分手,卻並沒有離婚。
雖然蘇雪林的愛情故事令人遺憾,但這並不代表世界沒有愛情值得我們追尋和珍惜,在生活中認真地對待周遭的一草一木,去愛護自己,那麼愛情自然也會紛至沓來,要是過於急躁,非求愛不可,恐怕就要失望了,慢慢的和歲月相處,過好自己的人生。
喜歡自己的同時才有去愛人的能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帶來人生的無限可能讓我們去超越,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放手的遺憾便也坦然接受,在失去中成長,那是最值得珍惜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