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思維:這是你的想法還是事實?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實

2022年07月01日06:46:28 情感 1178

讀到「北大系列講座」一篇文章,作者認為中西方哲學屬於兩種論證方式。

具體說,西方哲學重視「認知思維」,對於世界本源問題窮追不捨,比如蘇格拉底名言「認知我自己」,而中國哲學重視的是「實踐思維」,關注更多的是解決問題,如老子說「道法自然」,儒家說「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個說法很有趣,放在一起看,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聯繫實踐」,還可以認為「認知行為療法」也契合這個看法,認知和行為相輔相成,對立統一,不可分割。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聯繫「知行合一」說法。

這其中,認知起到「發動機」作用,如何認識「認知」就是大問題,是關鍵問題,是本質問題,認識合理就是事半功倍,認識不合理就是南轅北轍。

舉個例子。

有人說起某個人,憤憤不平,「這人本性有問題」,一副不共戴天的負性情緒,假如是和我們交流,該如何應對呢?

使用完全分類技術。一般關係的人,一笑而過,不回應,不爭論,不建議,因為人家說出看法不是徵求我們意見的,閉嘴最合適,千萬別反駁與之爭論,否則就是兩個傻子吵架。

熟人關係的話,如果說這個就是發泄情緒,無關緊要,也可以不置可否,甚至順着說也可以。

認知思維:這是你的想法還是事實?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實 - 天天要聞

最後一個情況,親人朋友之間,涉及第三方事情處理,不給出建議不合適,可以引導式提問,提醒對方,目的是為了意識擴大化思考,「這是你的想法還是事實呢?」

不要小瞧這句話,很多人由於認知不合理,固執己見,把自己想法當成了事實,根本區分不出來,也就是所謂「認死理」,這時候提醒對方一下,會促使領悟自己想法是否合理。

因此,很重要的認知思維,就是牢記「想法就是想法,想法不是事實」,這也是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的區別,自然科學針對的是事實,是客觀,而人文學科針對的是想法,是思維。

再看一個現象,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個案諮詢,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好的問題有助於推進諮詢進行,可以說諮詢就是提問的過程,「會提問會諮詢」,這也是需要提高的難點。

為何提問如此重要?再重複上面看法,諮詢屬於人文知識範疇,不同於自然科學知識,這是想法和事實的區別。

按照認知模式理解求助者,心理問題出在不合理認知上,也就是想法在搗亂,人的想法有無數種,不同的想法產生不同反應,為此換着方式提問,就是試圖引導求助者接受想法不是事實,不要固執己見,要努力打開新視角,促進合理認知重建。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人活在世上,身邊少不了一些親朋好友,也會遇到一些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度過人生許多美好的時光。有時候還會約着一起去旅行,一起聚餐,一起暢聊心事,甚至還會相互串串門......更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然而上門做客,也是有講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雪花把樹枝壓垮前,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積雪的堆積,每一片雪都不無辜。我們總以為一段感情結束,是突然間的事,回過頭來去看,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預兆。女人若是還願意對你吵,和你鬧,說明她心裏是有你的。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 天天要聞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愛情裏面,背叛是最讓人心痛的,比不愛還痛苦。不愛了,直截了當說清楚,選擇分開就可以。而背叛,就像是一鍋香噴噴的熱湯,落進了蟲子一般噁心,讓人作嘔。一旦,一個人的心發生了偏移,那麼這段關係就已經從裏面腐爛了,沒必要再繼續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 天天要聞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你如果事情找她,她還是會秒回。哪怕你真的遇到了什麼麻煩,她都會幫。光是女人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她的心裏面還是有你。而且你們分開以後,她一直沒有開始新的戀情。就連你送給她的東西,你們的聊天記錄,她都會保留。不願意開始新的生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 天天要聞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離婚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離婚後,很多女人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次尋找新的伴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希望能夠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生命的旅途中,中年是一道分水嶺,是積累與沉澱的見證,也是收穫與感悟的開始。當我們步入中年,回望來時的路,也許會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那麼,在眾多的期望與追求中,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