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2022年06月30日21:10:15 情感 1008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無法與自己獨處

年輕時總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

隨着年齡漸長,才發現:

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很多人會把獨處和孤單寂寞划上等號,其實這是不同的狀態。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時間的距離也不是地理的距離,而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與隔閡。

我想很多人在愛情或是關係里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感覺兩方好像各自在各自的世界當中,心和心隔得好遠。

就好像即使另外一半在你的身邊,你還是會覺得寂寞覺得孤單。

為什麼會有這樣寂寞這樣孤單的感覺呢?

那是因為雖然他陪着你的身邊,卻並沒有把他的注意力專註在你的身上。

沒有真正地看見你,沒有真正去感受你,沒有真正去傾聽聽見你,這種不被理解的感覺就讓我們升起了孤單和寂寞的感覺。

就像你會發現大家平時見面的時候常常還各自玩着手機,有時其實就是在掩飾這份無所適從的感覺。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一個連獨處能力都沒有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意義上是比交往更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反過來說,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具備的。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

人在寂寞中有3種狀態。

一是惶惶不安,茫無頭緒,百事無心,一心逃出寂寞。

二是漸漸習慣於寂寞,安下心來,建立起生活的條理,用讀書、寫作或別的事務來驅逐寂寞。

三是讓寂寞本身成為一片詩意的土壤,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

人不能獨處,是他無法忍受自己。

他對自己不滿,總想變得更好,於是到人群中去四處學習、打聽,殊不知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一個人面對自己,直至可以接納自己、承認自己。

如果你不能適應無聊,那麼隨之而來就會覺得痛苦。

獨處對有訓練的人士而言是享受,未曾訓練的人就會覺得難受。

痛苦尾隨空虛而來,焦慮、煩躁不安,要衝破一個鐵屋子,要打破一個舊世界。

可是鐵屋子和舊世界只是觀念啊,打破一個鐵屋子,又會有一個新的鐵屋子;新世界來了,依然會變舊的。

中國的道家講究「勿忘勿助」,尼采則表述為「你既不能實現心中的慾望,也不要喪失心中的慾望」。

哲人所見略同,實現即助、喪失即忘。

勿忘勿助,又暗合了孔門的中庸之道。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無法跟自己獨立相處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本質上來說都是圍繞着我還不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這也意味着在我們的心裏,還有着跟他人融合在一起的期待和願望。

所以,一旦被動地分開,面臨的可能是不可控的情感體驗。

比如焦慮、恐慌、不安等等。

這種現象,在戀愛的情況下就尤為明顯。

許多人都喜歡說「內向不好」,甚至還有「內向是種病」的潛台詞。

這種普遍性無知,只能體現常識匱乏到何等地步。

內向和外向僅是性格的兩種相對特徵。

內向不等於自閉,許多中國人恐懼的其實是「自閉」,但因為沒常識,於是將「內向」妖魔化。
內向和外向只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內向者傾向於通過自我思考和獨處解決內心問題,外向者傾向於通過向外界傾訴或宣洩治癒自己。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

「內向型的人能在刺激程度最低的環境中獨自獲得能量,而外向型恰恰相反,要在團隊中獲得力量」,按這個邏輯,你說誰更強?

我認為具備自主能力的人更強。

至於有人將內向等同於社交障礙,更是無稽之談。

社交障礙指一個人在社交場合緊張焦慮,生活受影響,但內向者並不畏懼社交,只是單純不喜歡。

準確點說,內向者不需要通過與他人不斷說話去獲取認同感。

心理學對典型內向性格的描述有以下詞彙:

理性,安靜,專註,內省,喜歡獨處,做事有計劃,不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善於傾聽,有洞察力和創造力……

這難道是「沒出息」的表現嗎?

股神巴菲特是典型的內向者,將敏銳洞察力發揮到了極致。

歌手周杰倫也是內向性格,將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君子慎獨,始於獨處

古往今來,慎獨,不僅是先哲們追求的目標,更是文人雅士們推崇的思想境界。

在今天,這個喧囂複雜、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要提高我們自身的修為,需從「慎獨」做起。

「慎獨」,顧名思義,獨處之慎。「慎」者,謹慎;「獨」有二義,一是「獨處」,無人看你,要謹慎自己行為。

二是「獨知」,你的念頭、內心,大庭廣眾之中,別人並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這更需要謹慎。

「慎獨」體現的是一種「反求諸己」的道德境界,是一種自我監督、謹慎為人的修身境界。

安迪·魯尼曾說過:「如果你獨自一人的時候笑了,那便是真心的笑。」獨處讓人變得細膩,也變得更加平和從容。

思維隨着目之所及的一切變換跳躍,我可以一邊發獃一邊思考,看到路邊石頭上的隨筆塗鴉,聽出鳥兒情緒不同的啾啾,想起某個塵封在心底里的平凡小事,我會感到頓悟、動容和快樂。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

社交,我們並不陌生。

從早上睜眼開始,拿起手機瀏覽信息,出門逢人打招呼,一起吃飯、聊天...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社交。

「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很多人因為這些話廣交朋友,為了社交而社交。而獨處能幫我們守住內心,讓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諦,用心去總結癲狂嘈雜的生活帶給我們的啟示,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變得強大自立的標誌。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說到底也是一種等價交換,別人不願意幫你,因為他知道跟你的社交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

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去結交那麼多無關痛癢的「朋友」,倒不如多花點時間學學如何更好地獨處,豐富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獨處與社交,我們該如何平衡?

你要明白的是:

獨處不意味着自我封閉,相反那些享受獨處的人,往往能夠很好地平衡社交與獨處之間的關係。

在需要社交的時候,不會抗拒社交;但他們會留出固定的時間,與自己相處,取悅自己。

不抗拒社交,而是尋找到合適的時間獨處

比如說:

在工作日的時候,你跟同事,朋友們保持聯絡和互動。

下班後出去吃個飯,隨便逛逛,跟朋友聊天等。

這些,是你勞累一天緩解壓力的方式。

而到了周末的休息時間,你完全可以宅在家裡,一邊反思這個階段的成績與收穫,一邊享受這片刻的安寧。

看書,寫字,喝茶,陪伴家人;減少上網時間,減少玩手機的時間。

這種方式,能夠解壓,也能讓你適應獨處的節奏。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一種選擇。

如果說孤獨有寂寞的意味,那麼獨處就是一個人的清歡。

雖不熱鬧,但是充滿智慧。

就像大冰在《摸摸頭》中描述的小女孩:

「兜兜那時蓄着一米的長髮,背影如煙雲,她寫詩、畫畫、愛旅行,出版過自己的長篇小說,鶴立雞群在世俗的生活中。」

一個人的旅程看起來孤獨,身在其中的人卻樂此不疲。

不去迎合外界的標準,只為心中的目標出發,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爽。

只有獨處的時候,我們才能完全取悅自己,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心理學:一個不能獨處的人,「外向」不過是孱弱的擋箭牌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 天天要聞

關係再好,也盡量少在這幾個時間去別人家

人活在世上,身邊少不了一些親朋好友,也會遇到一些同道合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度過人生許多美好的時光。有時候還會約着一起去旅行,一起聚餐,一起暢聊心事,甚至還會相互串串門......更進一步增進彼此的感情。然而上門做客,也是有講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 天天要聞

女人對男人失望了,想放棄了,不是大吵大鬧,而是兩個字

樹葉不是一天變黃的,人心也不是一天變涼的。雪花把樹枝壓垮前,往往經歷了很長時間積雪的堆積,每一片雪都不無辜。我們總以為一段感情結束,是突然間的事,回過頭來去看,才發現原來,一切早有預兆。女人若是還願意對你吵,和你鬧,說明她心裏是有你的。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 天天要聞

女人的心,有沒有給其他男人,看這一處地方就知道

愛情裏面,背叛是最讓人心痛的,比不愛還痛苦。不愛了,直截了當說清楚,選擇分開就可以。而背叛,就像是一鍋香噴噴的熱湯,落進了蟲子一般噁心,讓人作嘔。一旦,一個人的心發生了偏移,那麼這段關係就已經從裏面腐爛了,沒必要再繼續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 天天要聞

女人還在等你複合的信號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你如果事情找她,她還是會秒回。哪怕你真的遇到了什麼麻煩,她都會幫。光是女人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她的心裏面還是有你。而且你們分開以後,她一直沒有開始新的戀情。就連你送給她的東西,你們的聊天記錄,她都會保留。不願意開始新的生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 天天要聞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

離婚後,女人還需要尋找新的伴侶嗎?過來人告訴你真實情況!離婚是一件令人痛苦和困惑的事情,特別是對於女人來說。離婚後,很多女人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否需要再次尋找新的伴侶?有些人可能會選擇獨自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希望能夠重新建立一段美好的感情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 天天要聞

中年以後,能達到這6條,才算是人生贏家

在生命的旅途中,中年是一道分水嶺,是積累與沉澱的見證,也是收穫與感悟的開始。當我們步入中年,回望來時的路,也許會感慨萬千,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規劃。那麼,在眾多的期望與追求中,什麼樣的狀態可以稱得上是人生的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