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2021年09月25日19:16:13 情感 1623

家庭,是避風的港灣。

疲憊的時候,家人是我們的依靠,給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受挫的時候,家人可以為我們托底,是我們堅實的後盾。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但有的家庭,不僅不能遮擋風雨,還給子女帶來了諸多成長中的痛苦。

網上有個話題叫「父母偏心到底有多傷人」,很多成年人在那裡流着淚寫下答案,「控訴」父母偏心留下的心理陰影。

其中有個答主寫道:

「每晚都是讓男朋友先去洗澡,他洗完我才洗。因為男孩子乾淨,女孩子臟。從小到大我媽都這麼跟我講的,所以總是我哥洗完澡我才能洗澡。」

這些不被愛的經歷,很可能會影響我們的一生。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喬家的兒女》里的喬祖望,不是個負責任的好父親,但他有一點值得肯定,就是他對五個孩子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無論兒子還是女兒,無論大的還是小的,在喬祖望心裏的分量都沒差別。

正是喬祖望的「一碗水端平」,才讓喬家的兒女們團結友愛,沒有嫌隙。家裡有誰生病住院,都是幾個孩子排班輪流陪床,生活雖苦,親情很暖。

父母偏心,傷害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整個家庭。

被忽視的那個孩子往往會自卑,缺乏安全感;被偏愛的孩子則容易恃寵而驕,心安理得「啃老」,父母到老年才會明白是自己種下的惡果。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有弟弟後,我「失去」了爸媽

劉輝(化名)九歲那年,父母冒着挨罰的風險,給他生了個弟弟。

弟弟的降生,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

劉輝不再有新衣服穿,除了過年,很少能吃上肉,由於營養不良,劉輝個子小小的,經常受同學們的嘲笑。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弟弟劉寧(化名)就比他幸運多了,父母節衣縮食,也要給劉寧訂牛奶,買玩具,買零食,這些都是劉輝想都不敢想的。

「弟弟小,你要讓着弟弟」,這是劉輝聽得最多的話,他只能可憐兮兮地看着弟弟拆開那些漂亮的零食包裝,一個人默默咽口水。

弟弟劉寧長得白白胖胖的,很可愛,家裡親戚都很喜歡他,劉寧三五歲的時候,就能在大人們面前表演節目,毫不膽怯。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劉寧的聰明活潑,讓劉輝更加沒有存在感,劉輝從小就是安靜的性子,靦腆不善言辭,兩個兒子的強烈反差,讓父母心裏的天平徹底失衡。

親戚說劉家兩個兒子,以後娶媳婦要花不少錢,父親開玩笑地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兩份任務完不成,就完成一份。」

29歲的劉輝想起這句話,才明白其中的深意,原來父母早就「拋棄」了他。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兄弟二人的命運南轅北轍

父母經常誇劉寧天賦異稟,小小年紀會唱歌,會背詩,是個天才兒童;提到大兒子劉輝,他們則是嫌棄地搖頭,說他「是個悶葫蘆,不如劉寧智力高」。

親戚們也紛紛附和。

這些年少時的冷嘲熱諷,都成了劉輝心裏的刺,一遍遍戳傷他的自尊心,為了證明自己的智力沒問題,劉輝拚命讀書,終於考上了外地的一所985,暫時逃離了這個家。

但由於自卑感作祟,劉輝不敢戀愛,不敢上台演講,在青春里留下很多遺憾。

為了躲避社交,劉輝把時間都花在了學術上,大學期間就拿過不少獎項。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從小就被捧在手心裏的劉寧,學習成績卻平平,因為在學校里惹事,父母沒少被老師叫過去。

父母總是說「劉寧還小,不懂事,大了就好了」,沒想到大了更不讓人省心了;反而是一直被嘲笑愚笨的大兒子,闖出了名堂。

劉輝大學畢業後成為了一名硬件工程師,不善交際的他在技術水平上很有悟性,多次獲得加薪的機會,29歲的時候年薪已經到了30萬,在當地算得上是出人頭地了。

而劉寧沒上大學,在父母的安排下,進了一家工廠打工。

嬌生慣養長大的劉寧,吃不了倒班的苦,經常遲到早退,險些被開除,是父親東奔西走找關係,才保住了劉寧的飯碗。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父母年紀大了,靠體力活掙錢越來越困難,老兩口沒經商量,就把村裡新蓋的四間大平房給了劉寧,他們對劉輝說:「你弟弟工作不容易,你是坐辦公室的,比他輕鬆多了。」

劉輝結婚,父母沒出房沒出車,沒出彩禮,這些早在劉輝的意料之中。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丈母娘給了我「母愛」

劉輝26歲那年,有了女朋友。

王媛(化名)是劉輝的同事,兩人在不同的部門,接觸多了,彼此都有了好感。

王媛看中了劉輝的踏實肯干,劉輝喜歡王媛的樸實善良,兩人交往了幾個月,王媛就提出見家長。

那時候劉輝才大學畢業不久,工資不低,但拿出首付和彩禮,還是不現實的,並且每個月還要拿出一兩千塊錢給父母買葯,更別提私下裡補貼劉寧的了。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懷着忐忑的心情,劉輝去見了王媛的母親,沒想到她對劉輝很滿意,根本不介意劉輝的家庭條件,並且支持劉輝按月給家裡錢。

王媛父親去世得早,王媛母親吃過不少苦,丈母娘對劉輝說:「父母健在,就是福氣,孝敬他們是應該的。」

王媛每次回家,都要給劉輝帶來母親做的小菜燉肉之類的,吃着噴香的飯菜,劉輝熱淚盈眶。

丈母娘的認可,給了劉輝迎接美好生活的信心,28歲那年,他和王媛結婚了,一年後他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同住,120平米的房子明亮整潔,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劉輝的選擇,讓父母自覺臉上無光,又沒有抱怨的底氣。

小地方的「八卦」總是不脛而走,劉輝孝敬丈母娘,卻讓親生父母留在村裡的閑話,傳得沸沸揚揚。

親戚都說劉輝是白眼狼,不管父母和弟弟,白供他讀書了。

劉輝對這些閑言碎語置之不理,只有他心裏清楚,工作後父母多次為了劉寧伸手管劉輝要錢,劉輝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盡量滿足父母的需求,該盡孝的是劉寧。

這次,他不再害怕別人的評價。

「父母偏心弟弟,20年後我年薪30萬,把丈母娘接到了城裡」 - 天天要聞

情感結語

劉輝和劉寧兄弟兩人的不同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父母疼愛的小兒子,泯然眾人,成年後還要父母給收拾爛攤子,「啃老」卻沒有羞愧之心,劉家父母打了自己的臉。

而被輕視的大兒子,反倒沉穩懂事,是父母晚年可以依靠的人,但劉輝的心早就被傷透了,他會給父母養老,不是出於親情,而是出於責任。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里說:「決定你是誰的最強大因素來自你的內心。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

劉輝用20年的時間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他已經可以正確認識自己,不再自卑,不再迷茫,只是在生育這件事上他和王媛達成了共識:只生一個孩子。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爸爸不會又被趕回來吧?上次那人說的可難聽了。」姐弟三人幹活時說起了悄悄話。家裡已經快到了無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發地擔心起了未來的日子。「聽奶奶說爸爸天生腦血管狹窄,年紀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嚇壞了,要是萬一搶救不及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着爸爸的病情,生在這樣的...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 天天要聞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遲來的春天"楊建國相親成功啦!"廠區大喇叭里播出這則消息時,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腳步,心裏五味雜陳。那刺耳的廣播聲傳得老遠,引得路過的工友們紛紛朝我投來好奇的目光。"老趙,你堂哥終於捨得娶媳婦啦?"車間的王師傅扯着嗓門喊道。我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 天天要聞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姑姑的遺願"馮表哥,我媽臨走前給你的二十萬,你得還給我,那是我的遺產。"姑姑的骨灰盒還熱着,張明華就站在我面前,眼裡只有錢。我一時語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又酸又澀。我叫馮長河,今年四十有五,在縣裡一所中學教書。已是小有名氣的語文組組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