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2021年09月06日18:45:23 情感 1543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本文 圖/來自網絡

錢鍾書先生說: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而城裡的人卻想出來。

每分每秒都有很多人義無反顧、滿心歡喜地衝進婚姻的城,都期待着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也有很多人長年累月在城裡煎熬,想離離不了,想過過不好,婚姻就只剩下一副空殼。

所以在走進婚姻殿堂之前,請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好以下的思想準備: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01:脫貧比脫單重要;

很多人裸婚的情侶都會豪言壯志地說:就算現在不富裕,將來總有一天麵包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

現實永遠要比誓言殘忍。結婚前都沒有努力出一分天地,結婚後面對突然多出來的一份人情往來、養老醫療,真的就會有能力和精力澆灌一棵麵包樹嗎?

很多現實一點的未婚男女,給自己定位的婚後生活狀況是不能低於婚前的水平。也許又有人會覺得這樣很物質,沒有了愛情純粹的樣子。

可是我想說婚姻本來就是一件讓兩個人越過越好的事情,如果有一方因為結婚而過得還不如婚前的話,結婚的意義又在哪呢?

回家的誘惑》中女主角林品如,她的母親是名家政保潔,父親是一位駐唱的小歌手,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工薪階級的女兒,卻陰差陽錯地嫁入豪門。

這大概是很多女孩夢寐以求的事情,現實卻並不想給我們看灰姑娘嫁給王子就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童話。嫁入洪家5年,林品如成了一個全職太太,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免費的保姆。婚後婆婆欺負她,丈夫忽視她,最終以閨蜜與丈夫雙雙出軌結束了這場婚姻。


所以那些把所有心思用在「脫單」上的人,請先努力讓自己「脫貧」,婚姻是很公平的,它不用平衡收支的方式來成全的你的貪婪。只有當你足夠優秀的時候,能與想結婚的人旗鼓相當,這時的婚姻才會選擇滋養你,照顧你。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02:能天長地久的婚姻都帶着瑕疵;

很多人都會問:愛能天長地久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又不是完全正確。《失戀33天》中那對金婚夫妻就告訴了我們一個現實:愛可以帶着瑕疵天長地久。

劇中躺在病床上的張阿姨說:買台冰箱還有保修期三年,你嫁了個人還能要求他一輩子不出問題呀。

在知道老公出軌後,她勇敢地去面對另一個女人,話語委婉卻不留情面地告訴那個女人:在她的人生的經歷中,她永遠都會是一個不光彩的第三者。最終女人徹底消失,劉阿姨也與老伴相知相守多年。

現在的社會人們更願意去相信出軌只有零次和無數次。我不想為婚內出軌的人辯解什麼,只是想告訴大家,沒有完美的婚姻,更沒有毫無瑕疵的愛情。

也許你的伴侶很愛你,但是他卻有一個刁蠻刻薄的家長;你的家人們都和睦相處,但你們的收入卻只能維持小康,買不了汽車洋房;你的伴侶體貼入微,你的上司卻小肚雞腸……

婚姻就像人生一樣,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總之不會是你想的那樣。你所有的自我,所有的感情潔癖, 所有的據理力爭,最後為了婚姻的長久,可能都要學會妥協。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03:不要妄想用孩子來拯救婚姻

當發現你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奉勸你:千萬不要妄想用孩子來拯救婚姻。

婚姻已經出現了問題,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出問題所在,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婚姻,而不是試圖用孩子來掩蓋這些問題。越試圖掩蓋問題,就越能把問題擴大化,就像古話常說的那樣: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而且孩子何其無辜,為什麼要成為一段不穩定婚姻的犧牲品。最後因為孩子而妥協的對方,就一定能在婚姻中盡到自己的責任嗎?

記得離婚類綜藝節目《再見愛人》中有一期是王秋雨和朱雅瓊,他們爭吵、抱怨的矛盾點都記不清了,只記得那個剛剛學會蹣跚走路的寶寶。

一開始朱雅瓊和王秋雨就因為觀念不合等種種原因已經離婚了,卻又因為朱雅瓊的意外懷孕兩人再次打開了婚姻的大門。

他們都以為孩子會是解救這段失敗的婚姻的天賜良機。最後才發現孩子是孩子,婚姻是婚姻。已經存在婚姻中的問題,靠生個孩子解決不了,你依然「不是我想要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的禮物,他們都是愛的結晶。然而孩子卻沒有選擇父母和家庭的權力,在一個沒有愛的滋養下出生的孩子,他們來到這個世界,面對的惡意是我們所無法掌控的。

你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不要把孩子當作你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04:婚姻是一條需要同行的路;

老話都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一個幸福的家庭,不能光靠一個人的付出,過去那種「老公負責賺錢養家,老婆負責貌美如花」的家庭生存模式,在如今這個社會已經行不通了。

當今社會物價飛漲,各種養老醫療教育費用也水漲船高,工資卻又是數十年如一日。 一個人承擔家庭經濟重擔的壓力太大了。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齊心協力才能讓生活越過越好。

既然選擇了對方和自己一起走完人生路,那就對彼此好一些,多一些感恩,少一些理所應當,這樣才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結婚前,要先讓自己理解的道理 - 天天要聞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