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2021年08月30日23:10:18 情感 1003

我不否認同事之間可以建立友誼,但是,我也懂得一個前提——我們和同事之間的情誼是建立在「共同做事」的基礎上。也就意味着,我們和同事之間,哪怕情誼再深厚,也不能做到跟閨蜜、兄弟、家人那樣,無話不談。

但究竟哪些話題該聊,哪些不該聊,怎麼聊,聊多少,有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起來討論下吧。

不談或少談的話題

  • 一是婚姻家庭關係。

在一段婚姻和一個家庭中,最主要的兩種關係「夫妻關係」和「婆媳關係」,偏偏這兩個話題都是敏感點,最好少聊或不聊。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敏感話題說不得

我剛上班的時候跟辦公室的大姐姐們聊天,發現她們很少提到自己的另一半。有時候偶爾聊到,也是一兩句話就帶過,彷彿那是個不能觸碰的話題。我一直不太理解,明明她們當中的很多人,另一半的工作也都不錯,為什麼不願意多說呢?

2018年5月,適逢人事調整,單位有個後備幹部提拔,組織部門到單位考察該同志基本情況,有個座談環節。其實被組織座談的對象都是領導提前篩選好的,避免出現不可控的局面。

但是,我在被座談的時候,考察組的一個人員問道:「聽說某某(擬提拔人員)和他愛人關係不太好,你知道嗎?」當時嚇得我一愣——不是只談論工作能力、業績和人品嗎?他們的夫妻關係誰知道啊?

我據實回答,我不清楚。

試想一下,如果在被座談的人員中,有人說了不符合事實、隨意捏造的內容,這個人還能順利晉陞嗎?

後來我大概就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輕易討論自己的另一半;甚至發現,有些人哪怕對方再不好,在同事面前也要營造出一種和諧相處、相敬如賓的氛圍,因為家庭關係永遠是體制晉陞的最大軟肋。

二是同事或領導的八卦。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但仍然抵擋不住內心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啊!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那些桃色新聞、背景資源、人物關係、升遷之路、工作失誤等等,都是工作之餘絕對的「談資」。後幾個還行,關起門來私底下討論一點,多少能給彼此提個醒,但第一個就堅決適可而止,因為體制內,男女關係是禁忌!

在今年的鄉鎮換屆中,按照上屆的做法,全市範圍內人事調動幅度比較大,很多人已經開始猜測單位內部領導的去留問題。

原單位的老一在換屆之初就被傳「會調整到市直職能部門」。剛開始在單位內部傳,後來蔓延至市直單位,有些「人心惶惶」。但最終任命文件上,全市的鄉鎮負責人中,只有兩個單位的老一被調整,其他都不動,以維持現有工作的後續開展。

那些提前「拍馬屁」的,估計是「拍到驢蹄子上」了。雖說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想傳遞一個信息——儘管我們常說,那些八卦未必是空穴來風,但在事實落地之前,少聊為妙。

何況,無論是體制還是企業,領導都不喜歡那些天天湊在一起聊八卦的下屬,這是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容易影響內部團結,甚至敗壞單位形象。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三是未經大範圍公布的工作秘密。

在鎮政府工作的時候,我曾列席過班子聯席會。會上會總結工作成果,排布工作安排,也會形成一些決定。

但我發現,儘管是會議整體做出的決定,在沒有下發文件之前,與會領導公開討論的極少——這都屬於工作秘密。

哪怕有些決定不屬於高等級別的工作秘密,但過多討論那些未公開的決定,不僅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有時候還有可能構成違紀。

四是領導或同事交代的一些私事。

同事或領導肯把自己的私事交代給我們,是出於對我們的信任,相信我們不是那種「大喇叭」式的人,那麼,我們儘可能地幫助對方把私事做完就可以了,沒必要再充當「宣傳幹事」的作用。尤其是領導交代的事情,如果不想引起其他同事的「嫉妒」「排擠」,堅決不聊。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當然,也要自己分辨這個私事是否違法、違禁、違背倫理道德。不過,我估計可能性不大——誰會把自己的錯處輕易送給別人拿捏呢?

五是個人的負面情緒。

謹記一點,同事關係的核心是「競爭」,是利益之間的相互博弈,因此,就如上文所言,不要輕易把自己的錯處送給別人拿捏,而個人對單位、對同事、對領導的不滿或其他負面情緒,就是「錯處」之一。

我同學就犯了這個錯誤,差點耽誤自己的遴選。

她是黨校的一名教師,遴選考試筆試成績優異,估計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離開原單位了,就在一次同事小聚中,發表了個人對單位考核制度的一些意見——自然不會是什麼支持的意見。

結果,被傳到領導耳朵中了。在她想要請假回家準備遴選面試的時候,領導很自然地用現有的請銷假制度拒絕批假。

她不僅沒有及時意識到是個人的不當言論造成的,反而繼續向我吐槽她領導的「專制跋扈」。我勸她好好準備面試的同時,儘可能地做好崗位工作,尤其不要同領導和同事起任何衝突、不發表任何負面言論,待考察結束、入職手續辦完再議論不遲。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道理很簡單,我們不能保證自己身邊的同事、領導都是樂見其成的高尚人士,自然要保證自己沒有「小辮子」被別人抓住的機會,否則,吃虧的總歸還是自己。

可以談論的話題

人是社會性動物,自然會有社交,會發生語言的「你來我往」,不可能從始至終都當個隱形人。但有那麼多話題不能聊或者要少聊,又不能當「啞巴」,哪些是可以討論的?

第一個話題,正向的個人成長經歷。

不拘泥於自己,也可以是我們在書上看到的,旁人轉述的,只要是正向的,都可以討論。並且注意引導我們從中習得某項技能、學得某些知識、獲得某些有效信息。

第二個話題,孩子的教育。

職場中不想給人留下乾巴巴、冷冰冰的印象的話,一些比較人性的話題避無可避,比如家庭。

但婚姻和家庭畢竟是敏感話題,可有一個不算——親子關係。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互相之間討論一下孩子的成長故事、童年趣事或者育兒經驗都可以,但是,堅決避免「炫富式」「炫成績式」的討論,不然,一個好好的話題很容易變成「尬聊」,甚至「無疾而終」。

第三個話題,熱點新聞。

一個熱點新聞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成為大家彼此都關注的內容,更多的是因為它背後折射出的一些諸如人性、機制、情緒等方面的問題。

而熱點的討論,可以在多個方面、維度,打開我們的思維,從中把握到政策的大方向,尤其了解到身邊人的個性特點,最重要一點,它與我們沒有太多直接聯繫,即便聊得深入些也無妨。

當然,可討論的話題還有不少,比如熱播影視劇、流行服裝、在看的書籍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

兩個原則

我們同同事討論的話題不僅僅只有這些,那些儘可能不談或少談的話題也絕非禁忌,只要把握好度,也是可以暢所欲言的。但開始之前,謹記兩個原則。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開聊前把握兩個原則

原則一,多說正向的、不說或少說負面的。

全社會都在傳播正能量,何況我們身處職場?別說領導了,就是我們自己,也希望每天能夠能量滿滿地去戰鬥!

摒棄那些負面情緒、謠傳、負面報道等,多關注正面人物、正面信息、勵志故事,不僅是給自己打氣,樹立一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設,更主要的是,不要讓那些負面的東西腐蝕我們高尚的靈魂。

原則二,少說多聽多做

這是最最重要的原則,沒有之一。

少說,就不會招來「口舌之禍」;多聽,篩選有效信息,自動屏蔽無效或者不利的信息;多做,才能更快成長,直至獨當一面。

為了前途,我從不和同事聊這些話題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其實,話題的多寡、深淺都只是逞口舌之快,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只是在談論的過程中,謹記我們和同事之間「僅僅是同事」,不是閨蜜、不是戰友、不是同盟,哪怕曾經共同奮鬥在某個項目、會議中,建立了親密的友誼,一旦碰到「利益相爭」,關係的坍塌只在朝夕。

畢竟,熟人才知道在哪裡下刀子最疼!

切記,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弱點輕易暴露給他人,尤其是職場上的競爭對手。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