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2021年02月16日22:04:03 情感 1315

每一段路都是一種領悟

關注【A豬小兔】

讓我們成為青春同路人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二十幾歲,要野蠻生長

2021.2.16

豬小兔陪你的第995天

一、背景簡介

熟悉我的讀者都了解,我是2020年應屆畢業生,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家鄉工作。

現在的月收入≈本職工作+自媒體收入(稿費+運營+推廣)+知識付費(講課+培訓)+基金收益,還有一些零碎收入就暫且不提。當然,除本職收入以外,其餘收入並不穩定。

所在家鄉省會,二線城市,2020年GDP預估5800+億,人均GOP突破1.5萬美元,房價1.5w/㎡上下,其餘消費中等,我一頓中簡餐外賣35元上下,與朋友出去玩,24h累計消費600元左右即可(不含購物,僅為吃喝+探店)以上僅供參考。

與其說是描繪當前的生活狀態,倒不如說是對自己的再一次復盤,關於經濟變化帶給我的零零種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有一些出自21歲女生之口的並不太成熟的想法。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二、經濟&自由

年前,我和幾個朋友一起聚會,大家許願說新的一年要暴富。我問,想富到什麼程度?有人說想要實現車厘子自由,有人說要實現星巴克自由,有人說要實現穿衣自由……可即便具體到了某一個商品上,也很難衡量何謂實現自由。

當我廣告費破500時,我可以請朋友到北京天街任一家店吃飯;當我廣告費破1k時,我可以做我喜愛的的NIKE女孩兒……

但是,當我收入再增加時,我實現自由了嗎?

並沒有。

在低級的慾望面前,我大多時候並不自由,這種不自由,是我的主動抉擇,是與經濟狀況不相關聯的自驅型克制,比如為了身材不能實現吃喝自由;

而在高級的慾望面前,我更是沒有一絲自由,這時的不自由,是我的被迫選擇,是與經濟狀況密不可分的窘境。

昨天看到了這樣一張圖: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可能當有人還在追尋奶茶自由時,別人早已旅遊自由;當許多家長為學校自由而奔波時,還有人已把目標轉為了國籍自由。

什麼時候徹底自由?這是接下來討論的第二個話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這上層建築也反映在自由等級程度。我以前想要實現美食自由、旅遊自由,現在,我最心心念念的是學校自由(好好攢留學費用)。

想要經濟基礎不斷得以夯實的原因之一,大概就是我體會到高級自由帶給人的愉悅感、滿足感、幸福感都更加長久,而這高級自由又能切切實實地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基礎的再一步提高,就如同PDCA循環,總在優化和升級中。

三、經濟&幸福

愈發覺得,所謂的物質基礎就像沒有最優解的高等函數,它與幸福指數的關係也絕非能簡簡單單地在坐標軸上繪製。

當我還只是日入三四百時,看着某朋友(媒體行業)的to do list寫着日入一萬,我的即刻感情是震驚、不可思議、突覺渺小,但沒多久,又衍生為質疑,甚至某種程度上的「陰謀論」,我心想着:日入一萬啊,開什麼玩笑?!

後來,我依舊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努力地耕作着,隨着收成越來越好,我也不斷地開墾、施肥,終於看見了在另一個村莊里,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擁有着十畝良田,用着智能化設備。

低頭看看自己手握的鋤頭,回頭望那一路金燦燦的莊稼,彼時,我意識到,我已不知不覺中跳脫出了原有的圈子。

但是,我會繼續埋頭開墾、辛勤耕作,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嗎?

不,我想歇一歇。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我想慢下來,坐在自己的田裡晒晒太陽,打個盹兒,等睡醒了,就去慢慢地收割莊稼,趁着黃昏之前,拿回家煮成米飯,和父母一起談天說地。

我會關掉手機,不去看那些有關同村人的新聞報道,畢竟它總在無時無刻的製造焦慮;我會看着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幸福模樣,獨自欣慰着,好在我的莊稼夠多,這些儲蓄能讓我休息一陣兒。

至於什麼時候再出發,再開墾?

明白人自然各自心中有數。

當我的經濟基礎達到平均線之上時,我開始有時間思考,有機會選擇,關於經濟與幸福的平衡。它的確沒有最優解,但總有最適解,那正是我要一路追求的答案。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四、經濟&感情

要麵包還是要愛情?我對此類問題愈發無感,更覺無趣。

至於麵包,我會一如既往的保持經濟獨立,至於愛情,我實在不喜歡滿腦子被一些無營養的情情愛愛或家長里短的瑣事所灌滿。

社會學上有一個統計,如圖所示,就不再贅述。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我不鼓吹「當一個有錢的富婆,即便單身也瀟洒又自在」的略偏激理論,也不贊成「早點結婚,雙方有照應,一起踏實過日」的貌似俗舊的觀點。

經濟對感情的影響,於我而言是多了份底氣與保障,多了份謹慎與矜持,它也切切實實地影響着我的擇偶觀。

我不會因為經濟條件而選擇或放棄某個人,也不會為了倒溫水、定外賣這些低成本的付出而感動不已,經濟提升的同時,讓我更能成為一名理性人。

我看中的是對方的談吐、知識面、商業視野、控局能力、情緒穩定等等,因為我深知,要培養這些優點,所耗成本是極高的。我想要的對象,是人生戰場的盟友,是一個能點醒我的榜樣,是能互相平行兼容的同路人。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五、總結

月入三萬在這樣一座並不算髮達的城市能過怎樣的生活?

很抱歉,全篇兩千多字的文章里,並沒有任何生活中「紙醉金迷」的描述,也沒有任何購物時「隨心所欲」的暢談。

我的物慾越來越低,求知慾越來越強,我也一點一點,變得更加從容。我享受着當下的至簡生活,也喜愛着始終平靜的個人內心,更熱愛着情緒穩定帶給我的一身輕快。

21歲,我希望自己越來越生猛的同時,也能越來越溫柔。

以上,共勉。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碎碎念

坦誠地說,當我昨晚心血來潮想寫這個選題時,內心還是有一絲忐忑與猶豫。

一來,我不想談及自己的收入,甚至連我父母都不清楚我積蓄情況;二來,和我微信列表裡一些同齡人相比,月入三萬的數字也實在搬不上檯面。

但當今晨某平台碰巧給我推薦此相關話題時,我還是決心記錄些什麼,何況今天初五是迎財神的日子哈哈哈,想罷,就大大方方地來談談錢吧。

更多的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分享,也可能會隨着日後經歷再有變化,anyway,輸出觀點本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但我想,我們都在不斷成長不是嗎?

晚安,再道一句遲到的:新年快樂!

我21歲,月入三萬,在家鄉能過怎樣的生活? - 天天要聞

RECOMMEND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在嶺南】吳櫃貞‖歲月流逝,友誼長存 - 天天要聞

【在嶺南】吳櫃貞‖歲月流逝,友誼長存

————在嶺南見故友陳斌 時間是一把篩子,篩去糟粕,留下精華,包括親情,愛情,友情。篩到最後,能夠留下的才是那最值得珍惜的,彌足珍貴了的。 前幾天丈夫念叨說陳斌也在這座城市,難得清明節休息,一早起來丈夫問我說想去哪裡玩?我說不如去看看陳斌吧
越喜歡你的人,越是要你主動! - 天天要聞

越喜歡你的人,越是要你主動!

感情里越喜歡你的人,越喜歡你主動,喜歡你發來的圖片,視頻,語音他都會認真的看,認真的去欣賞,因為他想和你有共鳴,共同的看法和認知。越喜歡你的人,他看到你的主動和熱情,就知道自己是被你喜歡,欣賞,被你關心,被你愛着,他的心情是愉悅的。
(完)校霸打架在升旗台念檢討書,我一不小心聽到他的心聲 - 天天要聞

(完)校霸打架在升旗台念檢討書,我一不小心聽到他的心聲

徐舟和徐玲就站在他的身後,冷眼看着我。人會變的,媽媽說。13「西西,沒關係的,媽媽的病也沒有那麼嚴重,醫生是嚇唬你的。」周己女士輕輕摸了摸我的腦袋,還是那麼的溫柔。「媽媽,」我將頭埋在她的懷裡,「當年你為什麼要和爸爸離婚?」當年,有爺爺奶奶
銀行天天求我借錢,咋辦? - 天天要聞

銀行天天求我借錢,咋辦?

「銀行為什麼天天求着我借錢?」 3月以來,王偉經常收到各大銀行推銷貸款的電話與短訊「轟炸」,最多時一天能接到5個電話。不僅利率低,而且額度大,「純信用無抵押,年化利率2.8%....
第二次約會一般都幹嘛?分享 4 大約會思路,升溫甜蜜感情 - 天天要聞

第二次約會一般都幹嘛?分享 4 大約會思路,升溫甜蜜感情

第二次約會一般都幹嘛?第二次約會,是在初次約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進彼此了解、拉近關係的重要契機。一場精心策劃的約會,能讓感情迅速升溫。然而,不少人在規劃第二次約會時,常常感到迷茫。下面分享 4 大約會思路,助你打造難忘的第二次約會,讓甜蜜持
和女生約會要送禮物嗎?分享 4 大決策與贈送策略,為約會加分 - 天天要聞

和女生約會要送禮物嗎?分享 4 大決策與贈送策略,為約會加分

和女生約會要送禮物嗎?在戀愛進程中,和女生約會時送禮物的問題,常常讓不少人糾結。送對禮物,能為約會營造浪漫氛圍,拉近彼此距離;送得不合適,反而可能弄巧成拙。下面分享 4 大決策與贈送策略,助你輕鬆應對約會送禮物難題,為約會加分,促進感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