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HPV「美好共建計劃校園行」啟動,為年輕學子暑期健康「加分」

昨天,由澎湃新聞發起、默沙東中國支持的「美好共建計劃校園行」系列健康科普項目正式在復旦大學啟動。同時,首場校園行系列活動也在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火熱展開,以科普快閃展、科普主題互動等形式在校園內深入普及宮頸癌和hpv(人乳頭瘤病毒)相關健康知識,提升在校大學生及教職工群體的自我健康保護意識,呼籲加強校園健康預防工作,共築校園健康防線,助力健康中國公衛發展。

「美好共建計劃」2023年3月項目正式啟動以來,陸續開展了「中國hpv知曉大眾傳播洞察調研」、發佈了《不再觀望,共見美好——中國hpv知曉大眾傳播洞察報告》,以及面向多元人群且深入企業、樓宇、社區等各地的健康科普公益沙龍。

宮頸癌是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宮頸癌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宮頸癌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趨勢。一項關於宮頸癌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診斷為宮頸癌的最小年齡可僅為17 歲。導致宮頸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hpv的持續性感染,高危型hpv 感染還可能導致肛門癌、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口咽癌、癌前病變等疾病。一項中國多中心、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中國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齡呈「雙峰」分佈:第一個高峰在「17-24歲」,第二個高峰在「40-44歲」。hpv 感染後,大多可被免疫機制自行清除,所以多數hpv 感染是一過性且無臨床癥狀的,但某些型別hpv 持續感染可導致癌前病變,從hpv 感染髮展到宮頸癌的時間各有不同,通常hpv 持續感染經過10-20 年的自然演化發展為宮頸癌。

上海市楊浦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楊浦區衛生健康監督所)主任韓雪表示:「我們需要格外重視在青年當中的hpv和宮頸癌科普,提升他們對hpv危害性的認知,進一步構建校園健康防線,一同達成我們『減少hpv感染憂慮、消除宮頸癌』的共同目標。」

上海市消除宮頸癌宣傳公益大使、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宮頸疾病診治中心主任隋龍教授表示:「hpv對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全人類面臨的公共衛生挑戰,而疾病預防可減輕醫療負擔。接種hpv疫苗是預防hpv感染和相關疾病的有效手段。隨着hpv科普的傳遞和hpv疫苗接種率的提高,相信我們可以朝着共建hpv防護網更進一步,迎來一個更少hpv憂慮的未來。」

為了進一步助力校園hpv健康防線的構築,本次「美好共建計劃校園行」首階段落地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的同時,五角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為復旦大學的學生開通了hpv疫苗的綠色接種通道,有需求的學生可通過校方發佈的指定二維碼預約,預約成功後攜帶本人身份證前往社區醫院即可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