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評定的88所重點大學,如今有7所淪為「雙非」,真是可惜

梳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歷史,大家會發現從改革開放初期到如今,國家對高校總共有過四次扶持計劃,每次都使得高校發展發生巨大變化。

這四次重大扶持計劃,即1978年評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20世紀90年代推出的211工程建設計劃、985工程建設計劃和2017年提出的雙一流建設計劃。

對於後面的三個計劃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畢竟這些計劃都在深遠地影響讀大學以及就業。而對於1978年國家提出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扶持計劃,或許大家就非常陌生。

其實,當年各地高校都均衡發展,沒有地域性或者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當年全國重點大學都是依照學校的實力而評定。當年上榜的重點大學,如今整體發展都很好。

但是當年評定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裏面,卻有7所高校沒有入選985工程或者211工程,也沒有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最終淪為「雙非」高校,確實讓人感到非常可惜。

第一所是燕山大學,前身為東北重型機械學院。學校曾經是機械工業部直屬高校,在機械領域有着極強的科研實力。正因為學校突出表現,當年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扶持的全國重點大學。

燕山大學的機械工程依然是學校的王牌學科,對國家工業發展有着巨大貢獻。如今即使成為雙非高校,但卻並不落後於211大學,學校也正在努力申請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第二所是江蘇大學,前身是鎮江農業機械學院。當年鎮江農業機械學院實力在江蘇省的高校裏面排名前十,後面改名為江蘇工學院後,錄取分數線依然力壓一批如今的211高校。

但很遺憾的是,當年江蘇工學院合併以後並沒有成為211高校,使得學校發展落後於省內211。學校的農業工程學科依然位居全國前列,如今同樣在力爭變成雙一流建設高校。

第三所是陝西科技大學,前身為西北輕工業學院。當年學校由北京遷往西安,由國家輕工業部進行管理,成為當時輕工類的重點高校,發展勢頭非常好。

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學校由輕工業部劃歸陝西省政府管理,由於211高校名額有限,陝西科技大學最終遺憾落榜。如今王牌學科—輕工技術與工程也只是獲得B+。

第四所是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前身是阜新礦業學院。學校是煤炭領域裏面的強校,曾經是國家煤炭工業部直屬高校,後面國家機構改革,煤炭工業部取消建制,學校劃歸遼寧省管理。

由於煤炭行業逐漸走向沒落,國家對於煤炭行業發展並沒有那麼重視,導致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最終沒有再繼續獲得扶持,而是淪為一所普通高校。

第五所是東北石油大學,前身是大慶石油學院。當年國家的重工業都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大慶油田的開採更是為工業的發展提供能源支持,大慶石油學院當時非常受歡迎。

因此,大慶石油學院成為1978年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一,但隨着石油資源的逐漸枯竭,大慶石油學院歷史使命逐漸完成,加上人才的逐漸南移,學校再也沒有機會成為211高校。

第六所是西南政法大學,前身是西南政法學院。這是劉伯承元帥親自創辦的高校,曾經被譽為法學界的「黃埔軍校」,197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大學,當年是司法部唯一的重點大學。

後面國家推出211工程建設計劃,當時擁有地理位置的中國政法大學獲得先機,所以西政和華政都逐漸落後。純文科類高校在如今發展也變得困難,也很難再衝擊雙一流。

第七所是江西農業大學,前身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校已經擁有百年歷史,在當年的特定歷史條件下,對於農業的發展有着巨大貢獻,所以被評為全國重點大學。

但是隨着歷史問題逐漸撥亂反正,農業類院校逐漸失寵,國家有意整合農林類高校,當年只有區域中心城市的農業類院校成為211高校,江西農業大學逐漸落後。

總體評價

以上的7所高校曾經都很輝煌,都對國家各項事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只是由於歷史或者時代原因,失去國家層面支持。

如今這些高校也正在努力發展,部分高校也正在發展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轉變方向,希望這些高校都能重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