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2025年06月09日21:42:06 教育 1498

高考季,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誰家孩子學習如何?能考上什麼大學?

尤其是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家長,對此話題更是關心。

接閨女放學時,看到幾位家長圍着一班主任聊天,討論到孩子的學習,有個家長還開玩笑似得問老師:「自家孩子有沒有上985/211大學的潛質?」

本以為老師會謙虛地迴避或者含糊其辭,沒想到她竟然直言表示,那孩子百分之八九十能考上一所好大學。

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學,小學就能看出來?這話怎麼聽着有點不靠譜,於是我就耐心的在那多聽了幾句,沒想到老師一番話下來,還真有道理。

這位班主任說: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小學階段,都有以下共同特徵: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第一、原始的好奇心

剛升入小學的孩子,最大的特徵就是心思單純,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不會不懂裝懂,或者礙於面子不敢向老師提問。

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舉起小手,大聲地把自己的疑問說出來。

腦科學研究顯示:當人類對未知信息產生好奇心時,大腦中與動機和獎賞相關的紋狀體會被激活,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原始的好奇心,是驅動孩子學習的最好的動力。

北京大學曾對新生做過一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約46%的本科新生在小學階段,都會通過反覆查閱資料或者請教老師的方式解決疑問。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家孩子打小就愛問問題,那就一定要保護好他這種好奇心,不要因為孩子的問題「幼稚」或者「頻繁」而敷衍,因為這可能是他未來走上985/211大學之路最寶貴的財富。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第二、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你看過每年高考後,媒體對高考狀元的採訪,就會發現,大多數高考狀元都不是那種死讀書的孩子。

相反,他們反而比一般孩子更有時間做其他事。

比如,2020年山東高考狀元孟令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自己平時除了喜歡大提琴,還特別喜歡電子遊戲。

為啥那些不吃不喝不睡的孩子,還學不過經常打遊戲的人?是智商不如他們嗎?

有一定的原因,但不全都是!

與普通學生不同,學霸們打小就明白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做長久打算。

他們的父母明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尤其是認真書寫、專心聽課、合理規劃時間、按時完成作業、主動複習預習、整理錯題等習慣。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教師成雅梅在《好習慣帶來好成績》中寫道:只有改變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由被動變主動,發現學習的樂趣,進入高年級後,孩子才能持續保持優異的成績。

小學知識簡單,孩子即使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僅靠死記硬背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到了知識難度、深度增加,學習任務加重的初高中,死記硬背就沒有用了。

所以,作為父母,小學該關注的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因為只有孩子具備了好的學習習慣,進入高年級後,也極容易逆襲。

第三、具備深度閱讀能力

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學習成績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小學階段靠刷題維持前5名的學生,60%在初二後成績下滑;而具備深度閱讀能力的孩子,中學文科成績高出同齡人23%。

雖然這個調查樣本量有限,但作為一名曾經的學生,現在小學生的媽媽,我覺得這個結果還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我認識的倆孩子,就完美驗證了這個調查結果。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第一個孩子是我鄰居的孩子,她剛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鄰居就緊張了起來,不僅給女兒單獨布置家庭作業,學習不好的科目,還給她報各種輔導班、一對一私教,搞得孩子除了學習一點其他的時間都沒有。

可是剛小學畢業,進入初中,鄰居的女兒就迅速滑了下來,並且私教、輔導班再努力也無效。

反之,我閨蜜家的兒子,小學階段不僅沒沒上過輔導班,還經常看課外書,從童話故事到科普讀物,他都愛不釋手。

他的成績在小學不算頂尖,但進入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初中後,他的成績就一路攀升,尤其是語文更是班裡數一數二的。

他們班主任說,其中很大的原因就跟小學期間大量閱讀有關係。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閱讀量上去了,孩子成績不會差。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閱讀,尤其是深度閱讀可以激活大腦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為孩子未來學習提供最底層的支持。

小學階段愛閱讀,尤其是喜歡讀一些偵探書、科普書的孩子,到了中高年級成績都不會差。

第四、父母重視家庭教育

每年高考結束,總有記者向各地市的高考狀元取經問道,也有機構對這些採訪進行整理分析總結。

某省教育部門就對68名高考狀元的採訪記錄,進行了分析總結,結果發現在採訪中:99%的孩子都喜歡用這三個詞形容自己的父母「寬鬆、信任、像朋友一樣」。

在沒看到這個分析之前,尤其是我家女兒沒上小學前,我總認為好學生背後必須有一雙嚴厲的父母,監督着孩子學習。

就像小時候,父母總是督促我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被批評。

班主任直言:將來能考上985、211的孩子都有共性,小學就能看出來 - 天天要聞

後來有了女兒,成為了家長,尤其是一名家庭教育知識分享博主,我才發現,老師的孩子普遍學習好,不是因為老師嚴厲,也不是因為給孩子開小灶,而是他們更懂家庭教育。

知道孩子成績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和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和壓力,他們才會更願意主動學習,發揮自己的潛力。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未來成績能保持或者提升,一定要從小注重家庭教育,平時少刷點手機,多看點家庭教育博主分享的知識,或者看看家庭教育主題的書籍,為孩子邁入大學之路添磚加瓦。

【今日話題】

你認為孩子是否能考上名牌大學與什麼因素有關?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供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家長參考討論。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總投資約6.3億!長樂一學校新校區獲批 - 天天要聞

總投資約6.3億!長樂一學校新校區獲批

今日(7月1日,長樂區發展和改革局發佈「關於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複」。關於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複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你單位報來《福建省長樂高級中學關於申請審批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請示》及相關材料收悉。經研究,原則同意長樂高級中學新校區項目初步設...
關注 | 為泰州隊輸送5名球員,這所高中咋這麼牛? - 天天要聞

關注 | 為泰州隊輸送5名球員,這所高中咋這麼牛?

【來源:泰州教育發佈】今年夏天「蘇超」火爆出圈在泰州隊的隊伍中17號徐奇瑞、19號繆樊、21號張澤儒30號丁凌運(守門員)、42號王子豪5名球員出自同一所學校——泰興市第四高級中學這所高中的足球為啥這麼「牛」?一起來探個究竟「我行!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 天天要聞

2024年廣州民辦學校比2023年減少37所

南都訊 記者楊曉彤 7月1日,廣州市教育局發佈《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根據2024年廣州市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895所,在校生302.03萬人,專任教師19.24萬人。學前教育2024年在園幼兒同比下降8.11%2024年,全市共有幼兒園2224所。比上年減少22所,下降0.98%。其中,普惠性幼兒園18...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 天天要聞

10點不到,全部賣空!今天正式回歸:很多人直呼去晚了

「就等這一口!」經過4個月的禁漁期,杭州「老饕」們期待許久的第一口江鮮於今天正式「上岸」。今早7點多,位於上城區九堡沿江的楊公漁碼頭的「楊公魚市」人頭攢動。刀魚、翹嘴、包頭魚、江鰻……你在魚市能見到的,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五點多,第一網就捕上來了,馬上就賣完了,很多老客一大早就在這裡等着的……...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 天天要聞

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

6月30日,司法部發佈《行政複議工作白皮書(2024)》(下稱「白皮書」)。白皮書從行政複議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中的地位、吸納行政爭議作用發揮、通過調解和解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監督依法行政、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配套制度機制建設、基礎能力建設等七個方面對2024年行政複議工作進行了梳理分析,全面總結各地、各部門...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 天天要聞

讀完本科讀大專?河南一高職院校已多年招收本科生

「先上本科後大專?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竟然是真的!」近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2025年單獨考試招生章程中,多個專業備註招生的對象是本科畢業生,引起了網民關注。「專升本」一時成為網絡熱門話題。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該校已經連續多年招收本科畢業生,人數和專業數逐步增加。7月1日,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