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嗎?是,也不是。

前兩天刷到短視頻,一位父親僅僅因為自家姑娘沒有考上好的高校被父親家暴的新聞,難道讀書真的只是唯一的出路?她沒考上985高校就不讓吃飯,冬天還要求她洗冷水澡。孩子沒有考上心理已經夠難受啦,作為父親不應該給予安慰、擁抱,而是用最狠的方式去傷害她?只要孩子平時盡最大努力過,只要過程在哪裡,結果沒達到理想的,難道就可以任意傷害、否定之前的一切努力?

經常罵的孩子會形成自卑、懦弱、說謊,父母親手把孩子推得遠遠的,關係由親變疏遠。

確實在沒有資源、優越的家庭條件、背景等等,讀書是我們普通人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小時候老是聽長輩教誨讀書是我們貧窮人家孩子的唯一出路,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找到好工作等等。身邊很多大哥哥、大姐姐通過努力讀書考上大學的,畢業後確實擁有了更好的工作,有醫生、老師、公務員。考上985等著名大學的很少很少,這是都是在高考新聞里報道里才能看到的,這些天之驕子,以後都是高科技人才、科研人才、大學教師、大學教授、甚至有些厲害的創業成為大老闆等等。沒錯,只是可以改變命運。但我們並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學,難道沒上大學就找不到工作,並不是,只是上了大學的學習的專業知識更多,選擇更多,沒上到大學的甚至初、高中沒畢業的相對就沒有什麼選擇,在社會上工作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汗水,不過也有少數家庭優越的就不好說了,畢竟家裡有礦。可身邊也出現了很多,沒有讀大學甚至沒讀高中的親人、朋友、同學、同村人等等,他們在社會上努力工作也獲得了相對的成功。所以讀書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可都讀書是目前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

還記得小時候村裏面有個和我們讀書的同學,他不喜歡讀書,記得他父母也一直逼迫到校,在老師眼裡他就是一個壞學生,整天拉幫結派到處打架,常常被投訴。對於他,他的爸媽很頭疼,但是還是堅決要他讀書,一直到初一,寄校的生活,他經常翻牆出去上網,被抓很多次,警告、記過、處分對他是常事,直到後來他被學校開除了。本以為他爸媽會打死他,因為以前在村裡他父母常常說打死他,可後來聽身邊人說:他被學校開除了,並沒有被打,他父母問他,這麼小不上學,你能做什麼,他回答我可以學手藝,學到手藝我一樣可以賺錢。於是他的父母託人打聽,送他去省城做小學徒啦。又過了幾年聽到身邊人說:他做了六七年的學徒,自己說要單幹,回家和父母商量,他的父母很尊重他、很支持他。短短几年他就賺了不少錢,現在是個年收入近百萬的小老闆了。

在我國大多父母都是接受不了自家孩子的平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古至今都是父母養育子女的期望,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學習這方面成龍、成鳳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除了長相有差異大,學習能力、性格、智力、情商等差異也很大。當今社會除了成年人的壓力大,學校里的孩子壓力也大,他們的壓力有來自老師的、同學的、父母的、社會等等外在壓力,造就了現在的孩子都很卷,孩子們除了在校上課外,還要在外面學習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大多數父母都焦慮,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以後找不到好工作等等。

幾乎孩子的一生都考慮完了。可唯獨沒有考慮過,孩子快不快樂。學不好就補習,成績優異更是。個別孩子甚至補習了也跟不上,這時候父母來氣啦就會語言攻擊傷害孩子年幼的心靈。讓孩子懷疑自己、慢慢地孩子就否定自己,在學習上出現擺爛的狀態。其實現在這麼卷的環境下只要孩子的綜合素質高,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可往往很多家長都不注重快樂成長,現在孩子幾乎都沒有童年快樂。

圖片來自網絡

樓下一位一年級的孩子媽媽,在某些人眼裡可能是位比較另類的媽媽?她家娃娃沒報過任何的興趣班,反觀小區里的孩子那個不是報名三兩個興趣班的,不是學舞蹈、畫畫、編程、英語、圍棋、書法等等。她家娃娃今年才上一年級,也聽說今年暑假她家也沒有報幼小銜接課,她本人在樓下和其他寶媽交流時,也說出孩子拼音跟不上,寫字也是想畫畫一樣妙,根本不懂筆畫、筆順。可當其他寶媽建議:送去機構學拼音、學書法就好啦。她的回答是,才剛上一年級第一學期,跟不上很正常,畢竟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家她數學就很好,英語也跟得上,語文拼音準備讓她多讀多練,總會好的,先觀察觀察。樓下的媽媽們當面都說她心態好,背地裡說她太理想化。

其實孩子學習還是得靠自己,養成良好的自主、自覺主動學習習慣比什麼都重要。作為父母只需要給他們提供適合學習的環境就好啦,過分的干預孩子的學習,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