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屆楊浦區「雙進入」探究活動第二次論壇在楊浦少科站舉行。20個基地51名「雙進入」學員們相聚楊浦少科站,通過和專家導師一起做「同事」,進一步細化課題,讓自己的探究課題邏輯更加清晰,方案更為合理,同時兼具創新深度和實用性。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現問題,通過專家導師的點撥後,主動探尋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參加「雙進入」探究活動的學員最大的感受,能夠在自由自律的氛圍中研究課題,開拓創新的小火花在這裡被不斷激發。
自從去年12月啟動第十三屆「雙進入」活動以來,51名學員通過申報推薦、科學素養考察、雙向面談、試帶教等層層遴選,於5月中下旬進行開題論證後前往各自探究基地,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正式帶教活動。和專家們、同伴們交流分享了自己的課題研究進展。學員們的課題大都來源於生活,涉及神經網絡、土木工程、虛擬現實技術等多個領域。
暑期「雙進入」探究活動論壇的舉辦就是為了更好地跟進和幫助學員完善課題,為同類學科的學員們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同時獲得更多專家老師的指導建議。科創論文寫作的內外動因是什麼?科創論文應該怎樣撰寫?為了使同學們在課題收尾前對論文撰寫有更清晰的認識,楊浦少科站「雙進入」活動項目負責人孫老師以「如何在科創論文撰寫中訓練及體現科學素養」為主題向全體學員分享了科創論文的寫作要領。同時,學員們還參加了分組論壇,對各自課題研究進展展開彙報交流。
工程1組的8名學員來自「陶瑞寶院士團隊」「褚君浩院士團隊」和同濟物理培育基地。隨着課題探究的深入,本組工程類課題的驗證模型在近兩個月探究中逐漸出爐。專家們針對學員的階段性成果給出了調整建議,例如:課題名稱與研究的內容是否吻合貼切、學科類別的申報是否要重新斟酌、還應根據學生自己的精力進一步聚焦研究內容等。
同時,在問辯環節中指導學生該用怎樣的態度面對、對提出的問題要如何快速理解應答。短短的半天時間,同學們收穫滿滿。
來自環境化學組的8位「雙進入」學員結合一個多月來進入高校實驗室的探究成果進行彙報,讓人感到耳目一新。每一位學員都能夠拿出自己通過一個暑假的實驗探究所得到的成果,並對其進行分析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課題。專家們也從課題中的細節入手,對學員彙報當中存在的誤區進行指正,同時點撥了學員們如何對課題彙報當中的機理部分進行補充,並提議後續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補充實驗,以期讓學員的課題邏輯更清晰,原理解釋更透徹。
社會科學組的7名學員來自財大長三江、復旦社科及復旦國務培育基地。他們在導師指導下進行了問卷設計與訪談。專家們強調,在進一步界定核心概念的同時,需要注意相關建議和數據分析的一致性。此外,也可豐富研究方法,運用實驗法、回歸分析等,提升數據科學性。
最後,專家們也鼓勵學員可以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對相關因素間的關係進行動力學分析,在現有基礎上對現象背後的原因、機制等進行思考,以進一步提升課題高度。
暑假雖快結束,但「雙進入」活動還將繼續,得到科學家們細緻點評和指導建議的「雙進入」學員們將根據各自的課題研究進度,與導師進一步溝通完善課題,並在9月起陸續結題,進入課題探究的總結和成文階段。
「雙進入」探究活動舉辦十年來,該活動已成為楊浦特有的科創生態標記,無數學子通過這個平台提前走進高校,跟隨科學家搞科研,提升了科學素養,鍛造了科學精神。
文字/圖片:沈瑩
編輯:文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