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的螃蟹丨株洲:技能人才賦能,助力產業跑出「加速度」

新春佳節,喜訊傳來。當地時間1月22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新機場線正式開通,「中國造」地鐵列車載客運營。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試乘體驗並點贊,稱這是土耳其最快的地鐵列車,感謝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為此作出的貢獻。

中車株機該項目負責人李陽陽介紹,在與土方合作過程中,實現了6個月的全球最快地鐵列車研發交付速度。

朝氣蓬勃的株洲軌道交通產業。

觀潮君發現,「全球最快」的背後,除了雄厚的工業底子,優渥的技能型人才培育體系以及廣闊的人才發展舞台功不可沒。

技能人才助力先進制造業崛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大國工匠」鄒毅。

城市因人而興,人才因城而聚。從1905年創辦全省最早的實業學堂——醴陵瓷業學堂,到國家「一五」「二五」時期創辦一批湖南最早的技工學校和中專學校,再到九郎山職教科創城,株洲職教走過了百年歷程,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職業教育基地,為株洲工業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產業工人,見證和推動了株洲從解放時7000人的小鎮發展成為城區人口達173萬的興旺城市。

株洲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推動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進展。

湖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株洲舉行。

為幫助技能人才實現高質量就業,株洲市打造了「技能天下」品牌。通過連續9年舉辦「技能天下」職業技能網絡直播大賽,累計有105萬名一線技能勞動者和在校學生參與比賽,累計有近260萬名一線技能勞動者、在校學生得到各企業單位和學校組織的選拔培訓。

株洲市第九屆「技能天下」職業技能網絡直播大賽頒獎現場。

1月13日,株洲市第九屆「技能天下」職業技能網絡直播大賽落下帷幕,近400家企事業單位、5萬名技能人才、10萬名在校師生參與角逐,呈現了一場場精彩的技能盛宴,每場有近50萬人關注直播。

在株洲的技能專家庫中,有各類裁判專家230名。其中,10%的專家裁判具有國家級裁判資格,30%的專家裁判具有省級裁判資格。株洲先後承辦中國技能大賽焊接決賽、「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湖南省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等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

中式面點師競賽。

特別是2022年,株洲成功承辦湖南省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是全國唯一承辦首屆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的非省會城市,得到國家人社部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認為本次大賽「組織最好、標準最高、影響最大」。此次大賽中,株洲選手共獲得全部55金牌中的34枚,獲得16枚銀牌和11枚銅牌,穩居金牌榜和獎牌第一名。

經過14年內涵式發展,株洲形成了「教育鏈」「人才鏈」精準服務「產業鏈」「創新鏈」的職業教育模式,年培訓技術人才25萬人次,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北有天津、南有株洲」和「北有嶽麓山大學城、南有九郎山職教科創城」的發展格局,成為驅動湖南製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擰螺絲也能成「大國工匠」

在株洲,吳運鐸、李臨庄易冉、柳祥國、鄒毅等「大國工匠」的名字時常被人們提起。一代又一代甘於奉獻、勇攀高峰的高技能人才,賦予這座城市特有的現代工業氣質。

中車株所職工鄧金龍是株洲市技能提升行動受益者之一。2021年,他在株洲市「技能天下」職業技能車鉗複合PK網絡直播大賽中,以兩場滿分的絕對優勢摘得桂冠。

中車株所職工鄧金龍。

靠「擰螺絲」在舞台上大放異彩的鄧金龍,曾因中考失利與普高失之交臂,一度陷入失落迷茫。他說,正是「職業技能向我打開了另一扇門」。

厚度僅0.1毫米的鋁製易拉罐罐體上,車削40毫米長的罐體漆面。罐體上漆面厚度僅約0.01毫米,大致相當於一根頭髮直徑的 1/6。同時易拉罐內裝滿了碳酸氣體,車削過程中會產生切削熱,易致罐體膨脹,稍有差池,易拉罐就可能會爆裂。而鄧金龍能輕鬆完成「薄壁去瑕」。

從業15年,他已從一名技校畢業的普通車工成長為高級車工、高級裝配鉗工。「技能提升的同時,我的薪酬、職位也在提升。」 鄧金龍感慨道。

株洲工人展示燈泡上割鋼絲。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業、以賽促產。」株洲市人社局局長潘慶介紹,在株洲,「有技能,有收入,好就業;長技能,漲收入,就好業;高技能,高收入,就業好」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必將促進加快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就業之路。

在株洲,每一位技能在身的人才都能更加自信地走入社會,以專業技能和過硬實力打破社會偏見,在職場大展拳腳,意氣風發地實現人生道路上的「彎道超車」。

當前,株洲市高技能人才達13萬人,基本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產業技能人才隊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成為株洲鮮明的社會價值導向和時代風尚。

打造「磁場」,聚天下英才

從培養技能人才到深度參與產業發展,株洲充分寫好了「懂才」「用才」「聚才」 三篇章。

正如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所說:「我們經常講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但是最根本的還是事業留人。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有很多年輕人願意在株洲的優勢產業領域來發揮他們的才幹,這些領域對他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中車株機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生產。

在人才優勢加持下,近年來,株洲加快產業體系現代化步伐,重點產業項目累計突破「卡脖子」技術46項,湧現了油電混合動力通用飛機、全自主研發商用磁浮3.0列車等大批高端裝備。

株洲重型運載設備生產車間。

株洲提出,未來五年力爭新增2個到3個千億產業集群,形成世界級、國家級、區域級產業集群集體衝鋒的態勢。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湖湘大地自古英才輩出,株洲將以更高遠站位、更寬廣視野,通過「產教融合」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匯聚人才力量,勇立發展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