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發佈 | 麗江熱線APP
隨着「雙減」政策的全面落地實施,如何重新審視和布局教育教學成為各大學校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在這之中,古城區祥和中心校白龍潭小學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本着「公益普惠」的教學理念,白龍潭小學聚焦課後服務內涵質量提升,打造高質量、特色化的「升級版」課後服務內容。記者了解到,白龍潭小學課後服務設置三個板塊的內容,即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輔導學科作業,讓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及時完成學科作業;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培養學生興趣,目前學校共設置12個興趣班,內容包括教授指導納西童謠、納西東巴畫、巴烏、鼓號、足球、籃球,手工書法等;而最後三分之一的時間則用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在學生興趣培養層面,白龍潭小學尤其注重開發學生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美術老師把納西象形文字融入美術教育教學中,開設了「東巴象形文字繪畫創意」興趣班,音樂老師把納西童謠融入音樂音樂教學,開設「納西童謠」興趣班,體育老師把納西童謠融入體育教育中,開設「納西童謠課間操」興趣班。據介紹,納西童謠課間操中有充滿童心童趣的遊戲童謠,有益智健腦的猜迷童謠,還有弘揚中華美德、鄰里和睦的人情童謠,更有弘揚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勞作童謠。
「學校為了弘揚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教師把納西東巴文化融入到了興趣教學中,無論是美術班、童謠班、童謠健身操等,都能讓孩子們深入接觸東巴文化,通過有效地把傳統民族文化教育和現代教學結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可能。」祥和中心校白龍潭小學少先隊輔導員楊其琨告訴記者。
「我很喜歡美術,所以參與了學校東巴繪畫班的興趣課程,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認識東巴文化,學習東巴文化,學習各種各樣的繪畫技巧,不僅能提高我的畫畫水平,也能讓我更加了解納西族。」五年級三班學生王雅萱說。
除此之外,白龍潭小學擁有10餘個綜合實踐基地,學校根據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社會生活需求,以「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主題實踐活動為統攬,按照不同年齡和學段特點,分層系統開展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通過走出校門,走進少先隊實踐基地,加強學生國防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科技教育、環保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但目前由於受疫情防控工作影響,課後服務中有關綜合實踐的內容還未正常開展,後續學校將儘快完善各項工作,確保教學內容的穩步推進。
「目前,全校1700多名學生和全體教師都參與到了課後服務中,下一步,我們會邊試行邊細化,邊研究邊轉化,邊總結邊固化,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好校內資源的同時,有效地引進校外資源,更紮實、更有效地落實好這項服務工作。」祥和中心校白龍潭小學副校長張玉梅告訴記者。
記者/李琳瑛
編輯/和潤黃
責編/李鐵成
熱線電話/0888—5112277 微信/lijiangtv
麗江市廣播電視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