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0月1日訊(通訊員 黃絲)學問尚精專,研摩貴純一。為持續推進教師研課磨課能力,整體提升教研組團隊業務水平,9月27日至29日,尚格小學開展了小學數學「解決問題」專題課堂教學競賽。
隨着老師劉聰執教的《歸總問題》,競賽活動拉開了序幕。劉聰非常關注學生的課堂學情,讓學生在充分的對比活動中理解「歸總問題」的本質特徵,從而掌握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梅蘭帶來了二年級的《簡單的排列》一課。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解密碼」這個情境,並將情境貫穿整節課,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課後,顏謝婷對《簡單的排列》一課作了精彩的課例解讀。她從精選情境、巧設題組、發展思維等方面,闡述了本課在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
羅濤帶來了《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他的課堂讓學生完整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宋敏對《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進行了課例解讀。她從各版本教材對比、教學目標、設計意圖、環節賞析等方面進行解析,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過程。
倪思梅帶來了四年級上冊的《沏茶問題》,她藉助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提取出沏茶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課堂中學生之間的質疑和反駁,更有助於學生學習中的成長。
王菁就《沏茶問題》進行了課例解讀。她通過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向我們介紹本節課的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數學角度尋找解決生活問題的多種策略,體會運籌思想在生活中的運用。
最後一堂課,是由唐秀美執教的《分段計費問題》,唐老師藉助數形結合的形式由淺入深地推進學生去有效閱讀與理解問題,構建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和「分段計費數學模型」相融合的「雙模」課堂。
彭花就《分段計費》進行課例解讀。她從經歷生活情境、感知模型出發,認為引導學生對解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回顧反思過程,就是在逐步形成這一類問題的結構,完成數學模型的自主建構。
賽後,賓雲、劉海明、謝贏三位老師對5堂課進行了點評。三位老師一致認為數學組教師成長的步伐非常大、備課組研磨課的氛圍很濃厚。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普遍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善於精設豐富的活動來讓學生充分感知和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爭艷春更美。本次賽課活動增加了老師之間相互學習、交流的深度,讓老師們受益匪淺。尚格小學數學組在培養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方面下足功夫、給足平台,在後續的工作中,數學組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努力打造成一支優秀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