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查處「一對一」等違規校外培訓

9月23日,教育部召開通氣會。會上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負責人表示,要通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堅決防止培訓機構過度逐利行為;通過嚴肅查處隱形變異培訓行為,有效緩解群眾焦慮。在深入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過程中,對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培訓機構和個人「打擦邊球」或轉入地下的隱形變異培訓問題,參與課後服務導致學校教師負擔增加的問題,學科類培訓轉向和資本湧入非學科類培訓的問題,亟須出台相應指導意見,防止出現政策空白。該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一對一」「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此外,教育部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研究修訂競賽管理辦法,治理打着「國際」旗號的各類競賽。同時,加快校外培訓管理條例立法進度,對非學科類機構管理一併納入。

九成以上家長

對新學期減負提質成效滿意

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以二維碼形式,邀請家長無記名通過網絡直接填寫調查問卷,共收到5737.7萬份家長問卷,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老師沒有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監測平台顯示,97.5%的家長對學校新學期減負提質的各項措施和成效表示滿意,其中六成以上家長表示非常滿意。

北京鼓勵學科類培訓機構

先培訓後付費

北京市教委介紹,當前北京全市恢複線下培訓的機構預收費已經全部納入資金監管,資金監管總額達到9.68億元。對於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正在推進資金監管,將預收費資金監管作為線上機構重新審批准入的前置條件,堅持「無資金監管,不得重新審批」。

北京嚴格執行3個月或者60課時培訓收費上限,並進一步要求機構不得早於新課開始前1個月收取費用,並明確禁止學科類培訓機構使用「培訓貸」。此外,北京市「雙減」措施提出,鼓勵實施先培訓後付費的收費模式。

85%的學生

參加了課後服務

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據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全國有10.8萬義務教育學校(不含寄宿制學校和村小學)已填報課後服務信息,其中96.3%的學校提供了課後服務;有7743.1萬名學生參加了課後服務,學生參加率85%,其中有71.2%的學生每周5天全程參加;534.5萬名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占這些學校教師數的86.2%,另聘請了20.6萬名校外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

98%的學校做到了

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

通氣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據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台數據顯示,在已填報的13.4萬所小學中,有98.03%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監測平台數據顯示,98.6%的學校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根據共青團中央對511043名家長的調查,「雙減」政策實施之後,72.7%的受訪家長表示教育焦慮有所緩解,中等收入群體緩解比例更高。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