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依舊是兩個饅頭一瓶水,但人卻「變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前言

今年夏天,北大爆火。和很多學校因為校花、校草的超高顏值而爆火不一樣,北大這一次的爆火,是因為一位拿着兩個饅頭一瓶水、長相平平的老師:韋東奕。

兩個饅頭一瓶水,這就是韋東奕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當韋東奕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眼中時,不少人對他是否有真才實學都抱着懷疑的態度。甚至有些網友說:「這樣的人都能成為北大老師,那我何必讓孩子去讀北大?」

的確,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顏值似乎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最重要的東西,甚至凌駕於真實本領之上。難道長相不出眾的人就毫無過人之處?我想也不盡然,韋東奕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他的爆火,也打了不少「顏值至上」網友的臉。

一個短短的採訪視頻,一段簡單的自我介紹,讓人們對韋東奕從最初的不相信到最後的折服,「北大韋神」果然不一般。

起初,韋東奕的火,是因為他長得不好看。不得不說,韋東奕採訪視頻里確實給人一種很樸實的印象。記者讓他給今年高考的考生說一句祝福,韋東奕就說:「加油,歡迎來到北京大學。我也不會說別的。」這樣實誠的話不禁讓人失笑,不少網友也問:北大老師一點語言組織能力都沒有嗎?

後來,韋東奕的火,是因為他的輝煌。關於韋東奕的成長曆程,可以用「輝煌」兩個字來形容。高中被保送到北大、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第一名這樣的光環已經是無數人望之而無不及的了。

一份「真」的表達

採訪視頻里,韋東奕長長的頭髮、樸實的衣着,是給人的第一感覺。手裡緊拽着饅頭和水、語言組織不強,是給人的第二感覺。

但其實,正是韋東奕言行里所透露出來的「真」,給我們留下了最難忘的印象。

翻看韋東奕以前的採訪視頻才知道,原來他的「不善言辭」從以前就開始了。18歲的韋東奕接受記者採訪時,內向、靦腆或許又是當時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

面對記者的提問,他很直接地說:「我不想說了,我不想說了」,身邊的親人以為韋東奕有點焦慮,但韋東奕說:「不是焦慮,這就是不應該說啊,先走吧回家吧。」

就是這樣一個毫不掩飾自己的人,也許和現在社會上大家都習慣性地戴着面具過活而格格不入。

但就是他這樣「真」的表達,才讓不少人成為了他的粉絲吧。

一直「痴」的熱愛

父親是一位數學教授,或許在父親的影響下,韋東奕對於數學十分熱愛。

難以想像,一年級的韋東奕偶然翻到的書籍《華羅庚學校數學》,裏面高深的數學知識對於一年級的韋東奕來說,是挑戰、也是激起他對數學熱愛的開端。

韋東奕說,他喜歡數學,更喜歡成功解決數學難題之後的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就像是在沙漠上突然看到了水源一樣,既驚又喜,成就感翻倍。

後來韋東奕突出的數學能力被山東師大的張教授所發掘,在加入奧數班訓練之後,他在數學這條路上更是一路向前,無法阻擋。

第49屆、50屆國際數學競賽的金牌獲得者、以一己之力戰勝了其他學校的參賽者、美國名校都為他「摒棄標準」,直言如果韋東奕願意入學,可以不用考英語這門必備學科,但最後韋東奕拒絕了,他一如既往地選擇了北大,即使這個決定被很多人都不理解。

韋東奕爆火之後,他的家人透露,或許此刻的他並不知道自己在網絡爆火的消息,他不喜歡上網,這是他與很多年輕人所不一樣的。

或許,正是因為他在數學的世界裏早已獲取到了足夠多的滋養,有了自己所追求嚮往的東西,才會不需要網絡的彌補吧。

他喜歡數學、對數學感興趣,也在數學領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數學對於韋東奕來說,應該是互相成就的關係了。

一份「純」的追求

韋東奕是個很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他懂得分清對於他而言,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因為對數學的喜歡,所以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深造;因為看淡了名利,所以對金牌的獲得並沒有太多的情緒,甚至說「金牌只是一種形式」。

韋東奕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單純追求數學的人,對於物質上的需求好像也並不在意,兩個饅頭一瓶水就是第二天的早餐,讓人看起來和這個社會似乎格格不入,但又像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

眾人皆醉我獨醒,或許就是韋東奕的生活狀態吧。

別人不懂韋東奕的追求,不重要,他懂自己就好。

隨着不斷地走紅,無數記者蜂擁而至對他採訪,甚至去到他的課堂,讓他確實受到了干擾。我們現在可以發現,韋東奕把頭髮給剪短了,他開始修整自己的容貌了,這一次的韋東奕,似乎變了,但似乎又沒變。

不管怎麼樣,韋東奕和別人不一樣,他不需要爆火,需要的是能安心於學術研究的環境。他也是個普通人,面對打擾也會煩躁,再多的榮譽,都是天分+努力得來的,不要把他的成功過多歸於「天分」而忽視了他後天的努力,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寫在最後

韋東奕,一個不在乎世俗眼光,對外在東西並不在乎的人。在現在這個社會,微博上時常掛着的熱搜,今天這個明星出軌,明天那個明星戀情被拍。娛樂至上的時代使得我們對一些真正為國爭光的人少了太多太多的關注和熟悉。

當然,關注並不是要去打擾別人,把喜歡放在心底,並且以優秀的人作為自己成長向上的動力,對於自己同樣也是一種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