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2025年05月28日10:43:12 教育 1030

原創 :我是中師生

轉自:小桔燈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小 桔 燈 的 光 · 暖 亮 你 我 他

小桔燈語+歷史,欠中師生一個說法,更欠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題記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一、

前一段時間,和一位退休的縣重點高中校長聊天,說到我的一位中師同學曾在他們學校教書。

這位校長回憶說,在1990年代,有一年,教育局分配到學校幾位新畢業的老師,有三四名中師生畢業生,其中就有我的同學。當時,學校領導班子都不太情願接收那幾位中師生,因為中師文憑,相當於中專,那時,想教高中,起碼也要師專畢業才合適。

學校反映到教育局,領導說,用用再說吧。

學校安排幾位師專、師大的畢業生擔任主科,教語文、英語和數理化,只讓那幾位中師生擔任地理、歷史、生物等副科。

幾年下來,那幾位師大、師專的教師教學成績不錯,而那幾位中師生工作表現更出色。他們年齡小,好學習,可塑性強,腦子靈活,能吃苦,教學成績比有經驗的老教師還好,後來,兩位中師生考上研究生,一位中師生,也就是我的那位中師同學,成為省骨幹教師,調入了省會的一所示範高中。

這位校長感慨,那一個年代的中師生,素質高,如果讀高中,都能考上重點大學。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二、

上世紀的80、90年代,國家為了緩解中小學校師資缺乏的問題,出台政策,從初中畢業生中選招優秀畢業生到中等師範學校,給個幹部身份,城市戶口,學習三年後,回到鄉村學校當老師。

初中畢業上中師,一時成為初中畢業生的最佳選擇。

從1980年到2000年,二十多年裡,全國400多萬優秀初中畢業中,考入中等師範學校,成為中師生。

經過三年的學習,他們像蒲公英一樣,撒向廣大的鄉村教育一線,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

在鄉村學校民辦教師一個個退休之後,中師生畢業的中小學老師,撐起了鄉村教育的大半個天空。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謝新茂老師是筆者尊敬的一位師長,他曾經是一位中等師範學校的老師,從1983年開始,就一直在一所中師學校任教,一直到2002年最後一屆中師畢業生離校後,才調到另一所學校。

謝新茂老師在文章《初中畢業上中師:教育之大幸與個人之不幸》說:

「他們以出類拔萃的優異素質,卻選擇上中師,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一張飯票。」

」這批人加入到基礎教育行列,確實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大幸。「

「而對他們個人的前途來說,選擇鄉村中小學教師這個行業,確實又是大不幸。他們都應該是國家的棟樑之材,卻成了墊在金字塔最底層的鋪路石,這讓他們的人生之路,充滿了悲情的色彩。」

當年的中師生有多優秀?

謝新茂老師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初中畢業上中師:校長說,他們的優異無人能比》中充滿了對中師生的溢美之詞,文章中,了解中師生的局長、教授、編辦主任,都一致讚揚這批學生(中師生),也是認可這批學生的悟性與天分。

謝新茂老師在文章寫道:

「這批天資卓越悟性極高的追風少年,如果不來讀中師,而是去讀高中考大學,基本都是一本大學的苗子,而且不用費什麼勁就能考上。學習之與他們,不是一種苦差,而是一種享受。」

「這批天資卓越的中師生,在中國,既是空前,恐怕也是絕後了。」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三、

事實就是這樣,當年初中畢業時,成績最好的學生,要去讀中師,而成績次之的學生,才去上高中,讀大學。

這幾年,河南東部的鄲城一高,每年都有三四十個學生考入北大清華。

上世紀80、90年代,筆者所在師範學校,每年都要從鄲城縣初中畢業生中招收一批優秀畢業生。

可以肯定的說,這三四十位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放在三十年前,初中畢業時,絕大多數學生會上中師,上中專。因為,那時的中師、中專,對於他們鄉村的父母、一般的平民,普通的初中學生,魔力太大了。

這些拿着北大清華錄取通知書的高中生,如果放在二、三十年,他們拿通知書的那一個時刻,正是那些中師生畢業走上講台的時刻。

筆者的一名初中同學,當年畢業時,一起報考了師範學校。

那些年,對於報考中師中專政策要求必須是應屆畢業生資格,也就是說,不能讀過初三,參加過中考,而這位同學恰好前一年在另一所學校參加一次中考,沒有考上後,轉到我們學校,通過關係運作,填報了師範志願。

這位同學,考了全校第三名,拿到了師範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到師範學校報到後,卻被第四名舉報不符合報考資格。沒有辦法,只能從師範退學去了高中讀書。

三年後,讀中師的同學回鄉教書,那位從師範退學上高中的同學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二十多年後,讀中師的同學依然在鄉村學校教書,那位從師範退學上高中的同學讀研究生,分配到一線城市的政府部門,已是一名處級領導。

當年,他們的中考分數,只差一分。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四,

一代中師生,天分不缺,成績優異,但是歷史只給他們提供了做一名中小學教師的平台,他們自己想要在教師崗位之外,再給自己營造一個更好的平台,非常艱難!

不過,在這400多萬中師畢業生中,亦有相當一部分人的人生之路並沒有在鄉村的三尺講台上延伸。

當年,他們畢業時,擁有的是幹部身份,有一部分人直接轉到行政部門,開始從政生涯。還有一部分人, 工作中感到知識的不足,選擇了進修上大學深造,從而如出籠的小鳥,再也不回望起飛時的舊林。

1991年,我們一個中師班畢業生是48人,大致統計,畢業時從政的有2人,直接上大學的1 人,進修專科、本科然後讀研究生從而沒有再回到鄉村學校講台的6人。

讀研,成為當年眾多中師畢業生,走出農村,二次轉變人生命運的重要津口。

一位同學,是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在讀師範時,就常考前幾名。師範畢業後,回到農村老家小學教了兩年書,自學了專科,然後考到省會的教育學院進修。

當年的教育學院,考研成風,全國皆然。

在深厚的考研氛圍中,他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加上奮力拚搏學習,第二年就考上一所高校的研究生。

三年後,又攻讀博士。畢業後,被一線城市「引博從政」招去開啟從政之路,現在已是副廳級官員。

2000年前後,是中師生考研的頂峰時代,在進修教師人群中考研是最流行的事情。

當然,考研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可能已成家,還可能有了孩子,有的原單位還催逼着回家教書,也有的家人不理解,不支持,認為有了工作,還去吃那樣的苦做什麼。

而這樣的一群人,頂住壓力,克服困難,努力學習,許多人跨專業備考,最後終於展翅高飛。

對考研成功的人來說,他們是非常幸運的,他們的人生之路從此天高地闊,山長路遠,風光旖旎。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周碧華老師,一位中師學校老師,在他的文章《中師生,中國騰飛的「墊腳石」》,講述自己那一段執教湖南桃源師範的經歷,通過擔任一屆中師生班主任的感知,談了對中師生最真實的認識和評價:

他們是初中畢業生中的佼佼者,在當年大學錄取率還十分低下的時代,考取中師的意義不亞於當今考取研究生。

我至今認為,錄取初中畢業生中成績最好的學生讀中師,是一種國家戰略,是為了一代一代的中國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師生,「本該也是科學家、音樂家、教授呀!」

「他們優秀,卻走了一條平凡而清貧的道路。」

去年,電影《芳華》熱影,許多人從電影男女主角的「文工團」經歷中看到了當年自己讀中師的影子,大家認為,中師年代,又何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文工團」?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就是「中師」吐芳華。

歷史,欠中師生一次人生升華的「高考」 - 天天要聞

許多人說,當年的中師生,就是一群「學霸」,如果這些「學霸」參加高考,現在的中小學教育會是另一番景象,現在的社會中堅者會是另一個群體。

20多年來。400多萬的中師生群體,被集體提前「分流」到高考之外。這其中,有多少「學霸」,錯過了進入北大清華的機會。一輩子沒能參加過一次高考,成了中師生相當一部分心中永遠解不開的結,也讓多少「學霸」少了一次人生考場的恣意搏殺。

當年,中師生用可以考上重點大學潛質的分數,只拿到一個中師文憑。而且,這個中師文憑,卻一直成為許多中小學老師的第一學歷,終生的最高學歷。

在學歷迅速的貶值的今天,許多的中師生,怎麼也沒有想到,只是認真的工作,一抬頭,周圍竟然全是大學生。自己的一紙中師文憑,自慚形愧。

在學歷的鄙視鏈中,博士生看不上碩士生,碩士生看不上本科生,本科生看不上大專生,大專生看不上中專生。

中師生,就處於此鏈條的最底層。

我們清楚:當代教育背景下,用當年的中師文憑,比對現在中專文憑,是對中師生的不公平!

歷史,欠中師生一個說法,更欠他們一個人生升華的「高考」!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最新發佈!莆田一學校更名! - 天天要聞

最新發佈!莆田一學校更名!

關於同意受理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名稱變更的公告茲同意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辦學許可證號碼教民235032250000018號)向仙游縣教育局提交學校名稱變更的申請,現將學校名稱變更受理情況予以公告。基本情況如下:行政許可事項:義務教育學校變更審批(縣級權限) 變更前學校名稱:仙游縣東風雙語小學 變更後學校名稱:仙游縣華...
臨沂三河口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 天天要聞

臨沂三河口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活動

魯網5月29日訊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更好地愛自己,愛他人,臨沂三河口小學為同學們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心靈之旅。舒爾特方格:專註力大挑戰在這個小小的方格世界裏,數字們調皮地「躲」在不同的位置,孩子們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按順序找到它們。
2025年臨沂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臨沂)活動啟動 - 天天要聞

2025年臨沂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臨沂)活動啟動

魯網5月29日訊 5月28日上午,2025年臨沂科技活動周和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臨沂)啟動儀式舉行,市委副書記戚軍出席。副市長孫德士主持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舉行了臨沂市科技工作者之家、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人才培養基地授牌儀式。啟動儀式後,與會
58歲梁實將參加第29次高考:棄地理改生物,希望上個好點的二本 - 天天要聞

58歲梁實將參加第29次高考:棄地理改生物,希望上個好點的二本

據人民日報消息,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35萬人。四川成都今年58歲的「高考釘子戶」梁實,也將參加其第29次高考。5月29日,梁實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目前他正在複習備考,不過複習情況不樂觀。今年春節前,他和朋友合夥在他一直複習的茶館開了一家火鍋店,上半年他一直在忙碌火鍋店的經營事宜,由於和他過去經營的建材是兩...
教育的拷問:為什麼「拉不出屎」會成為中學生的生存常態 - 天天要聞

教育的拷問:為什麼「拉不出屎」會成為中學生的生存常態

#頭條深一度-深度閱讀計劃#山東某縣城中學高二學生喬嫚的遭遇,撕開了教育中一道隱秘的裂痕,她連續一周無法正常排便,只因課間10分鐘被切割成「8分鐘活動+2分鐘靜候」,女生廁所10個蹲位需應對200人的需求。若遇到教師拖堂,這點時間也化為了烏
新高考你問我答丨@河南高考生,加分、選科政策來了! - 天天要聞

新高考你問我答丨@河南高考生,加分、選科政策來了!

新高考選科成績如何計入高考文化成績?哪些考生可以享受高考加分?參加高考體檢有啥必要性?河南發佈聯合河南省教育考試院推出「新高考你問我答」策劃報道助力學子高考圓夢關於新高考第二份錦囊請查收如何查詢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為什麼首選科目歷史、 物理按原始成績計入高考文化成績?為什麼再選科目思想政治...
溫州三所民辦學校未經審批宣布停辦!有的半年前還在招插班生 - 天天要聞

溫州三所民辦學校未經審批宣布停辦!有的半年前還在招插班生

5月29日,南都記者從溫州市鹿城區教育局獲悉,近期,該區龍方益民學校、仰義慧才小學、潘嶴慧才小學三所民辦學校未經區教育局審批同意,擅自發佈終止辦學信息,引發社會關注。區教育局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責令學校規範辦學行為,保障教職員工、學生合法權益,確保本學期教育教學秩序平穩。龍方益民學校。據介紹,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