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成留學「新寵」,傳統英語國家「遇冷」

2025年05月26日12:00:25 教育 6319

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全球留學版圖正經歷重大變革。

過去一年,美國留學政策的風向突變讓許多國際學生措手不及。哈佛大學禁止招收國際生的政策雖被地方法院緊急叫停,卻折射出美國高等教育領域日益收緊的移民傾向。

這類政策反覆不僅加劇了留學申請者的焦慮,更釋放出明確的信號:傳統留學目的國對國際學生的態度正從「歡迎」轉向「審慎」。這種不確定性直接導致部分家庭將目光投向政策更穩定的地區,如中國香港、新加坡,甚至歐亞新興留學國家。

回望六年前,2019年曾是留學「黃金時代」的尾聲——各國申請人數持續增長,海外院校對中國學生敞開懷抱,「那完全是純粹的增量市場。」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稱,進入2024年後,留學市場明顯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新東方內部將其稱為「新常態」。

這種「新常態」,是指與2015年相比,留學市場總量增長已顯乏力。客觀來說,儘管當下消費降級,部分人可能從美國轉向日本、中國香港等地,但整體留學總人數已觸及瓶頸。

留學機構在傳統市場積累的經驗、數據系統,能否快速遷移並適配這些新賽道,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據孫濤稱,(機構)在快速適應和接受,適應的前提是留學的價值始終存在,留學人群也始終存在,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生源國。

亞歐成留學「新寵」

在2015年到2025年這十一年裡,美國、英國一直是熱門的留學目的地。在前五年,美國牢牢佔據留學意向國家的榜首,吸引了不少中國學子前往。而在後六年,英國憑藉其較短的學制和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取代美國成為最受意向留學人群歡迎的國家。

亞歐成留學「新寵」,傳統英語國家「遇冷」 - 天天要聞
2015-2025年,意向留學人群的意向國家/地區排名 top10
製圖:界面新聞 數據來源:新東方《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報告》

尤其是近期以來,特朗普政府對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頂尖大學進行打壓,包括移民政策收緊、學術研究管控、國際學生簽證限制等,就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國際生頭頂。

雖然目前最新消息是,聯邦法官叫停禁令,允許哈佛暫時維持國際生招生資格,聽證會定於5月29日舉行。在讀生暫無需轉學,但2025年秋季入學新生仍面臨不確定性。

一家總部在吉隆坡的亞洲房產科技集團居外iqi(juwai iq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卡希夫·安薩里(kashif ansari)對界面新聞稱:「未來幾個月內,美國學生總數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到明年同期,人數可能大幅下降。該禁令直接針對的僅是哈佛大學約6700名國際學生,但所有100萬名國際學生都會受到影響——他們對能否在美國完成學位的信心正在喪失。」

特朗普政府的措施不僅深刻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環境,也將對當地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

卡希夫·安薩里預計,如果國際學生數量減少10%(約10萬人),美國經濟平均將遭受44億美元的損失。目前美國約有100萬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和印度是最大生源國。他們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438億美元,並支撐超過37.8萬個就業崗位。

隨着主要英語國家失去市場份額,亞洲和歐洲等「非傳統」目的地正變得越來越吸引學生。這些目的地被認為提供了強大的學術價值、更寬鬆的移民途徑和更低的學費,使其成為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有力競爭者。

據新東方近日發佈的《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香港因地理及性價比等優勢,近幾年熱度持續走高,2025年再次躋身意向留學國家/地區排名前三。「去香港讀書太火了,以至於目前去美國讀藤校的條件拿來申請港大都有難度。」孫濤稱。

香港也在努力承接這部分市場。

4月26日,中國香港特區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談及留學生教育政策時指出:香港的高校會考慮在美國因學生簽證續期受影響的學生,歡迎他們來到香港繼續學業」。

5月23日,香港科技大學向哈佛大學的國際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及持有哈佛學位課程錄取通知的學生,發出公開邀請,無條件歡迎他們加入港科大繼續學業

事實上,自香港八大院校非本地生限額放寬至40%後,相關招生數量大幅上升。根據中國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提交給香港立法會特別財委會的文件顯示:2024/25學年,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人數為26631人,較2023/24學年的23098人增加3533人,增幅超過一成半。其中,大多數學生來自中國內地。

按照蔡若蓮透露的最新數字:為避免配套不足影響學生學習體驗,中國香港計劃未來數年持續增加宿舍床位(宿位)。預計到2027年至2028年,當地將新增約1.3萬個宿位。在此基礎上,為滿足非本地生的住宿等需求,中國香港也將開始探討公私合營模式解決學生住宿問題。

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牛津英語考試(oxford test of english)與studyportals平台所進行的《全球招生基準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學生對法國、奧地利、愛爾蘭和西班牙的相對興趣激增了20%-30%。對馬來西亞、日本、中國和韓國的興趣市場份額也在增加,阿聯酋和南非也是如此。

留學目的地之外新一代留學生的留學訴求也在發生變化,單純為了「鍍金」的留學觀念已經過時,更多留學生開始關注「就業」這一指標,在碩博留學生中更為明顯。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發展報告》顯示,11年來,意向留學生就讀專業仍然集中在工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等傳統熱門領域。這些領域通常具有較高的就業前景和薪資待遇,因此吸引了大量學生關注。

但從2020年開始,是受到國際經濟形勢影響,經濟學專業佔比呈小幅下滑,但在2025年又有了回暖,這也預示了未來經濟形勢有向好趨勢。與此同時,管理學、理學、教育學專業學生的留學傾向也在近幾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這也一定程度體現出了國內教育體系的微小調整,以及學生興趣和職業規劃的變化。

從具體的專業性質上來看,有25%的受訪學生目前就讀的專業屬於交叉學科。這一比例顯示了交叉學科在國內教育中的興起和發展趨勢。交叉學科通常能夠提供更廣泛的知識背景和更深入的學術探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挖掘增量市場

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留學市場正進入增速疲軟期。

「從我們業務的體感,(出國留學人群)是在減少。」孫濤在採訪中稱,從發放的簽證等數據來看,以英美澳加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的留學生招收總量確實有所減少,但前往其他國家留學的比例在增多,如「一帶一路」國家。

從新東方最新的財報中也能窺見一二。2025財年第三財季,新東方出國考試準備和出國諮詢業務營收分別同比增長約7.1%和21.4%。新東方執行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楊志輝預計,出國留學相關業務收入增長將繼續放緩,預計下財季以人民幣計算的收入將增長8%左右。

就整體市場而言,傳統留學市場曾由新東方、啟德等頭部機構主導,形成相對集中的供給格局,但近年來行業的供給方更加多元。

一方面,大型教育集團跨界入局如高途、好未來通過線上流量優勢切入留學賽道,高途在近期財報會上表示,內部更加註重留學考試等核心業務,並上升其在公司內部的戰略層級

另一方面,垂直領域工作室爆發。據孫濤稱,2019年至今,留學中介機構的新增和減少量形成了「剪刀差」:雖然每年都有機構倒閉,但新成立的更多,尤其以小型工作室為主,現在全國存續的機構約30萬家,連三四線城市都遍布着這類機構,競爭激烈得很

對此,孫濤認為,小機構可能靠靈活獲客,但規模化的服務能力、長期積累的申請數據和品牌信任度,還是大平台更有底氣。在他看來,系統、數據、品牌這些硬實力必須守住。

與此同時,新東方也在拓展更多賽道。比如前途出國業務除了傳統的「送學生出國」,現在也通過「就業率」板塊引導學生回國創業就業。

此外新東方還瞄向了不同人群,如「銀髮留學」 群體。據孫濤稱,1962年到1975年出生的中老年人如今差不多臨近退休,每年大概有2000萬人,他們經歷了中國高速發展時期,有一定財富積累,其需求不是去哈佛等頂尖高校深造,更多是短期項目。

比如南京有退休教師點名要去西班牙,上午學習藝術雕塑相關內容,下午就在當地轉轉,這種旅學結合的形式很受高知銀髮人群青睞。

雖然目前尚未統計具體數據,但從分公司反饋來看,類似案例越來越多,「以前可能一年就一兩個,現在武漢、重慶等地都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就算退休人群中只有1%存在這樣的需求,那也是兩萬的規模,市場潛力不小。」

來華留學也是新東方想要發力的方向。

今年初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指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其中,來華留學教育是國內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全球化智庫(ccg)發佈的著作《國際學生來華留學與發展》顯示,中國國際學生年增長率下降,國際學生佔比遠低於世界平均值。2018年時國際學生年增長率已下降至0.62%,遠低於21世紀初以來全球1%-7%的國際學生年增長率。中國國際學生人數占高等教育機構學生數的比例為1.2%左右,而該比例的世界均值為2.38%左右,北美和西歐地區更是高達7.33%。

此外,來華留學生中近一半都是來華短期交流的非學歷生,而英美等發達國家非學歷生數量不到10%。而且,來華留學生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美歐等關鍵國家來華留學生人數值得關注,來華留學事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孫濤透露,關於來華留學業務,新東方已經鋪墊了三年,加上政府正大力推動,未來很可能成為留學行業的重要增長點。

隨着中國教育含金量越來越高,以及中國社會的發展,未來會有更多人願意自己花錢到中國接受教育,比如學習電商、新能源技術等,這些技能對他們回國發展將有很大幫助。從孫濤自身感受來說,已經能察覺到東南亞學生對中國高校相關項目的興趣在提升。

在他看來:「留學市場不能只盯着傳統的年輕學生群體,銀髮族的旅學需求和來華留學的潛力都是值得挖掘的方向,只要抓住這些真實需求,就能在市場變化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民營企業家SZM雙滋文化CEO楊光祝福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 - 天天要聞

民營企業家SZM雙滋文化CEO楊光祝福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

(復旦大學新聞專業學子、SZM雙滋文化總部CEO楊光原創)今日復旦園,草木蔥蘢,繁花似錦,日光熠熠。百廿復旦弦歌不輟,強國追夢篤行致遠,5月27日上午,紀念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大會在正大體育館舉行。復旦大學是對我一生有着深刻影響的一所世界
轉出無門檻,廣航245名學生喝上轉專業新規頭啖湯 - 天天要聞

轉出無門檻,廣航245名學生喝上轉專業新規頭啖湯

近日,廣州航海學院2025年本科學生轉專業名單正式公布,共有245名同學成功轉入心儀專業,成功「轉換賽道」。據悉,廣州航海學院今年實施的轉專業新規堅持「以生為本」,通過機制創新與服務優化,為學生搭建起個性化發展橋樑。據悉,新規從機制到服務全